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学腹诊,用好大柴胡

(0)

相关推荐

  • ​《伤寒杂病论》:此方剂应用范围之广,可解患者危难之急

    太阳说易 发布时间:05-0315:39健康达人,优质创作者 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也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是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的方剂.小柴胡汤为治伤寒少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大柴胡汤证之第103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7.大柴胡汤证 少阳太阴阳明合证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 ...

  • 浅谈《伤寒论》枳实之功

    枳实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较广,在全文共涉及18方,其中<伤寒论>涉及7方,分别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子仁丸.大柴胡汤.四逆散.栀子厚朴汤.枳实栀子豉汤.<金匮要略&g ...

  • 看图学脉诊,为什么老是觉得脉象无区别

    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双手六部脉象都一样,没有区别.如果总是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说明这个脉诊总体来说是失败了.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的脉象,寸关尺三部以及浮中沉三部都是有区别的,要么是形态上有区别,要么是力 ...

  • 看图学脉诊,基础篇,如何上下对比分析脉象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脉象的力度在上下对比.左右脉对比.浮沉对比时,会有出现差别比较大的情况.这种对比的差异,有些是十分的具有临床意义的. 掌握这些差异的对于我们辩证处方很有帮助. 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分 ...

  • 看图学脉诊,临床篇,胸胁痛连肩背

    患者女性,50岁,因左侧胸胁痛连及左侧肩背疼痛1年余就诊.胃纳一般,口苦,早上明显,吃冷则口苦更明显,腰酸,大便3天一行,不畅,小便黄,睡眠不好,梦多,阴梦.脚底出汗. 脉象:沉,双关脉气弦,余弦细长 ...

  • 看图学脉诊,基础篇,痉及脉

    大多数书籍习惯于将"痉病"列入<金匮要略>篇.实际上,这个病属于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属于太阳病范围.但是和普通太阳病又有区别.所以,这篇本应列在<伤寒论> ...

  • 看图学脉诊,临床篇,胸痹病,炙甘草汤证

    患者,男性,60岁,因"胸闷心慌心悸约1年"前来就诊. 无头晕.左背后痛,心情不好明显.大便偏硬.曾于医院就诊,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口服西药(不祥),效果不佳. 脉诊:右寸沉 ...

  • 看图学脉诊,基础篇,浮脉

    这篇我们来讲讲浮脉.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浮脉有什么好讲的"? 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浮脉里面有些很重要的东西必须要讲清楚.越是基础的东西,越要扎实的掌握,才能在临床中不迷惑. 同时 ...

  • 看图学脉诊,基础篇,脉象的掩盖现象

    我们讲脉诊的应用,是因为脉诊在传统中医的临床上可以为判定病证提供相当多的帮助. 但是,即使你脉诊如此熟练.精准度如此高,也绝不可以放弃问诊.望诊.和腹诊,而仅仅凭脉诊来诊病. 为什么呢? 有的时候脉诊 ...

  • 看图学脉诊,基础篇(滑脉)

    滑脉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脉象之一. 滑脉是津液结聚的表现. 营养过剩.堆积可以导致滑脉.因此,滑脉多代表痰病.这很形象,就像有的患者吐出的那些痰一样,粘稠浓厚如胶,就是营养堆积不化的表现.很多伤食的小朋 ...

  • 看图学脉诊,方脉篇,小青龙汤脉

    小青龙汤脉 <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曀,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用于外有风寒内有痰饮的病证.临床上咳喘症用的机会比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