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践与补遗------杂谈医话:用药利弊谈

我已写了不少篇用药传奇了,主要讲得是其有效的功能和好处。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都要一分为二,即要讲有利的一面,也要讲不利的一面,正反相结合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中药亦然。在临床中我们常看到,讲用中药好处的经验交章较多,讲其弊处的文章较少,这是一个遗憾和不足,为此我想通过几个病例谈一谈这个问题,以引起诸位同道的注意。
病例l.去年我曾治一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中等个子,微胖,45岁,主症,手脚心发热,心悸,出汗,心烦易怒,大便略干。舌淡苔白,脉双关滑数尺部不足。月经不调,一月有两月无。辨证:肝肾阴虚,虚阳外露。用方:丹栀逍遥散合二仙汤,七剂,二诊除手脚心发热外,其余症状均减。
改方用二仙汤合三物黄芩汤:
仙灵脾30g 仙矛10g 巴戟天10g 黄柏12g 知母12g 当归10g 黄芩30g 苦参10g 生地15g 地骨皮30g 七剂,水煎服。
用药第二天病人就打电话给我说药喝不成,一喝就吐。我问饭前喝的还是饭后喝的,答之,饭后。我告之,再喝时先嚼两片生姜,病人听之,再服。晚上电话又打来告之,还是不行,刚喝下去就吐出来了,我告之停服,将剩余几付药提来,我将其中的苦参捡出,又放入姜半夏再服未再发生呕吐现象。
此案之所以发生呕吐现象实为苦参所为,我临床多年,深有感受。苦参苦寒燥湿,清热杀毒,效果很好,但其副作用也甚为明显,我所用的苦参病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发生呕吐。只要取掉苦参即好,有时非要用时,不得不加入生半夏和大量生姜,但是仍不理想,病人反映服后虽说不吐了,但总有一种想吐,吐不出来的难受劲。这说明苦参有刺激胃粘膜的作用。诸位同道在用苦参时要引起注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病例2. 2010年9月间,曾治一例慢性黄疸性肝炎患者,27岁,女性,瘦高个子,面黄兼暗,眼珠黄,舌尖边红苔白腻,能食,大便略干,乏力,月经偏多,色黑,经时略有少腹痛。辨证:阳黄,肝胆湿热兼瘀。西医化验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大幅度高于正常值,明显的是西医的黄疸性肝炎和中医的阳黄证。辨证和诊断均不复杂。然而就是此病竟拖了一年之久,缘于曾先在西安同仁堂国医馆某中医专家处治疗半年,竟然没做一张化验单,按气血不和治疗,后又在省中医药研究所某中医教授处治疗四五个月亦无效,期间也未做化验确诊。对此,我真为某些中医专家汗颜和脸红。现代医学都已经发展到如此科学地步,有的疾病已研究的很准确,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医,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诊断手段,才能有所作为。上例一纸化验单就能明确诊断,从而很容易就达到准确治疗的方向。然而某些所谓的中医专家确视病人生命为儿戏,瞎治一气,真令人愤慨。扯远了,言归正传。
此例病人根据辨证我首先用了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丹参,十剂,水煎服。二诊时,面色和眼珠黄均减,效不更方,继续用清湿热、活气血之法,出方:茵陈蒿汤合血府逐瘀汤加丹参黄茋太子参: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赤芍15g 川芎10g 生地15g 桔梗10g 柴胡10g 枳壳10g 生甘草10g 怀牛膝10g 茵陈30g栀子10g 酒大黄10g 生黄茋30g 丹参30g 太子参30g 十剂,水煎服。

谁知服了两剂病人打电话告之,这回药吃完老吐,吐得人连饭都不想吃了。我告诉病人先停服,把剩余药拿来,我调整下。而后我反复检看药方,没有发现哪位药能致呕,思之良久,突然想起有一回嗓子痛,就随手泡了一些桔梗和生甘草喝,结果发现很难喝,直想吐。后来也曾经给其它人用过,均反映不好喝。回头再翻看《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发现桔梗汤、排脓汤中的桔梗其主要作用是祛痰排脓,引药上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量大易致呕吐。看来问题是出在桔梗了,于是将前药方中捡取掉桔梗再服,结果未再出现呕吐。
此案给人的启示是,桔梗有载药上行的作用,不利于清利湿热,此其一误也;桔梗的主要作用是祛痰排脓,这里无须排脓祛痰,此其二误也;桔梗有刺激气管和食管胃粘膜的副作用,对于胃虚弱的人不适应,此其三误也。实际上在临床上还经常碰到服桔梗呕吐的现象,所以诸位在用桔梗时还是注意这个副作用的。

