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北京西城区德胜街道新风街一号院开始采用人脸识别垃圾桶。9月24日,牛津大学AI伦理研究所副教授卡里萨·韦利兹(Carissa Véliz)撰文称,互联网经济的本质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交易,而这些数据中的大部分是个人数据。它们包含个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习性,却被交易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韦利兹认为,个人数据的危险在于它很敏感,且极易被滥用。从罪犯到保险公司和情报机构,我们的数据存储的时间越长,对它所做的分析就越多,也就越有可能用于我们自身。当数据遭受攻击时,数据主体会陷入危险境地。要想取得改变,舆论压力和法律规制是最重要的武器。除了社会对“被监控”的焦虑,人脸识别还有可能造成对不同种族的区别对待。今年6月,亚马逊和IBM因此宣布暂停向警方提供的人脸识别技术。今年2月,美国加州众议院正式通过了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法案,明确规定了数据采集者和处理者的义务,如必须充分告知民众具体的收集、使用、存储规则,个人可以要求查看、删除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即便是公共采集,数据采集者也必须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质询。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法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更加严格,规定除非特殊情况,不得处理个人生物特征数据。相比之下,本次国内研讨会上,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许可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他认为,市场竞争是比问责企业更有效的手段,因为“政府很难直接干涉企业内部经营”;除了加强法律监管,可以通过增强市场竞争和树立行业标准,促进企业自我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