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光瑞:浪漫的厦门,妙哉鼓浪屿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齐光瑞:浪漫的厦门,妙哉鼓浪屿

浪漫的厦门,妙哉鼓浪屿

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唱着张暴默的《鼓浪屿之波》时,就对厦门和鼓浪屿充满了向往。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

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

台湾是我家乡

登上日光岩眺望

只见云海苍苍

我渴望 我渴望

快快见到你

美丽的基隆港

据说,在1981年,福建省音乐家协会邀请国内一些著名词曲作家到福建,参加歌唱海峡两岸骨肉情怀的采风活动。晚上,作曲家钟立民和几位同事来到鼓浪屿散步。鼓浪屿的涛声是全国闻名的,此时恰逢海浪很大,听着浪涛一轮轮拍打着岩石的声音,仿佛就像一首乐曲,这与钟立民心中骤增的爱国情怀形成了共鸣,给了他音乐的灵感,想起张藜、红曙等人作词,表达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一些诗词作品,马上就来了灵感,一鼓作气连续谱了六首曲子,其中就包含这首《鼓浪屿之波》。作为一支思乡曲,《鼓浪屿之波》试图表达的是,由于海峡的阻隔,旅居大陆、乡愁难以舒解的台湾同胞在厦门鼓浪屿登高远眺的情景,贯穿其中的是盼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题。

在网上搜索得知:《鼓浪屿之波》是鼓浪屿形象气质的音乐代表,鼓浪屿人的性格与气质,高尚、优雅、精致,带有彬彬有礼的谦谨、含蓄蕴藉的恳切、婉转低回的感伤,这种气质不经意间在《鼓浪屿之波》的旋律中得到了体现、阐明和释放。

歌词中提到的日光岩是厦门的象征,也是鼓浪屿最高处。歌词用日光岩暗含登高眺望、盼望宝岛早日回归团圆之意,也唱出了海峡两岸同胞期盼统一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有这么多吸引人的因素,那厦门之行就一定要列上正式日程的。

我和老伴儿的东南之行,是从祖国大西南边陲的昆明到贵阳,再从贵阳坐火车一路向东,穿湖南,过江西,跨福建,经过两夜一天的跋涉,于第二天一早到达祖国的东南之角厦门。

说起来,这次的旅行还真的很有意义,我和老伴儿两个人买的是软卧票,别的车厢挤得要命,可我们这个软卧车厢却轻松得惬意,我们这个包厢一路上就我们两个人,真是没有多花钱的不是,钱花的多,享受的服务也舒适。白天时,火车每到湖南或江西的一个车站停车时,考虑到这辈子估计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来这种大山里旅游,因此,我都会下车去看一看,尤其是到了革命老区时。这就是坐快车的好处。特快、直达、高铁都没有这个便利。

这一路路过的车站,能记住的有龙里、贵定、凯里、玉屏、新晃、怀化、烟溪、渠江、安化、团结山、西河、新化、冷水江、杨市、竹冲、娄底、潭市、湘乡、向韶、湘潭、清水塘、株洲、姚家坝、萍乡、泉江、芦溪、西村、宜春、新余、罗坊、临江镇、向塘、樟树东、大洋洲、新干、峡江、八都、吉水、吉安、井冈山、兴国、南塘镇、赣州、龙岩、漳州、厦门。

这个路线几乎都是当年红军长征所走过的路线。而且都是在山沟沟里。我很感慨:当年的革命家真的是不容易。也幸亏他们参加革命了,要不然在这样的山沟沟里呆一辈子,哪有后来的人生辉煌?这些个大山里,能出息成个人才,真的很不容易。

还没到厦门,在火车上就已经感受到南方的风情,首先是看到了香蕉在树上的模样,原来它的弯是向上的,果实围着树干生长。勤劳的农民还将果实用塑料等罩上,估计是怕坠落或污染吧。

到了厦门,热度袭来:

首先是气温。五月份的黑龙江,树木还没有发芽。可在厦门,正是万木葱茏,百花盛开的季节。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热浪和浪漫。人们都身着夏装,男人袒胸露臂、女人裙装婀娜,车水马龙、摩肩接踵。

在我们从火车站坐车去黑龙江省驻厦门办事处下车时,居然看到一位30岁左右,风姿绰约的少妇,热得将衬衫的下摆撩起系到胸部,任由酷热的暑风肆虐那白白胖胖的肚腹,圆润的肚脐、白白的肚皮,隐约可窥的肚腹下部之毛发,袅袅婷婷、昂首挺胸、款款地迎面走来,让我很是吃惊不小:“厦门这么开放吗?”

