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之后的至理(二)附音频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上一讲,我仍在继续变换角度在讲西方哲学之所以无法常识化普及的本质原因,就是对逻辑自身构成维度的本质认知错误,结果导致西方哲学只能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骑驴找驴的尴尬,不能自拔至今。
相对于西方哲学在本体论上明显的自相矛盾,中国传统哲学在本体论上基本把道当成本体,但也仅限于下意识的举动,因为中国传统哲学中虽然有本体论内容,但在理论体系中并没有明确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概念区分,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即便有朴素辩证法的高明,西方哲学在两千多年后才由马克思望其项背,但中国人也没能摆脱形式逻辑陷阱,可见非古希腊文明即便不懂形式逻辑,竟然也都一样深陷形式逻辑陷阱。
一旦就全人类都未能摆脱形式逻辑陷阱达成共识,那么当旧哲学误把形式逻辑当成人思考哲学与人生的主要工具时,既不懂形式逻辑只是构成辩证逻辑的基础条件,又不明白人的思考只是辩证逻辑主导下进行的,更不懂我们所有的辩证思考都要实际对抗由形式逻辑主导的潜意识本能的感性行为内含的简单与粗暴,所以导致我们通过看似精准的哲学思考所得出来的一切辩证结果,最终都似是而非地根本无法用形式逻辑的线性三段论表述清楚,因为相对于现实的理的辩证性多维结构,抽象的真理永远只能是理论上的一维结构,是高维的辩证思维里的低维抽象理论存在,不是现实的事实存在。
说白了,真理就是逻辑的单一终极指向性作用于人类文明时,必然同时产生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中积极的那一面儿,是不可能单独显现于现实人生的。
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儿,我已经变换角度讲了许多次,仍有不懂的,可见明白一个道理与说明白一个道理完全是两回事儿,也即知行合一地做事与知行合一地用语言表述清楚一个哲学问题,完全是两回事儿,这就是人生的知行合一与哲学的知行合一的区别,一个只是简单的活着,可以不考虑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因为人的下意识行为中已经全部同时包含着这两种判断,另一个却始终追求用常识化理论表述清楚,这样人类才能在个体和集体层面更好地活,要求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做最好的价值判断。
比较而言,一个是简单的活着,只需要有自我意识即可,一个是要动用全部的理论手段研究清楚自我意识的全部内涵,寻求到所谓的大道至简。无奈人类过去一直在专业哲学方面做得不好,所以只能集体苟且地活。
其实,形式逻辑于人也有事实存在的方式,只是这种存在表现为人的潜意识本能行为,是与人的显意识辩证思维相对立的原始存在,恰是人要用显意识理性压制的对象,压制得越好,人越成熟,反之则必定陷入无度的欲望纷争,痛苦地活。正因为一直压制得不好,所以一般人只能下意识地活在低级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中。
透过正确感知这种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和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我们就可以明白,人类一直受逻辑的单一终极指向性控制,下意识地向前进步着发展,这其中,人的非本能思考都是辩证的,那么这种辩证思考的结果也一定是辩证的逻辑循环,只是在哲学不能常识化普及之前,任何深陷形式逻辑陷阱的人,都只能在结论处接受线形的三段论式概念型表述,但实际却应该是辩证的对立统一的论证型表述。
这一点,最擅长唯物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没能逃离,所以导致哲学思考过程与结果的南辕北辙现象至今仍不被觉察。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说法,这种现实的自相矛盾行为的合理性与飞矢不动的西方哲学典故是一个道理,本来在事实上根本不成立的事儿,通过理论上的合理假设,就能变得顺理成章地成立,所以只有专业人士似懂非懂地玩弄专业哲学,当然无法常识化地给普通人讲清楚。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西方哲学之所以可以长期混淆是非于形式逻辑陷阱,就是因为他们用频繁的概念交叉论证将哲学家自己也绕迷糊了。实际任何专业哲学对本体论都集体处于似懂非懂的尴尬之中,所以我才有机会通过双重本体论将哲学送入终点。
这就是导致人类无法终极成熟的哲学困局,是曾经无法有意识地摆脱形式逻辑陷阱的下意识自相矛盾的结果,这种自相矛盾的灯下黑式理论困局,只有在文明消极成本支付到位之后,通过积极成本的再反思与再颠覆,然后才能靠彻底划清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进行终极化解。
双重本体论,就是我通过一丝不苟的坐井观天式形而上学的思考,才最终找到的可促进哲学常识化转向的理论体系,而今的常识化解读,则是在自己的形而上学理论终极成果化之后,必然接续展开的形而下学努力,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再有适当的理论创新,就是历史的必然。
