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情歌背后那个美丽的地方:古时候茶马互市的重镇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这首家喻户晓,甚至可以说声名远扬海外的情歌,让很多人知道了“康定”这个神秘美丽的地方。康定,这个古老的地方,不但有惊艳的雪山与碧玉的湖泊,还有着深厚的历史与传说。

美丽的木格措就在康定

史料记载,古时,康东称旄牛国,康西为白狼国。远在两汉时期即内属。康定史称打箭炉,即古之武侯遣将军郭达造箭于此。后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同百余国入朝奉贡。由于地处荒僻,历世多误康为藏,大而化之。

从自然、历史、政治等方面严格划分,康是康区,藏是藏域,不可混为一谈。

西康疆域辽远,东起打箭炉,西至丹达山,计三千余里;南与云南按壤,北与甘肃交界,计四千余里;西南过杂榆(察隅),外经野番境,即为英属地。境域之广,倍于四川,等于西藏。(《使藏纪程》)

一般人所以难分康藏,原因至少有四大方面。

一是海拔、气候。康定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上下,与雅安常年湿润气候不同,干燥少雨。

二是物产。西康出产冬虫草、麝香、鹿筋、羊毛、蚕虫、贝母等特产,用高原特产交换四川低海拔地区所产之茶叶、稻米、果蔬、工业品、纺织品等,各得所需。康地还产金、铁、铜、煤等矿。不过受马驮、肩背运输方式限制,康地每年输出土特产仅在2000万元以上,十分有限。至于矿产,因运费昂贵,则无力开采。

三是饮食习俗。康定与雅安不同的还有饮食习惯。早膳,酥油茶、糌粑,午饭面盒、牦牛肉,鲜有大米、菜蔬。酥油茶、糌粑、牦牛肉等,将是入藏使团今后的主要食物,无论你习惯不习惯。

四是民族宗教。康定是汉藏聚居地,藏民居多,藏传佛教盛行,寺庙多过米铺和学校。

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军师诸葛亮率大军南征孟获途经雅安,曾遣一名叫“郭达”的将军。到今天的康定城一带为军队造箭。据说郭达将军一人每天能造箭数千支,当地百姓感到惊奇,将其视为神灵供奉,并将郭达造箭之地叫作“打箭炉”。

宋朝以前,打箭炉曾是一狭长山谷,在唐朝时属吐蕃,到了元朝置宣抚司。明永乐五年(1407年)正式敕封“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世袭其职。崇祯十二年(1639年)固始汗部于土司境设置营官,形成营官、土司双重统治。清雍正七年(1727年)置打箭炉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设康定府。

1939年建西康省,设省会于康定。1950年3月康定解放,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至今。

一曲《康定情歌》使康定名扬海内外。历史上,康定是汉藏贸易物资集散中心,内陆通往西藏的门户,川藏“茶马互市”的经济交往中心。

康定是西藏茶叶集散地。从茶叶产地,分别用马、骡、驴、牦牛转换驮运茶叶,运往卫藏拉萨、后藏日喀则,是谓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

《康定情歌》是中国西南康区民谣,作者至今成谜。时至今日,《康定情歌》以其纯情、美好、奔放而响彻世界。它曾被美国航空航天局选为“世界最具代表的十大民歌”之一。

身着传统服装的康巴美女

康定跑马山

治藏必先安康,此乃历史经验。回溯清末安康史,赵氏兄弟功不可没。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朝为防英人北侵,欲吞并西藏,西南边疆危机,清廷乃于西康推行改土归流计划,以赵尔丰任边务大臣,先将理塘土司改流。光绪三十三年(1907),赵尔丰护理川督,仍兼边务大臣之任,锐意经营,创设里化、定乡、巴安三县。

光绪三十四年(1908),赵遂任驻藏办事大臣,兼边务大臣,会同川督赵尔巽奏设康安道,改打箭炉为康定府,设河口县,里化厅同知,稻成县、贡噶岭县丞,巴安府、三霸厅通判,定乡县、盐井县,并招募西军三营。

改土归流之成果,清朝政府遂直接统辖东藏诸地,并跻于县治之列。此乃康藏界线以丹达山为界之依据。藏民全民信教,故定康必先安僧。

康定的木雅文化

木雅,《唐书》中记“弭药”,是一个古老的名称,无论是在吐蕃历史中,还是在《格萨尔史诗》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甘孜州的木雅文化,分布在藏文典籍所记载的“多康六岗”中的木雅热岗,即今康定县折多山以西、道孚以南、雅江以东、九龙以北一带地区。这一地域内居住的藏族,被称之为“木雅娃”。

