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微藏史】|古老象雄的年代和疆域

看文字眼睛累,来听听音频呗~

象雄,在西藏历史中的存在,已经成为了定论。

那么象雄存在于什么年代?疆域又包括哪里呢?

因为没有可信的足够史料文献记载,历史学家们还无法准确地认定这一切。

当然,经过很多象雄研究学者的不懈努力和研究探索,有些研究成果还是很值得关注的。

学者认为,在大约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7世纪期间的1000多年间,以苯教为主要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和文化基本一致的、由若干部落联盟在一定固定框架下组成的、相对稳定的象雄地域范围基本上是清晰的。

不过,除了约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7世纪期间这个大概的历史区间,象雄存在的具体年代,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发掘与文献资料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西部西藏的土林与绿洲摄影:达叔

在这个历史时期内,象雄基于文化的政权概念内还拥有着属于它的疆域。

在吐蕃崛起之前,象雄是西藏高原最大的邦国政权,它的疆域几乎包括了整个西藏。

上、中、下象雄

有关象雄的疆域,在不同的文献中表现出的分法各不相同又存在交集:

第一种是:里象雄(ཞང་ཞུང་ཕུག་པ།)、中象雄(ཞང་ཞུང་བར་བ།)、外象雄(ཞང་ཞུང་སྒོ་བ།)。

其中,里象雄的地域为“大食沃莫隆仁”、中象雄的地域为“大食”、外象雄的地域为以琼隆银城为中心的青藏高原。

这个分法的“里象雄”和“中象雄”,在大部分文献记载里指向含混不清且虚无缥缈,尤其是大食和象雄地理概念的混淆和重叠,其中实际的地理地域也根本无从获得正确考证。

而外象雄似乎才是实际上的象雄本身。(用眼下流行的说法,也就是“象雄本雄”)

基于“象雄本雄”,衍生出了第二种疆域分法:以琼隆银城为中心的上象雄、以当惹琼宗为中心的中象雄、以琼布孜珠山为中心的下象雄。

这个分法的地理概念有许多历史文献的准确记载和实物的佐证,更加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和认可。

三个“中心”

针对这个分法的上、中、下象雄的相应的中心,逐一了解一下:

上象雄的中心“琼隆银城”( ཁྱུང་ལུང་དངུལ་མཁར།),有学者认为坐落在阿里地区的噶尔县境内,冈底斯山以南约60公里处。

如今仅剩下一片遗址,当地人称“喀尔东”( མཁར་གདོང་།),“喀尔”(མཁར་)指城堡,意指“琼隆银城”,“东”(གདོང་།)指山梁,喀尔东即琼隆银城所在的山梁。

这里同时也是公元八世纪著名苯教大师瞻巴南喀(དྲན་པ་ནམ་མཁའ།)的诞生地。

在离遗址一公里处有一座历史悠久的苯教寺院——古茹江(གུར་གྱམ།)。

该寺于上世纪30年代年修缮,后又于上世纪80年代重建。

著名的古代黄金面具、丝帛等文物就出土于该遗址范围内的古墓中。

另外一个说法是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北岸的曲龙村西。

中象雄的中心“当惹琼宗”( དྭང་ར་ཁྱུང་རྫོང་།),该遗址位于那曲市尼玛县当惹雍错湖东岸一个叫做“琼拉”( ཁྱུང་ལ།)的山顶。

这里依山傍水、地势险要、风景优美,象雄最后一个政权的王“李迷夏”( ལིག་སྙ་ཤུར།)就被松赞干布囚禁在这里7年,后被弑杀在不远的湖畔。

这里也是很多苯教掘藏师发掘过苯教“伏藏”的地方,至今,当地人的语言中保留有很多象雄词汇,朝圣者也是络绎不绝,沿着转山路有很多遗迹。

下象雄的中心“琼布孜珠山”(ཁྱུང་པོ་རི་རྩེ་དྲུག),位于昌都市丁青县境内,丁青也称为“琼布丁青”,是“琼”部落东迁过程中留下的最大的聚居点。

如今与丁青县临近的巴青县也属于这个东迁的“琼布”部落的地理范畴,丁青县境内有24座苯教寺庙,巴青县是整个藏族地区唯一全县信仰苯教的县。

琼布孜珠山,山上依山建有孜珠寺,是该地区的苯教中心,仍保留有非常厚重的苯教文化传统。

象雄疆域除了以上分法,部分藏文文献在认为有上、中、下象雄的同时,还提到了右象雄(གཡས་གོ།)、中象雄(དབུས་གོ།)和左象雄(གཡོན་གོ།)的概念,学者们认为与上、中、下象雄的分法基本相似。

另外,还有一种与汉文史籍记载的“大、小羊同”比较吻合的分法,没有中象雄,只有上象雄(ཞང་ཞུང་སྟོད།)和下象雄(ཞང་ཞུང་སྨད།)。

疆 域

综合以上,学者们认为:吐蕃崛起之前的象雄疆域应包括南边的拉达克、克什米尔,西部的巴基斯坦东北段巴尔蒂斯坦,北至那曲甚至青海玉树的一部分,东达以丁青为中心的昌都一带的辽阔区域,几乎包括整个藏族分布区。

自聂赤赞普开始称王起,六牦牛蕃部(བོད་ཀ་གཡག་དྲུག)在雅隆河谷崛起,经过不断的征战和兼并,苦心经营了几个世纪之后,直到公元7世纪,雅隆部落联盟终于冲出雅隆河谷,具备了征服包括象雄在内的整个青藏高原的能力,使得上、中、下象雄之间变得脆弱的政治和文化联系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切断,整体结构被瓦解。

最后的象雄邦国政权的王室在高原的西部,象雄的地理概念也因此被局限在高原的西部,象雄邦国最后的堡垒崩塌,也以此并入后来的吐蕃帝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名称也随着吐蕃的强大而被人们逐渐遗忘。

随着近年来史学界对象雄的研究,历史爱好者对象雄逐渐了解,文化概念上的象雄成为了“热点”,象雄才被进一步被常人所知,甚至被追捧。

——小话·𝘛𝘪𝘣𝘦𝘵 |达叔微藏史

参考资料:

《论古代象雄和象雄文明》|霍巍

《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才让太

《苯教史纲要》|才让太 顿珠拉杰

文字 |达叔

合作微信号:

lanyue-dawa

小话不失敬畏和尊重

欢迎您关注【小话 TIBET】

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

转载以及相关商业请谨慎

  联系方式:17708919564。

  点击文顶“小话TIBET”,订阅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