老伴见我盯着人家不撒眼,就拽了我一下:“瞅啥哩?”

我窃笑:“南方人不会这么热情欢迎我这北方狼吧?”

老伴当然知道我是在开玩笑,她也笑着说:“也就过过眼瘾吧,你要是敢去和人家搭讪,我不管,但我估计人家也会给你两撇子。”

呵呵,这是肯定的。所以,不等少妇走出视线,我就已经拐到了黑龙江省驻厦门办事处的大门,进了院里,找到服务人员,办理了住宿的手续后,我们就打车去了海边,准备去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好像还没有哈尔滨江南到太阳岛的松花江宽。轮渡5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别看江不宽,但票价可不便宜。轮渡的票价是一个人8元,你若是站在轮渡的顶层,还要再收一元钱。

下得轮渡,来到梦寐以求的鼓浪屿上,发现鼓浪屿的确是个很有情调的地方。岛上的宣传单上这样介绍说:

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岛上收藏众多古典钢琴沁心典雅,更为其赢得“钢琴之岛”的美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厦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海天堂构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随着厦门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2007年05月08日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首”。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二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的确,鼓浪屿其实就是厦门的一个卫星岛,和哈尔滨的太阳岛一样。只不过太阳岛是以平原沼泽、荒草野趣为主,而鼓浪屿则是岩石峥嵘,挺拔雄秀,如日光岩,站在最高处吹海风,看鼓浪屿全景,观郑成功塑像,眺望台湾岛,甭管看见与否,但心情还是很舒服。就是门票太贵,要每人60元人民币。虽说能看到景区里的奇石叠垒,洞壑天成,白沙碧浪,树木葱茏,但价格太高就有打劫的意味。这就是景区的短视,不看也罢。

价高咱可以不去,还是别浪费游玩的好心情。看鼓浪屿上因长年受海浪扑打,形成许多幽谷和峭崖,沙滩、礁石、峭壁、岩峰,椰林等都相映成趣。那大椰树,笔直高大,在东北绝对是看不到的。而且厦门人也很智慧,别看他们的街道很狭窄,有的甚至是逼仄,但每个建筑物都有雨搭,最短的也有一米多,这既遮阴又挡雨,让没拿伞的游客很是享受的一番。

这里和全国所有的景区一样,商家众多,小贩遍地。主要出售的是海鲜和水果,还有各种小吃和旅游纪念品。

南方的小吃我和老伴都吃不惯,在厦门的第二天,我们就找东北菜馆去吃酸菜馅饺子和土豆丝了。但这里的鲜椰子很便宜,10元钱就能买挺大一个。我和老伴买了一个大椰子,转了鼓浪屿一圈儿才喝没。让我个人难忘的是,在鼓浪屿上,我看到了木瓜树,看到树上结的那一嘟噜果实不认识,我好奇地问当地的挑夫才知:那就是木瓜树!

当地人介绍说鼓浪屿上的鱼骨艺术馆相比其他人文博物馆,更具海洋特色。是全国唯一一家鱼骨艺术馆,来鼓浪屿的游人大都慕名前往。我去看了后,确实很震撼:鱼骨艺术馆里有一块巨大的鲨鱼骨系镇馆之宝。最叫绝的是馆内展览的所有画作,都是由天然鱼骨一根一根拼制而成。用解说员的介绍那就是:这绝对不是简单的工艺品,而是极具艺术价值的创作。每一根鱼骨都因为不可复制,而成为独一无二的佳作。所以来鼓浪屿,如果不去鱼骨艺术馆,那就错过了鼓浪屿的一大本土特色。这可是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

有资料介绍说鼓浪屿是“音乐家摇篮”,只要你漫步在各个角落小道上,就会不时听到悦耳的钢琴声,悠扬的小提琴声,轻快的吉他声,动人优美的歌声,加以海浪的节拍,环境特别迷人。但很遗憾,我在鼓浪屿上转了一天,除了被海蛎子味和小商贩的叫卖声包围外,还真没听到啥悦耳的音乐声。