康定木雅地区主要指折多山以西所属的营官和沙德两个片区。木雅藏族的来历至今是一个迷,但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古代党项羌人与本地土著先民融合繁衍的后裔。

我国古代有一少数民族党项,是拓跋氏的后代,原分布在今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壤的地区,吐蕃王朝将其征服后,称之为“弭药”。现在所称的木雅,即弭药的异写。

在吐蕃征服党项羌的过程中,部分党项部落不愿臣服吐蕃,于是辗转内迁,最后来到今宁夏境内,11世纪初其贵族首领割据了夏、银、绥等十二州(即今天的陕、甘、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于公元1032年(即西夏显道元年)建立大夏。

西夏的国都在鄂尔多斯西南的统万城。公元1036年前,西夏就仿照汉文制定了西夏文。西夏王传十代,到了公元1227年才为成吉思汗所灭。西夏灭亡后,它的民族文化和文字并未一下子完全消失。

元朝时,政府还印刷了许多西夏文的石刻和佛教经文典籍。著名的居庸关元体文字石刻,其中就有西夏文。我国南方杭州也存有西夏文的佛经。明代晚期万历年间,还有人能用西夏文将诗文写在藏文本的经典上。可见西夏文至少延续到16世纪,距创造文字之时已历时约五百多年。

木雅藏族最大的特点表现在语言上,操一种被称为“绒格”的木雅语,其语言结构与西夏语十分接近,词汇中的西夏语和羌语支语言同源词较多。木雅语分为东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两个语区。在今甘孜州境内,分布在九龙县的湾坝乡和洪坝乡一带的,属于东部方言区,操这种方言的木雅藏族自称为“本勒”;分布在九龙县汤古乡、康定县沙德乡、六巴乡、普沙绒乡、朋布西乡和雅江县的祝桑乡的属于西部方言区,操这种方言的木雅藏族自称为“木雅”。东部方言区受汉文化和彝文化的影响较大,而西部方言区受藏文化的影响明显。

康定县新都桥镇塔公乡境内的木雅金塔

康定的锅庄文化与边茶贸易

国内传统的理解,一直把锅庄视为一种藏族舞蹈。这里所说的锅庄是集旅店、货栈、商品中介、衙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殊企业,是康定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化,曾在汉藏文化交流中产生过重大作用。锅庄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的盟誓活动有关.有的说是藏人在家里围着支锅石桩跳舞形成的。康定锅庄产生于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清末开始走向萧条,20世纪50年代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锅庄是康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康定城有着密切的关系。康定城从关外的不毛之地逐渐发展成后来的边关贸易重镇,也是与锅庄及以锅庄为中心的锅庄经济密不可分的。

明清时期,打箭炉一带有一种商行也叫锅庄,它们收购土产,代办转运,并设有客栈,过往的藏族商贾常常在这里居住。晚上,在院内的空地上垒石支锅熬茶.人们围着火塘,边喝茶。边唱歌、跳锅庄舞。

康定锅庄是汉藏民族贸易的中介机构,是茶马互市和边茶贸易的产物。康定最早的锅庄出现在明代永乐年间。清代,康定四大土司之一的明正土司率领13位头人来到打箭炉,在这里支锅设帐,随时待命。13位头人支了13口锅庄,设了13顶篷帐,当地人称为13家锅庄。

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朝廷间一种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主要贸易内容的经济往来方式。清朝初期,战事频仍,政局不稳,为稳定边疆和解决兵饷战马的不足,仍因袭茶马贸易旧制并实行因俗而治政策。顺治元年(1644)。清朝在西北地区设立五个茶马司。云南、四川的汉藏茶马贸易一直到康熙年问都比较频繁。

清末民国时深入西藏的茶马帮

到了康熙统治中期,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结束,对马匹的需求减少,茶马贸易开始淡化。同时,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发展生产,社会秩序进一步稳定,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到了雍正时期,清朝不仅控制了满、蒙古民族马匹的来源,而且在察哈尔和辽西设立了牧马场,乾隆年闯又在甘肃、新疆建立牧马场,军马和御马的需要得以解决,茶马贸易进一步衰弱。

随着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需要的内陆商品种类日渐增多,而内陆虽然对马的需求减少了,但对皮革、黄金、虫草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却大量增加。交通的改善和“满蒙一家”、“内外一体”等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的往来更加频繁,蒙古、藏、回等民族商人大量涌人内陆,内陆商人也进入边疆,冲破了官办茶马贸易的樊笼。乾隆年间,茶马互市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与茶马互市有相同意义的边茶贸易。

康定的茶庄之一。(庄学本 摄于1938年)