当然,在这种新的理论创新的极点,意味着是哲学普及的必然性,也就是哲学终极常识化的最终实现,因为我的这种形而上学的思考成果,是接力于人类此前所有形而上学成果的再创新,所以也是到达极点的终极创新,因为终极本体论是人类达成终极共识的逻辑起点,所以在接续的形而下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也将同步达到理论创新极点,也就是哲学整体的终极常识化,操作性方面的普及化当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现在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哲学产生过程,人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必然会用相对清晰的思辨能力对世道人生产生更精准的逻辑认知,这个逻辑认知过程就是上一讲所说的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哲学理论探索行为,是逻辑的单一终极指向性作用的结果,只是大家也必须常识化地清楚一点,这种单一终极指向作用的结果从来是消极性与积极性并存的,所以那些妄图将哲学发展引向单纯显现终极真理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思想洁癖心理,是不真懂哲学的不懂装懂行为,所以任何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都一定不真懂哲学,反而都只懂哲学的局部,也就是由部分本体论引导下的以偏概全的局部。
随着哲学化认识过程在理论成果上的日渐丰富,人类各分支文明因此而纷纷产生了无数个语言类型,所以这些语言和人类的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观察行为本身,都同时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所以哲学思考行为与语言一样具有知行合一性,是人基于自我意识的诞生而对世界的矛盾性的抽象感知后的精准认知,所以我说哲学即人生,根据就在于这种最难把握的知行合一性,西方哲学对此从来不见有论述,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跪拜于神,一旦论述了,那么神的权威就没有了,反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知行合一是重中之重的为人处世原则,所以中国传统哲学是最成熟的,所以中国传统哲学是对西方哲学最好的补充。
只是补充过后我们会发现,新的更具整体性的哲学最接近中国传统哲学,因为人类将因此而进入天下大同时代,这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最擅长的,而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预言的共产主义,则只是天下大同的高级阶段,所以文明发展方向归中华文明主导,是逻辑的单一终极指向性作用的必然结果,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它的感知力最强,所形成的理论体系最完备,所以对于哲学与人生的知行合一性,人类最终必须常识化地把握它,因为只要把握不好,就一定过不好个体和集体的多维和谐人生。
为什么说哲学和语言一样,都是抽象感知后的精准认知呢?这里我必须强调一下,双重本体论理论体系是我以终极自圆其说为标准建立的,如果我们不承认动物也对世界有抽象感知能力,那么我们就无法区分人的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一直继承于动物的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也就不能通过设定植物的生长也内含逻辑,也就是形式逻辑,来实现终极自圆其说。
这样一来,一旦我们都接受植物也受本能的形式逻辑支配,那么逻辑与自然规律异名同出于道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这样一来,通过生物都起源于单细胞生物,我们就可以这样设想,生物的诞生源于细胞膜对高分子氨基酸的聚拢式包裹,这种膜结构对水与其他营养物质的选择性吸收,就是客观规律向有机生命的逻辑转化的起点,也是形式逻辑产生的起点,而辩证逻辑则是随着多细胞生命诞生出专门的神经系统而日渐走向成熟,直到在人类身上诞生了清晰了自我意识,始得有哲学和其他理论体系的建构。
我认为,这是自然进化的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终点,而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则是自然进化在人类文明内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个中间过程,如今这个哲学终极常识化,则是这种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中间过程的终点。
我的想象力够丰富吧,这就是本体论带来的终极自圆其说的通透,所以这样的理论一旦成立,实质颠覆的可不只是哲学与科学,像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很多学科将面临被消灭的下场。法学和经济学将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那么心理学怎么也能被消灭呢?因为人类一旦终极成熟,旧的心理学将一部分归于哲学母体,一部分归于神经生物学,不消灭又能怎么办呢?人人都常识化地了解哲学了,谁还需要什么心理咨询呢?!
既然明白了逻辑是哲学所谓的人类主观文明的本体,是支配产生基础概念和语言的内在单一终极指向,那么哲学从始至终都是其他任何学科的母体和本体,始终都是,绝不会因为科学的干扰而可以根本颠倒,所以大家必须透过常识化视角看清楚,只有用双重本体论确立逻辑为人这个主体通过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手段观察世界的主观行为的本体存在时,哲学才能因此而终极成熟,人类才能因为终极成熟的哲学而终极瓦解上帝造人的荒谬,最终走向集体成熟,生物进化才能因此而走向终极永生的探索之路,去寻求与宇宙终极同步运转的永生。因为眼下只有人有这个能力。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如果您对逻辑的单一终极指向性有了进一步的深刻感知,那就让我们下次讲座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