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作业 | ISO9001体系二级文件—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管理程序
、目的
为使本公司産品开发有一系统化程序,确保産品满足客户需求及期望。
二、范围
凡本公司之汽车饰件开发均适之。
三、权责
3.1新産品质量规划:跨功能小组。
3.2跨能小组:见跨功能小组组织架构图。
四、定义:
4.1一类开发项目:爲开模&注塑相关。
4.2二类开发项目:爲皮绒包覆饰件相关。
4.3三类开发项目:爲曲面印刷及涂装相关。
五、程序
5.1产品先期策划和控制大纲(附件一)
5.2第一阶段:计划和确定项目
5.2.1项目评估
营业部、工程部、品保部、根据顾客的信息(如市场研究,质量信息)和要求(改善要求或新开发要求)、业务计划、营销策略、産品和过程设想、産品可靠性研究、由营业部提出「産品开发通知单」,并由生技课主导并召开新産品开发会议,对新産品进行评估:
5.2.1.1确定范围,顾客图样,资料,要求(包括工程规范及材料规范,安全规范等)。
5.2.1.2从工艺难度,産品性能,客户要求指标,公司能力及环境安全法规等方面进行评估。
5.2.1.3 对开发及加工难度大或厂内无相似工艺之开发项目,要求完成<开发和制造可行性评估>并做成报告,如经评估不可行则由业务与客户协商解决。
5.2.2计划确定
5.2.2.1一类开发由生技三课会同品保课、业务部根据客户计划及工厂实际情况制定完成A-B-C-D工作计划表,对整个开模过程之质量,进度进行控制.包括样件制作,试産准备及试産阶段, 公司应具备足够的资源和设施以进行计算机辅助産品设计/工程分析。
5.2.2.2 二类开发由生技课对初始流程,初始材料和初始特殊特性,会同品保部根据客户需求/计划制定「産品保证计划」。其中包括産品规范和材料规范.以此作爲后期样件制作之确认/检查项目.
5.2.2.3 三类开发由生技一课会同多功能小组提出「APQP计划表」,品保部提出「産品保证计划」, 其中包括産品规范和材料规范.以此作爲后期样件制作之确认/检查项目.生技课对初始流程,初始材料和初始特殊特性,「産品/过程指标及设想」及制程特性进行确定并填入「初始流程&初始材料清单」,同时考虑设计应开展的活动/完成时间;设计人员的资格、职责;生技课应有能力选用适用的技能。
同时应考虑合同评审的结果。
注:1爲了将设计目标转化爲设计要求,跨功能小组应制定「産品保证计划」内容包括:
a概述项目要求;
b确定可靠性、耐久性和分配目标/要求;
c评定新技术复杂性、材料、环境、包装、服务和制造要求或其他任何给项目带来风险的因素;
d基于顾客需要和期望分析的産品设想;
e可靠性目标/要求的确定;包括産品规范及材料规范;
f从预期的制造过程中确定的过程特殊特性。
5.2.3管理者支援
跨功能小组在産质量量策划第一阶段结束时应进行总结,及时将新情况报告给
管理者代表经获取支援,管理者代表应参加産质量量策划会议,并解决有关问题。
5.3第二阶段:样件制作阶段
5.3.1属一类开发项目整个样件制作到産品过程确认过程,按A-B-C-D表中之计划进行同时考量以下事项:
5.3.1.1可制造性设计
生技课应检讨目前的工艺能否满足生産需要,若不能,应做可制造性设计。
5.3.1.2设计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将标准、工艺文件整理出来,呈工程部最高主管
审批,审批内容包括:
a産品图样(包括数学资料)
生技课应对産品图样确定特殊特性,保证具有足够的资料以进行零件全尺寸检测。
b産品/材料规范
品保部依据客户要求、社内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産品保证计划」。産品保证计划应包括有关部件或成品功能,耐久性和外观的要求及对于涉及到物理特性、性能、环境搬运和贮存,安全法规要求的特殊特性。
c图样/规范的更改
当需要更改图样/规范时,生技课应保证更改能立即通知到位,并用书面形式通知各相关部门,详见《文件控制程序》(P-DC-04-01)。