还有人说鼓浪屿是“建筑博览馆”,许多建筑有浓烈的欧陆风格,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突拱窗。争相斗妍,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但经常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经过的我,对此一点也不感冒,这些风格在哈尔滨,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我在鼓浪屿上目击了涨潮和退潮。与在青岛时看到的不一样,这次是眼见着海水往上涨。我们坐着休息的地方有一块海中的礁石,刚坐那时,我还去礁石上拍张照片。可当我看完一张晚报后,我曾站过的礁石居然被海水淹没了,真是神速!

鼓浪屿别看出名,但面积真的不大,玩了一圈儿后,就没啥新鲜感了。看看太阳也快落山了,就赶紧买纪念品,买点芒果干系列,再买点鲍鱼干啥的,钱包就逐渐见瘪。还是赶紧打住吧,还想在厦门玩几天哩,把卡外边的散碎银子嘚瑟没了那多得不偿失啊!

回到厦门岛,一夜无话,第二天要去南普陀。先到厦大,在厦大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后,就到了边上的南普陀寺。这据说是厦门的著名古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着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 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但我对这种寺庙之类的景点向来是抵触的,所以,从南普陀拾级而上,登上五老峰,继而去厦门的植物园,才是我们的目的。

从藏经阁后面登阶,山坡上镌刻着“五老峰”三字,迎面巨石上刻着特大的“佛”字,高4米多,宽3米多,笔划丰满有力,粗犷豪放,似乎大笔一挥而就,是清光绪年间(1905年)振慧和尚所书。在“佛”字左侧,有景峰和尚与喜参和尚墓塔。西侧穿过石径有转逢和尚墓塔,塔下有普照寺遗址。早先普照寺以洞为室,洞壁上有“飞泉”二字,洞外有“息心断臂”四字。爬五老峰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那就是佛,无处不在。在石头上,在石洞中,在石头下,在石门里,在树荫下,处处可见镌刻的佛字。

也难怪这里处处见佛,在五老峰半山上,就有一个兜率陀院,据说是转逢和尚任南普陀寺都监时建的,太虚法师任该寺住持,在此讲“慈崇三要”,也是寺中退休和尚与高僧大德静养处。

而这个所谓的五老峰据说是厦门八大胜景之一,五个山头峥嵘凌空,直立于海滨,横插天际,气派非凡。时有白云缭绕,香气氤氲。远远望去,好像是五个须发皆白的老人翘首遥望茫茫大海,这就是“五老凌霄”。山上林木蓊郁,奇石嶙峋,洞壑幽深,岩泉清冽。盘旋曲径,直上颠峰亭台,放眼海天深处,碧波荡漾,巨轮轻艇往来如梭。环视鹭岛新姿,绿树掩映,层楼大厦参天。俯瞰足下,梵宇琳宫浮现于云雾缥缈之间,恍若置身蓬莱仙阁之上,飘然欲仙,乐趣无穷。真不愧为鹭岛名山藏古寺,梵宫胜景纳游人。深入其中,还可见到五老峰上遍植着的相思树,又称为“台湾相思树”。

爬到山顶后,再往下就是厦门植物园了。还是在贵阳时,朋友就介绍说,去厦门一定要去植物园看看。哪里的仙人掌系列很震撼。所以,走到这里,我们必须要去看看了。可惜,这里记者证不好使,必须买票。而且票价很贵,居然要每人40元人民币。既然走到这了,多少钱也得去啊。再说了,出门在外,哪能总算计银两呢。

这个植物园是一座围绕万石岩水库精心设计的植物园林。从园中提供的资料上我们了解到:这个植物园建于1960年,全园乔灌木约180万株,这里有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园的各个园区,有万石山上山峦叠嶂的各类岩景,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植物园区面积2.27公顷,草坪面积1.5公顷,绿地面积213.6公顷。根据科研和游览需要,园内依次安排了松杉园、玫瑰园、棕榈园、荫棚、引种植物区、药用植物园、大型仙人掌园、百花厅、兰花圃等20多个专类园和种植区,栽培了30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其中有被人称为“活化石”的水杉、银杏,有世界三大观赏树--中国金钱松、日本金松、南洋杉,以及名贵的仙人掌等奇花异木,是一座秀丽多姿、四季飘香的游览园林。