民国时的康定锅庄

茶马古道上的丹巴藏族村寨

与茶马互市由官营不同,边茶贸易由商人自主经营,商品的种类更丰富,交易方式更灵活。由于边茶贸易的迅速发展。四川成为川藏商贸的中心。西藏也出现了打箭炉等商贸集市。茶马古道不仅没有因茶马互市的淡出而衰弱,反而因边茶贸易更加繁荣。

康定锅庄最初的功能单一,就是听差侍贡,为明正土司办理一切内外事务。随着康定城的发展,锅庄不再是篷帐,逐渐被四合大院取代。修建了四合大院的锅庄又不满足于仅仅为土司支差,加之边茶贸易量日益扩大,往来藏商增多,锅庄就成了藏商食宿的最好去处。藏商有大量土特产要存放.有大群驮牛要喂养,需要找可靠的茶商进行交易,于是锅庄的功能又进一步拓展。不仅兼营食宿,还兼做货栈,兼管牲畜,兼当中介。这样,锅庄就演变成茶马古道上一种独有的经营性机构。清代的打箭炉,土酋纳贡的使者、应差的杂役、部落商人和汉地茶商往来不绝,繁荣的景象现在我们都还能想象得到。

摄影天堂——康定新都桥

康巴第一关——折多山,海拔4962米。

参考资料:《西藏 1934 黄慕松奉使西藏实录》崔保新著;《中华民族史记 第六卷 九九归一》徐杰舜;《情定香巴拉 名族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意娜。

作者注:本文始发于作者飞猪平台,阅读量太少,遂发到微信公众号上!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关于我:一本正经说历史(ybzjlishi)


本订阅号避免调侃式的历史,用客观的态度说清历史。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消息,欢迎大家留言谈合作事宜,谢谢!

PS

如遭遇恶意举报,联系不到“一本正经说历史”微信公众号的话,记得去微博上找我!谢谢各位粉丝的大力支持!

微博账号名称:佟佳-额尔瑾

如想看本公号作者的原创文章可点击下方标题:


清宫女人 | 金枝欲孽  | 美国大选 | 野史 |金瓶梅 | 抑郁病 | 古人喝粥 | 江湖黑话 |老照片春节 | 古人内衣| 古人穿越 |民国电影 |日本“苏妲己” | 古人朋友圈古人过生日 |古人吃饭| 清代皇帝请吃饭 |家法 |武则天| 察必皇后 | 自行车 | 饺子 |太医和御医 |古代火箭 |大美人挂历 |大哥大 | BP机 | 收音机 | 广播剧 |北京北站 |古代方便面 |五子棋 | 西方情人节 |古代西方奴隶 |洋人学中文 | 古人住宅 |馒头or包子? |古代小孩儿 |“公安”还是“警察” | 九一八 |古代师徒制 | 乾隆爷的中秋节 |杭州历史 | 开学日子 |清末照片 | 袁世凯 | | 雨夜屠夫 |文人骚客 | 另类君主 | 吕不韦 | 五星红旗 | 古代诗人 |  奥运会 | 古人骂人 | 老虎吃人 | 古人睡觉 | 积水潭 | 康有为 | 非我族类 | 古代菲律宾 | 香港警察 | 血战喜峰口 | 印度“阿三” | 民国“强奸女学生案” | 受虐狂人 | 禁毒史 | 欧盟 | 性虐教父 | 苏秦 | 古代下大雨 | 容嬷嬷 | 科举 | 高考 | 中国劳工 | 古代孩子们 | 宋太宗强奸小周后 | 熙宁战争 | 中世纪欧洲 | 九二共识 | 打屁股 | 下跪 | 地铁 | 民国“抓嫖” | 梁启超 | 弘皙逆案 | 雍正与西陵 | 明末与后金 |......



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可以点击下方打赏我哦~

(0)

相关推荐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五)

    朝廷为了控制茶叶贸易,还实行了一套细致的管理办法和税收政策. 官府从茶叶的生产管起, 将产地划为专卖区和非专卖区.专卖区生产的茶叶,专用以市马,商民不许自由贩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四十六)

    "门内标杆非旧主". 锅庄院内,都照例立有木旌杆.这杆作何用?贺先生没有细说,想必是用来挂经幡(麻里旗)的,因锅庄主人和驻庄的"充本"(藏商)都信奉喇嘛教. 到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四十一

    一纸民约揭示长河地方一段鲜为人知的茶马贸易史 --解读泸定沈村明<万历合约>(四) 8 "大路茶"与"小路茶"* 何谓"大路茶"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十)

    民与市 城以盛民也,市买卖之所也.这就是城市. 康巴西藏历史上能称得上"城市"的唯有炉城. 截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炉城,其位置就在人们常说的"三山二水"间.这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九)

                         (中)                                                        1 1699年盛夏,"内土司&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八)

    藏族妇女,是自幼为不识深闺的"大脚丫头",素来以勤劳能干著称. 藏语称作"阿佳"的锅庄女主人,有的本来就有"背景",加之精于计算,长于理财,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十七)

    "明正土司"与打箭炉锅庄       硝烟散后,甲拉甲布大院里的大灶又火焰熊熊,茶香四溢.娜姆则顶上,又飘飞起溜溜的祥瑞之云. 一埸大战,清除了危及西炉安定的祸根.当着理藩院侍郎( ...

