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关东六国联合伐秦,为何非要硬攻函谷关?道理很简单
相关推荐
-
孟尝君伐秦,攻占函谷关,合纵的第一次胜利
公元前301年,孟尝君发动齐.韩.魏三国联军合纵伐楚,在垂沙大败楚军.同年秦国也发兵攻取楚国新城,楚国遭受联军和秦前后夹击,内部还有庄蹻(读敲)率领部众发动叛乱,一度攻打至郢都,楚国面临着四分五裂的局 ...
-
为啥秦国能抗住六国合纵攻秦,齐国只一次五国伐齐,从此就一蹶不振呢?
对于不同国家来说,一次或几次严重打击,其结果往往会大不相同.这与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不同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为啥秦国能抗住六国合纵攻秦,但只一次五国伐齐,齐国从此就一蹶不振呢? 首先,战争对两国 ...
-
函谷关之战,六国不齐心,合纵连横失败
苏秦合纵 周王室东迁之后,秦国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击败周边戎族,征服关中地区.占领了周王室故地,相对富庶,成为了像晋国.楚国一样的强国,有了争霸中原的实力. 到秦孝公时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进一步强大 ...
-
蕞之战,五国联军再次败于秦军,分兵战略收获奇效,但也埋下隐患
公元前241年,面对秦朝的扩张压力,六国之中除了齐国,其他五国再度结盟,形成合纵之势,这也是最后合纵伐秦,赵将庞煖曾一度率军进攻至蕞城,离咸阳仅一步之遥,但是最终,五国联军最终还是失败了,而此战之后, ...
-
为何中原六国五次“合纵”攻秦,也阻止不了被秦所亡的命运?
谈秦说汉(八十五) 战国末期,秦国一家独大,各诸侯国经常被秦军打得被打得满地找牙,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割地求和.于是产生了以苏秦.张仪.公孙衍为代表的纵横家,游说各国"合纵连横",或组 ...
-
函谷关之战,五国合纵攻秦,崛起的秦国面临亡国危机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他的父亲留给他的是一个强大而富强的国家.秦国经过商鞅的多年变法,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已经具备了兼并六国的实力. 六国不甘心亡国,六国中的有识之士 ...
-
战国时期,若是有五个国出兵且长期封锁函谷关的话,秦国会怎么样
这个情况对于秦国来说,也不是没有遇到过的.一种是春秋战国的强大邻居,一种是五国攻秦.一.秦国的两大强敌-晋国.魏国比如春秋时期,韩赵魏的母国晋国就拦去秦国东进的道路,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呆在西戎之地,因为 ...
-
六国合力攻打秦国,明明有4条路可进入秦国,为何要硬攻函谷关
六国合力攻打秦国,明明有4条路可进入秦国,为何要硬攻函谷关? 文/历史正说 ? 图/网络 战国时期,六国硬攻函谷关一共先后3次打过秦国,分别是公元前318年,前287年和前247年,在此之前没有硬攻过 ...
-
战国系列93:无名门客解危局 孟尝逃离函谷关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在上一期咱们讲到,秦昭王把秦国的相印交给了孟尝君,可是没过多久,秦昭王后悔了.毕竟像孟尝君这样的人物,那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的.这考虑到孟尝君在齐国的影响力,秦昭王开始动了杀心. 当孟 ...
-
合纵伐秦:函谷关成六国首选,赵武灵王的如意算盘为何行不通?
战国后期秦国实在太强大了,逐步侵蚀六国领土,使得六国不得不在苏秦等纵横家的游说之下联合起来伐秦.很有意思的是,六国首选的是直取函谷关路线,却摒弃了赵武灵王从河套地区南下灭秦的奇袭路线.其实六国并不是傻 ...
-
战国294 最后一次合纵——伐秦大戏闹剧收场
上次为您讲到了,面对来势汹汹.很想一口吞掉秦国的五国联军,丞相吕不韦亲自担任统帅,指挥秦军进驻到了咸阳的郊区--灞桥,这个地方现在还在,被称之为灞桥区.在这里,吕不韦率领了几大名将共同抗击联军,这几大 ...
-
战国系列62:五国伐秦 惨败收场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在上一期我们讲到,齐国一代明君齐威王,与战国最能折腾的君主魏惠王相继离世.魏惠王虽然糊涂一世,但还好,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在临终之前他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那就是把张仪送回了秦国.没有了 ...
-
战国七雄为何六国联合都打不过秦国,主要是这两个国家拖后腿
说起战国七雄,我们知道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国家.这七个国家之间相互征伐不断,都是当时一方的霸主.不过最终的结果我们都知道,秦国最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其实,在秦灭六国 ...
-
战国时期,为何五国伐齐,齐国到底惹恼了谁?
2020-11-04 10:15 华人号:历史 为何五国会伐齐,齐国到底惹恼了谁?我认为最关键的一个国家是燕国,为什么这么说呢? 齐国从齐威王时期打垮霸权国魏国后,就成为了超级大国.在齐宣王时,当时的 ...
-
如果关东六国联合,能挡住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么?
当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时,当时秦国虽强,但是远没到六国联手都不可抗拒的地步,事实上,秦始皇灭赵灭楚都是苦战连场,灭齐容易是因为以天下攻一国大势已去.以历史战绩和当时国力,别说六国合纵,就是五国合纵甚至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