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史记】刘知几《史通》:自有刘知几、郑樵、章学诚,然后中国始有史学矣(上)
相关推荐
-
《史通》与刘知几
<史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刘知几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史学家.他用毕生精力研究历史,完成了<史通>二十卷. 在这部书中,刘知几对过去的史学著作,从体例.史料.语 ...
-
大唐史官刘知几,直笔写史不惧威权,辞职撰《史通》|隋唐史话连载25
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隋唐史话>连载25(点击看上篇),欢迎收看. 隋唐以前的史书,多是私家著作.到了唐朝,官修史书成为定制.唐太宗时,别置史馆于禁中,专门编国史,由宰相监修.馆内设修 ...
-
“二十四史”之可信度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不间断文字信史的古文明,这对文化的传承.国家的一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华诸史中,最重要的是"二十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 ...
-
博闻多识为工 实录直书为贵—刘知几的治学之道
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唐朝著名史学家.他担任唐朝史官近20年,曾参与撰修了<唐书><高宗实录><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g ...
-
造反如何被洗白?朱棣大量篡改史书,之后的皇帝都说:这办法好!
朱棣 明清以前的史学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史笔如铁.史笔如刀.留取丹心照汗青,甚至连统治者自己都不能轻易查看自己的言行记录.一般来说,史官通过文字记录当朝人物言行,好让后代通过史料品评当时.史料.史书 ...
-
汉代的史官制度与官修史书
摘 要:汉代私人撰史之风兴盛,虽然官修史书不如私撰史书的声名显赫.流传广泛,但史官制度和官修史书一直都在延续,并不断发展创新.汉代弱化了专职史官的设置,由皇帝直接挑选有才学的官员参与撰史,并固定了 ...
-
「觅史记」刘知几《史通》:自有刘知几,然后中国始有史学(上)
刘知几是唐代的史学家,他的代表作为<史通>,对于<史通>一书的重大价值,白寿彝主编的<中国史学史>中称:"盛唐时期,杰出的史学批评家刘知几写出了<史 ...
-
刘知几《史通》:自有刘知几,然后中国始有史学(下)韦力撰
<史通>一书的篇章和结构是怎样的呢?瞿林东在<中国史学史纲>一书中给出了如下宏观概括:"<史通>以<六家><二体>开篇,从史书的内 ...
-
短史记260: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曹髦算得上一个
如果曹操地下有知,他一定后悔当年没能杀了司马懿,竟然让自己的子孙在司马家族的淫威之下尊严全无.不过,司马懿也许会说一句:"我只不过是跟您学的." 公元260年,离魏国建立不过才四十 ...
-
短史记(八):LNG血战2018之---中国主体多元化!
这是笔者天然气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篇,写了很久,快一个月!可能以后继续跟进天然气世界局势的发展,但是再写如此系统化的论述天然气格局的文章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文章又是万字长文,非常消耗体力和脑力,希望收藏 ...
-
【觅画记】钱慧安:色改淡匀,高古俊逸(上)
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进程中,钱慧安是海派先驱的代表.黄嘉沙在<海派画家钱慧安与杨柳青年画>一文中称:"十九世纪中叶,上海自开埠后,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外地的画家因 ...
-
觅画记·龚 贤:扫除蹊径,独出幽异(上)韦力撰
原创芷兰斋2020-09-25 20:40:13 题目中的评语出自周亮工的<读画录>,原话中还有程正揆对龚贤的褒奖之语:"龚半千,又名岂贤,字野遗.性孤癖,与人落落难合.其画扫除 ...
-
【觅画记】髡残:虽极恣肆而无不在规矩之中(上)
髡残号石溪,是清初著名的画僧,与弘仁.八大山人.石涛并称为"四大画僧".最初提出这个概念者,乃是晚清民国间著名藏书家叶德辉,他在<游艺卮言>中称:"国初遗老托 ...
-
「觅画记」钱慧安:色改淡匀,高古俊逸(上)韦力撰
在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进程中,钱慧安是海派先驱的代表.黄嘉沙在<海派画家钱慧安与杨柳青年画>一文中称:"十九世纪中叶,上海自开埠后,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外地的画家因 ...
-
刘知几《史通》:中国的史书成百上千卷,但总归起来只有这六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不仅有着无间断的历史,而且还留存一脉相承的史籍.在古代,"史"的地位极高,是仅次于"经"的学术领域.古人认为"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