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愿岁月静好,唯平安是福……

李杰先生水彩画《湛江码头》。
【随笔】天凉好个秋
今日立秋,恰逢北京这两天下着雨,真的是天凉下来了。
然而,早晨在军事博物馆换乘地铁之际,一辆满载上班族的地铁从身边呼啸而过,也随之掀起一股热浪,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城市的热度,何时可以降下来?
因为远离故乡,我早已没有机会体验“汗滴禾下土”的生活了。不过,上下班挤坐地铁的汗水和焦虑,却是来北京之后每个夏天的常态。这样的日子,就是我们追求的所谓幸福吗?
这个夏天,我的散文产量少了。好多次端坐在电脑前,刚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好像开着车想出门兜兜风,一脚油门的功夫就到了交通拥堵地带,于是所有的好心情就陡然没了,还不如调头回家睡睡觉……
不少朋友告诉我,等退休之后干点什么云云,好像退休之后的生活就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首歌儿唱得好:“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而我多少有些“及时行乐”的想法,本来就不该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未来。何况,以现在的心境设想将来的美好,无异于刻舟求剑吧。

写至此,我忽然想起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岁月不待人呀!当然,这个夏天,好在我的阅读习惯还保持着。正如人类一刻也离不开氧气,我是离不开阅读的营养来维持生活的,正如从新鲜的蔬菜获取各种维生素。
这些年来,我习惯了读散文和写散文。这样,我就不大愿意看长篇小说,因为怕浪费时间。去年,完成鄂东方言系列散文写作之后,为了进一步吸收方言写作的营养,我化整为零地读完了“洁本”《金瓶梅》,收获不少,还作了一些标注。
近一两周,我又先后读完了何存中先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姐儿门前一棵槐》《太阳最红》。我真想不到,与我同一个故乡生长的何老师,写的小说这么有意思,太值得一读了,所以差不多是一口气就读完了。

以鄂东黄麻起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我以为何老师的这两本都是经典之作。文字是用极简练的鄂东方言,如在眼前的真人真事,故事却是如此曲折动人,而且同时符合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这相当不简单。等静下来整理好思路,该写点书评留存下来。
按说,这样的两部好作品,完全有可能获得茅盾文学奖。据查,只获得了湖北文学奖。
于是,我开始担心自己申报鲁迅文学奖的散文集《留住乡愁》,本身就不敢自命为精品之作,所以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不过,有热心的老作家告诉我,一旦评上了鲁奖,身价十倍……
好在我不是什么职业作家,能否评上什么奖,没有那么重要,反正好坏都是活命。对我而言,写作只是一种精神之火燃烧的方式,是工作之外的一种生存的姿态。
嗯,天凉好个秋。远离忧愁,愿岁月静好,唯平安是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