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23 东施效颦:燕王姬哙学尧舜禅让王位,却成千古笑柄
相关推荐
-
东周、西周国、东周国世系
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56年] 1.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公元前720年] 附:携惠王姬余臣[公元前770-公元前750年] 2.桓王姬林[公元前719-公元前697年] 3.庄王姬佗[公元 ...
-
燕、祁、蜀、充世系
燕国[公元前1046-公元前222年] 1.康公姬奭[公元前1046-公元前1036年] 2.睿侯姬克[公元前1035-公元前?年] 3.悯侯姬旨[公元前?-公元前?年] 4.喜侯姬舞[公元前?-公元 ...
-
尧舜之道恐为传说,西周召公之后才实行了最早有史可稽的禅让。
燕国先祖姬奭是周文王姬昌的庶长子,当嫡长太子姬伯邑考丧生于朝歌的时候,姬奭也曾有过成为西伯嗣君的短暂想法,但当姬昌嫡次子姬发继任储君之位后,姬奭再也没有过非分之想. 直到周武王姬发伐纣东征,姬奭手提大 ...
-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周天子的后人结局如何,去了哪里?
周族在商朝末年是尊商为宗主的诸侯国,并且是商朝时期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周文王姬昌被商王封为西伯侯,意思就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虽然曾经被商纣王关押,但是周族大臣通过受贿商纣王,就把姬昌放了出来,同时商纣王 ...
-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三十五)燕王哙禅让时代有普通话吗?
整个春秋时代,燕国的存在感都非常低. 虽然说起来,燕国绝对根正苗红的国家,因为燕国的开国老大,是周武王的儿子,更是大名鼎鼎的昭公. 但是,燕国的存在感,就是始终非常低. 在整个春秋时代,燕国在国际社会 ...
-
燕王哙效仿圣贤禅让王位,燕国遭受灭顶之灾
公元前320年,燕国太子哙即位,燕王哙崇尚儒家学说,特别是对尧.舜.禹的禅让行为非常仰慕.当时的相邦子之勤于政事,善于监督考核属下官员,得到燕王哙的赏识和重用,"国事皆决于子之". ...
-
㊙看图轻松学历史——战国风云
战国时代的时间点 战国得名的依据 战国时代的特点 战国时代列国之间的战争成为常态 战国七雄的地盘儿和力量总是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但总体上是秦国在逐步增强和壮大 战国七雄的地盘儿和力量总是呈现此消彼长的 ...
-
战国风云46 利令智昏的翩翩浊世佳公子
平原君赵胜,是赵惠文王的弟弟,赵孝成王的叔叔,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曾三次担任赵国宰相.平原君与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同为战国四公子,有贤德,好养士,投奔到他门下的宾客也有数千人. (图:影视剧中 ...
-
战国风云45 孔子六世孙为何只当九月魏相就辞职不干了?
孔斌,字子顺,孔子六世孙,贤明有见识,曾在魏国为相.但孔斌在魏国只当了九个月国相,便主动辞职不干了,为什么? (图:孔子画像) 一.受聘为魏相 魏王(指魏安釐王,下同)听说孔斌贤明,便派使者携带黄金绸 ...
-
战国风云44 名士虞卿:为朋友,视名利如粪土
虞卿,战国名士,为人洒脱,才能出众,赵孝成王在位期间,曾担任过赵国的国相. (图:影视剧中的虞卿) 虞卿第一次见赵孝成王,潇洒得简直掉渣.他脚踏草鞋,肩搭雨伞,径直走进王宫面见赵孝成王.还好赵孝成王不 ...
-
战国风云43 齐襄王到底是精明人还是糊涂蛋?
齐襄王,本名田法章,战国时期齐国的最后第二位君王,从公元前283年即位到公元前265年去世,在位19年.在这19年的时间里,他既依赖田单之力收复河山,治理齐国,又处处提防着田单.齐襄王田法章,到底是个 ...
-
战国风云41 廉颇:不配战国四大名将之称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大将,与白起.李牧.王翦一起,被后人统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但我以为,廉颇不配战国四大名将之称,原因有二: (图:廉颇画像) 一.缺乏战略眼光,战力平平 公元前2 ...
-
战国风云38 战国名将乐毅两受离间,为何能大难不死?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君臣不和,往往是因为受到别有用心者挑拨离间而起,如齐威王与田忌,秦昭襄王与魏冉.白起,赵孝成王与廉颇,赵王迁与李牧等等.而那些受到挑拨离间的臣子,又往往是在劫难逃,下场凄惨. 名将乐 ...
-
纪录片《战国风云秦灭六国》2小时完整版,建议收藏观看
纪录片《战国风云秦灭六国》2小时完整版,建议收藏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