对于我们这些北方来的游客,这个植物园还是很讨喜的。沿着曲折小径,仰望参天松柏,低寻树影婆娑,走在幽静的林间小径,看着脚下的溪水潺潺,一片郁郁葱葱望不到尽头,各色植物无奇不有,仿佛入林探幽,别有一番风韵。这种自然之美,偶然天成。一花一草一叶,佐以清新的空气,无不让人陶醉。尤其是看到山涧处那长相雄伟的龟背竹,很是让人诧异。这与我们家中养的真是天渊之别。也正是从这里,我们知道了龟背竹是喜阴的植物。只要有足够大的花盆和空间,它就可以无限制地生长下去。于是,回家后,老伴就将我家的两盆龟背竹都移到了背荫处。现在长得也很喜人。

沿环山公路行至半山腰,便是仙人掌世界。各种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仙人掌,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见到。这里还有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形如巨瓶的瓶干树,体型高大的象腿树、酒瓶兰、露兜树和各种形态各异的仙人掌与多肉植物争奇斗艳,真是一个琳琅满目的仙人掌世界。

从仙人掌区走出去,我和几个游客都迷路了。于是我们开始谴责园区只知道收钱,不知道设立提示板。我们一共有七八个人都是来回绕了三圈儿才找到出口。累的腰酸腿疼,几个没去逛的景点也没心情去了。于是,找园区入口,回去!

谁能想到,在植物园的主入口,居然还见到了惊喜。在大门水池上方的假石上书有“知者永乐”四个字,原意出自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寓意于聪明人在工作繁忙之余,为避凡俗,投身于山水、自然景观之中,乃人生一大快事。水池之上为坡地,以植入旅人蕉、苏铁、吊瓜树等多姿多彩的热带、南亚热带观赏植物为主,展示了植物园具山、石、水之胜和优势植物种类的园林特色。

在厦门的几天里,我们马不停蹄地先后游览了南湖公园、白鹭洲公园、仙乐公园、湖里公园、黄厝浴场、音乐广场、湖里山炮台、海韵台、观音山沙雕公园等处,仙乐山我们是从南坡爬到顶,尔后又从北坡下到湖里公园。在湖里公园看到那一排排的棕榈树,煞是喜人。观音山沙雕公园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去了有让人失望的感觉。但湖里山炮台还不错,别看景点单调,但用优质花岗岩筑成的城门、城墙、城楼、护城壕、清兵营房和炮台等都保留完整,是研究我国海防军事史、洋务运动史和兵工构筑技术的珍贵史迹。这些融新、奇、特、的平面、立体、静态和动态的文化旅游产品,正如他们自己宣传时所说:“彻底改变了胡里山炮台景区曾经只有一门大炮的历史,丰富了景区产品结构和文化内涵,提升了景区旅游档次。”但那个放炮的表演有点鸡肋,冲淡了游客对历史的遐想。

在厦门的街头还随处可见凤凰树,每走一步,眼睛里都会摄入一幅清清爽爽的街景、火红翠绿的繁花葱茏。大街的现代,小巷的古旧,老屋的寂寥,商场的繁华,海涛的呼唤,花草的芳香……每走一步,眼睛看的、耳朵听的、鼻子闻的,都是只有厦门才有的景色、声音和味道。与喧嚣的对岸相比,这里是宁静的“桃源”。

厦门最大的特点是不排外。大概是因为移民较多,这里的小吃也是多种多样,并不都以福建的闽菜为主,想吃啥都有。东北的菜馆尤其多。而且人热情,都说普通话,又是海岛,集特色建筑、山峰、水景、温泉、植被、湿地、海湾、口岸、滩涂、佛教、道教、儒教等多种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于一身,不愧为“东方夏威夷”这一称号。

因为在厦门呆的时间短,所想所记都是表象,但无论怎样,厦门都是一个美丽而多情的城市,我和老伴儿商量好了,等退休后,就来厦门养老。因为这里真的是一个宜居的城市。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