病例3. 临床上我很善欢大量使用黄芪,该药补气托表力峻效宏,这是其长。但是该药用之不当也能产生不少副作用。我曾治一位中年妇女,胃溃疡,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半个月后胃痛胃酸均好转,但新增脘腹瞋胀一症。我就在其方中加入厚朴、砂仁、枳壳、木香一类行气导滞之药,结果效果仍然不理想,病人说还是腹胀,听后,我思之良久,突然想起已故老中医岳美中的一则医话,其中讲到黄芪长久服用能产生腹胀,而且只有陈皮能解,其它行气宽中之药无效。心中一亮,于是提笔在原方中加入陈皮30克,干姜10克,服三剂后腹胀消失,岳老不欺我也。
此案给我的启示是,一是平是多读书有易于临床,二是即使补药也有弊端,所以用药时要慎思缜密,有规有度,方为上乘用药之法。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bbs.hx317.com/)

(0)

相关推荐

  • 我用4味药,帮助病人消掉“灰指甲”,她却...

    我用4味药,帮助病人消掉"灰指甲",她却骂我,"中医要被你害死了"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中医,才配被称为一个好中医? 有人说像张仲景.李东垣.王清 ...

  •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十四)

    有的人常常把痔疮与直肠癌弄混了,在金匮里面有两个处方,一个是远血,一个是近血,如果是远血,从肠胃里排出来的血,那血是黑的,因为经过大肠的蒸煮,例如像胃出血,也叫黄土汤证,甘草.干地黄.白术.炮附子.阿 ...

  • 【江尔逊:鼻炎排脓汤】

    鼻炎排脓汤 江老师常会到妇科.耳鼻喉科去会诊,去会诊就少不了交流经验. 西方人说,你有一个苹果,他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之后,各自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他有一个思想,大家相互交换后,就有两个思 ...

  • 经方:桔梗汤(咽痛、肺痈)

    桔梗汤 [原文]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l ...

  • 大医传承二 第24

    学习日志大医传承二第24-1讲排脓汤排脓散 文章重要观点或知识. 1.排脓汤方---对外周围组织的排脓 甘草28克,桔梗42克,生姜14克,大枣10个,水800毫升,煮取2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 ...

  • 中医实践与补遗---用药传奇6:增水行舟借白术

    个人QQ空间(古道瘦马 王幸福):1505385350 主要文章发表在:华夏中医论坛(http://bbs.hx317.com/)详细文章参考:http://bbs.hx317.com/thread- ...

  • 中医实践与补遗

    写下这么个题目,可能有的同道认为是胡诌,谁不知麻黄的作用主要是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尿消肿,你又在那里故弄玄虚.其实并非有意故弄玄虚,对于麻黄止痛的显著效果,我也是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临证才认识到的.尤其 ...

  • [转载]中医实践与补遗

    作者:中医方集 google_protectAndRun("render_ads.js::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 ...

  • 中医实践与补遗-止疼妙药麻黄

    写下这么个题目,可能有的同道认为是胡诌,谁不知麻黄的作用主要是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尿消肿,你又在那里故弄玄虚.其实并非有意故弄玄虚,对于麻黄止痛的显著效果,我也是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临证才认识到的.尤其 ...

  • 杂谈医话:中医快捷成才的思路

    每一个学中医的青年学子,都希望自己早日成才,象老中医一样顾客盈门,施展才技,解人疾苦,受人尊敬.但又苦于自己年轻,经验匮乏,而自叹: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慢慢熬吧.那么有没有缩短这个过程的可能和办法呢?我 ...

  • 最全小柴胡汤应用! 老中医经验总结, 20种配伍用药, 收藏备用!

    最全小柴胡汤应用! 老中医经验总结, 20种配伍用药, 收藏备用!

  • 老中医总结十大疾病常用药, 有了他不用总往医院跑, 值得收藏

    点击加载图片 1.气血不足--归脾丸: 适用于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2.月经不调--补中益气丸: 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 ...

  • 中医皮科泰斗赵炳南的用药之道

    导读:中医皮科泰斗赵炳南的用药之道,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病因用药 1."毒"  广义来讲,毒是一种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从狭义上说,凡能致病的因子,均谓之"毒" ...

  • 中医不传之秘之用药与方向

    <伤寒论>说: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素问>说:阴盛则内寒外热,内寒,故欲近衣:阳盛则内热外寒,内热,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