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主人公是郑洪升,“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父亲,1932年生人,曾经念过几年私塾,靠自学成才,成为华北军政大学、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哲学教员,最大的爱好是阅读。有一次他参加综艺节目时说,这辈子从来没有睡过懒觉,每天4点起床。当年早起要学理论,学完以后发言讨论,他有个战友发起言来头头是道一套一套的,轮到他的时候,他就没词了,于是他偷偷去对方家里看,发现人家家里全是书,原来是看书多。因此他也开始看书,一年看一百多本书,看完做笔记,最后发言水平超过了战友,于是在学习讨论发言时被领导发现,有机会去做了教员。为了练习口才讲好课,还到高粱地边上给高粱上课,面对高粱一五一十的把课讲明白。
他早起的习惯也深刻影响了郑渊洁,郑渊洁1985年创办《童话大王》,当时签订了30年的合同,他从1986年开始,每天4点半起床写作,写到6点半,2小时大约可以写6000字,一个月下来,一本杂志就写完了。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白天什么事情都不影响。别人问他说,你一个人写一本月刊,可能是最忙的人吧?他说恰恰相反,我是最闲的人,因为白天根本没事儿干。
第二个故事主人公是腓特烈大帝,欧洲开明专制君主第一人,生卒年月1712年至1786年,几乎与中国的乾隆皇帝(1711-1799)是同时代的人。他是注定成为普鲁士国王的人,因为兴趣爱好主要在哲学、音乐、文学,跟父亲的关系非常糟糕。年轻时曾经有过逃亡的经历,在边境被抓回,目睹最好的朋友被斩首,自己被关进城堡学习治国之术。28岁登基成为国王,是个工作狂,可以一天工作20个小时,曾说过: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
为了有时间作曲演奏,要求自己凌晨4点起床,要求仆人在自己赖床的时候,把冷毛巾扔到他脸上。于是他可以有时间处理政事,带兵打仗,还可以有时间演奏乐器,成为作曲家、演奏家。他死后20年,1806年拿破仑用时18天攻入柏林,在腓特烈陵园向其致敬,命令随从脱帽敬礼:倘若此公尚在,我们永远不可能踏足此地。
历史轮回。1940年6月,希特勒历时36天攻入巴黎,同样在拿破仑石棺前鞠躬行礼。
第三个小故事主人公威林克。曾经担任过海豹突击队指挥官,在部队服役二十年,参与过伊拉克战争,退伍以后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专门传授军队的领导力和管理经验。他的心得是自律给你自由,他的正常习惯是早上4点45分起床做事,虽然退役了,还是保持着特种部队的纪律,还能做76个俯卧撑。
他说,早起让他能在心理上获得战胜敌人的感觉,他一直觉得世界上某个地方有个敌人,一手拿着冲锋枪一手拿着手榴弹,在等着跟他交锋。每天早上醒来,他就问自己,怎么样才能为那个时刻准备好?于是就起来了。威林克的精神感染了很多美国人,他的座右铭是“自律=自由”,为了获得自由,必须要给自己某些限制。
三个故事总结成三句话:
1.言传不如身教。
2.能力的获得,国王也没有特权,只有早起练习。
3.自律即自由,随时准备好战斗,让你获得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