  • 炉边漫话之炉城图说-镜头中的康定(九)

    在法国人达盖尔1838年发明摄影术之后的66年,正是一个汉名叫方苏雅的法国人,在1904年走进打箭炉,用镜头写真古城,为我们留下了至今所发现的炉城最早的一批老照片.(驻藏大臣有泰在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初七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十六)

    为争夺打箭炉茶市,由乌斯藏第巴(藏王)纵放喇嘛营官打死内土司蛇蜡喳吧而引发的"西炉之役",以倡乱者身首异地.老窝被焚而告终. 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千百年"茶马互市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四十四)

    2 打箭炉的锅庄,不仅政治上是明正土司政权的支柱,经济上"执康定财经牛耳",还是当年炉城的文化活动中心. 晚清驻藏大臣有泰在他的<驻藏日记>中,对在炉城亲历的一次异域文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七)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老土司去世,阿旺坚参继"长河西鱼通宁远军民宣慰使"之职,允其世代承袭. 到了大清,祖上便在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八月,向朝庭"缴前朝敕印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七)

    清初,"上以西藏番部嗜茶,许西藏营官在打箭炉管理土伯特贸易事."(<清史稿. 唐希顺传>). 喇嘛营官昌侧集烈,杀明正土司,作乱打箭炉,在康熙四十年正月(公元1701年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七十九

    "雪门坎"上访古道(一) 站在跑马溜溜的山上,极目眺望,那埂与折多山相连的大雪山,酷似一道银屏,巍然矗立西天.它便是打箭炉(康定)的著名景点之一:"雅家积雪".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二十八)

       绵 绵 茶 香 "茶马互市"与打箭炉锅庄   西炉的繁荣,主要赖于茶叶贸易.锅庄"服务于此,其间扮演着极其独特的角色. 边茶贸易兴旺,"锅庄"兴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四十三)

    清朝中叶,也就是为人称道的"康乾盛世",是打箭炉锅庄的鼎盛时期.此时,打箭炉已是四川南路边茶贸易的最大市埸,一家家锅庄自然成了边茶交易的埸所和中介机构. 边茶贸易给炉城带来繁荣,其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二)

    4                                                              到了元朝,西藏已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统制中国的蒙古人,本来就是来自北方的马背 ...

  • 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四十四

    一纸民约揭示长河地方一段鲜为人知的茶马贸易史 --解读泸定沈村明<万历合约>(七)                                   14 "长河西.鱼通.宁远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六)

    6        到了清代,以茶叶为主轴的藏汉贸易,更加兴旺.不过也不是过去那种以茶换马,即"茶马互市"的格局. 清朝,统治中国的满族,来自北方,其统治的区域超过明代.他们&quo ...

  • 炉边漫话之“手拿碟儿敲起来”(上)

    衰落多年的木老爷锅庄,自五十年代末做了机关宿舍之后,又兴旺起来.县上召开几百人的"四级干部会",要在这里放坝坝电影:逢年过节,文化馆的"张眼镜",总要领着弦子队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二十五)

    让我们再看看前人眼中的打箭炉:"三月初四日,进打箭炉,为蜀西极边,皆番地,乃藏路咽喉,土官明正司统属.""今设兵戍守其地,番汉咸集,交相贸易,称闹市焉".这是为 ...

  • 索县电商|西藏茶叶贸易简史

    自文成公主入藏后,饮茶在西藏渐成风习,茶叶需求不断增加,茶叶商业贸易也兴盛起来. 唐朝时期,藏汉的茶叶主要贸易形式为"物物交换",藏民将牲畜.皮毛.药材等物品运到汉藏边界交换茶叶贩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四十二)

             "木家有女字秋娘"                                                 骚人墨客说"锅庄" 炉城四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一)

    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之交的那场争夺茶市的战争,史称"西炉之役"         "西炉之役"与打箭炉锅庄                        (上) ...

  •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四十一)

    8                                     一纸条约,掀开喜马拉雅的大门.英国人获得了在西藏开埠通商的种种特权之后,尽管赵尔丰等对印茶进行了极力抵制,却怎么也抵当不住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