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听老师的话一定会进步吗?

虹野:听老师的话一定会进步吗?

文/虹野

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只要孩子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就一定会进步。从小家长都会告诉孩子到学校一定要听老师的话,甚至我们老师也大都认为只要学生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就一定会有进步。

事实却告诉我们,有的学生听某些老师的话容易进步,有的学生则可能适得其反。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学生个性化使然。由于我们的班级授课制,注定教学方法只能适合大多数,甚至只能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某一方面的发展。当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与千姿百态的个性化产生冲突时,天然具有权威性的老师很容易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方法。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不适应而产生负面情绪。

关于这个现象,不少教师都以批判“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句话来反驳。诚然,确实有不少学生顽劣难以施教,但是这只是极少的学生。而不适合老师教学方法、或跟不上老师授课节奏的学生可能不是一个小数目,同样因教师方法不当产生负面情绪的学生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教师如何知道自己的指导恰到好处,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老师们在批改试卷和作业的时候,只知道学生掌握或者没有掌握某个知识点,一般都会建议学生再仔细学习一下那些出错的知识点,却忽视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并非是不会这个知识点,可能是阅读能力有问题,或者是逻辑有问题,也许是理解的问题,也可能是练习做的太少的原因,也可能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原因,甚至是心情不好的原因……

老师给学生的建议往往是“题海战术”,这使得一部分非“练习少”产生错误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题海战之后成绩不仅仅没有提高,反而会出现自我否定而丧失学习的信心。

现在的班级授课制无法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所有的学生的动态,更为重要的是可能相当多的老师对心理学掌握的不是很好,以至于这些老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学学习除了努力之外还需要有教师有针对性对非显化的知识进行指导。

当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做而依然无法进步的时候,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件感觉到很糟糕事情。这使得不少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依然无法使得一部分学生成绩提高而产生焦虑。很多人将此归因于应试教育生态下,老师们只会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死记硬背,极端者甚至反对在教学中考试。

在现有框架下,教师怎么办才能知道不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同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通过考试得到除了知识之外的更多信息,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现代教育测量技术真正进入到课堂,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诊断,然后才可以真正因材施教,此时教师的建议才是有价值的。所以说当前教师学习一下认知心理学和教育测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