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最“失败”的间谍,却开创一项旷世工程,从而名垂青史
相关推荐
-
明知道郑国是韩国间谍,秦王嬴政为什么还要用他?
文/子非鱼 事情要从秦王的"逐客令"说起, 话说秦已大旱两年,几乎颗粒无收,只把希望压在了一条正在修建中的大渠身上,只待来年渠成,可以引水浇田. 而负责修这条渠的,正是韩国人,郑国 ...
-
战国295 郑国渠——韩国“间谍”立下万世之功
山东诸侯最后一次合纵伐秦以闹剧的形式收场了.从那以后,山东各国再也没有能力重新组织一次像样的合纵,联手抗秦已经成为了一个泡影. 和山东诸侯死气沉沉不同,他们的对手--秦国是一个生机勃勃.不断自我更新的 ...
-
秦国被骗修了一条渠,奸细想靠它拖垮秦国,不想秦国靠它统一六国
在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方向,泾河顺流而下,在河的北岸,坐落着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成果之一--郑国渠. 郑国渠修建于战国末期,该渠西引泾河之水往东注入洛河,全长达300多公里,灌溉农田面积约为11 ...
-
间谍专家李斯:从粮仓里的老鼠,悟出使用秘密战争的“仓中鼠”
秦国的丞相李斯,是战国时期非常注重使用间谍进行秘密战争的人.他协助秦王政,用间谍的秘密活动配合公开的军事进攻,加快了秦统一六国的步伐.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轻时就雄心勃勃.他曾在郡中当一名小官,有一次 ...
-
如何在交易的道路上快速成长?
在交易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文/王力纬 找到自我 过去一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我们见证着历史,也书写着人生.外界的冲击总是让人惶恐迷茫,虽然生活并不总是如意,但内心总有温暖的火光支持着我们前行. 在过去很 ...
-
郑国入秦兴修水利,十年成300余里郑国渠,其作用究竟有多大?
嬴政继承秦国王位之后重用吕不韦,秦国的国力持续上升,并且显露了东出的意图,作为秦国的邻国,实力并不强的韩国为此心事重重,为了自保,韩国国君桓王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派遣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帮助他们修建 ...
-
战国时期的关东六国联合伐秦,为何非要硬攻函谷关?道理很简单
函谷关之战是前318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区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处于洛阳至咸阳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春秋时秦穆公从晋国手中夺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
今山西运城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孙武的后世子孙.原名不详,因受膑刑,被砍去两个膑骨,故世称孙膑.大致于孙武去世后百余年.即公元前3世纪,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阿城镇.鄄城县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孟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相 ...
-
屈原山鬼原文与译文[战国时期屈原所作诗歌]
这首诗中的"山鬼"究竟是女神还是男神存在争议.宋元以前的楚辞家多据<国语><左传>所说,定山鬼为"木石之怪"."魑魅魍魉&qu ...
-
九歌·东君[战国时期屈原的骚体诗]
赏析 祭祀日神之诗,自然充满对光明之源太阳的崇拜与歌颂.这种崇拜与歌颂,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万物生长靠太阳,对太阳的崇拜和歌颂自然是最虔诚又是最热烈的.在<九歌>描写祭祀的场面中,这一篇 ...
-
司马错(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司马错 -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少梁(今陕西韩城南)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历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早年学习纵横家.曾跟相国张仪有过争论,主张&qu ...
-
山鬼[战国时期屈原的作品]
文学赏析 此诗一开头,那打扮成山鬼模样的女巫,就正喜滋滋飘行在接迎神灵的山隈间.从诗人对巫者装束的精妙描摹,可知楚人传说中的山鬼该是怎样倩丽,"若有人兮山之阿",是一个远镜头.诗人 ...
-
秦朝历史人物——樗里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
樗里疾 - 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 樗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嬴姓,赵氏,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 樗里疾能说会道,足智多谋,绰号&q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