d是否需要新设备、设施,若需配备,则按《设备管理程序》(P-MM-06-04)之相应要求进行。
e现行工装(包括模具、量具,检具,夹具等)能否满足需求,若不能,则提出「采购申请单」,按《工装管理程序》(P-MM-06-05)进行,对测量工装按《産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P-QC-08-03)进行。
5.3.1.3设计评审
由跨功能小组进行设计评审,评审包括设计输入评审、设计输出评审及其他认爲必要的评审。评审能否达到相应的要求,能否使用现有的设备工艺进行生産,对不同于以往工艺或大型开发项目并填写「开发和制造可行性评估」会同图纸及样件评价,呈主管审核。
5.3.1.4试制——顾客样件或要求支援
设计输出评审通过后由生技课开始制样或样件跟进:
a当顾客要求时,生技课、品保部应编写样件「控制计划」,呈主管审批,且使用与正式生産相同的供应商、工装、过程。
b生技课应跟踪所有的性能试验活动,以监视及时完成并符合要求。
c当这些服务分包时,本公司须提供技术指导。
5.3.1.5样件验证与客户确认
5.3.1.5.1在设计的最终阶段,生技课组织品保部、生産部及营业部应按期验证输入的样品是否能过到预期的要求。
5.3.1.5.2跨功能小组应按「産品保证计划」要求,对新开发之産品最终阶段填写「样品检验报告」。样品检验报告需要时应包括「功能测试结果」、「尺寸测试结果」、「外观核准报告」。生技三课对新制産品进行试装并填写「试装报告」。
5.3.1.5.3设计确认必须按顾客项目时间要求进行,样件确认的结果记录于「样件检验报告」,在确认记录中必须按照《FMEA和控制计划控制程序》描述设计失效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3.1.6管理者代表支援
跨功能小组在産质量量策划第二阶段资料结束时应进行总结,提出小组可行性承诺,及时将新情况报告给管理者代表以获取支援,管理者代表应参加産质量量策划会议,并解决有关问题。
5.3.2对二类産品的样件制作相关程序同5.3.1.3~5.3.1.6。后进入5.4。
5.3.3对三类産品的样件制作同时由生技一课完成「样件试作记录」,「初始流程&初始
材料清单」之要点/用量/工时项以利后期之FMEA及相关条件制作。制做完成后按5.3.1.1~5.3.1.6执行,确认NG则由业务与客户沟通重新打样试作,如属质量方面问题,则在确认记录中必须于(试産)「控制计划」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5.4第三阶段过程设计和开发
◆生技课完成:《生産条件》、《物料构成》、《作业指导书》、「特性矩阵图」、「生産工
装验收履历表」、「制程FMEA查检表」;「初始制程分析计划」;
◆品保部完成:「産品/制程质量查检表」、「GRR分析计划表」、「控制计划」;
◆生管课:《捆包仕样书》;
◆多功能小组完成:特殊过程确认报告、小组可行性承诺、量産前会议。
5.4.1包装标准
生管课应将顾客提供的包装标准体现到産品包装规范中,如果顾客未提供标准,则包装设计应保证産品在使用时的完整性。
5.4.2産品过程质量体系评审
跨功能小组对本公司的産品和过程进行评审,生産该産品所需的任何的控制和或程序上的更改都应在「産品/制程质量查检表」中予以体现,并包括在<控制计划>中。
5.4.3场地布置
对有较大的不同以往工艺之项目,由制造部门,生技课、品保部门须进行「新设备,模具实验设备查检表」,「场地平面图」&「工厂布局查检表」。
5.4.4特性矩阵图
生技课使用「特性矩阵图」来分析过程参数和制造工位之间的关系。
5.4.5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
PFMEA应在试生産前,産质量量策划进程中进行,当发现新的失效模式时,生技课应对它进行分析和更新,并填入「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中,跨功能小组应运用「制程FMEA查检表」PFMEA进行论证。
5.4.6控制计划
品保部根据(试産)「控制计划」再结合后期客户要求及“PFMEA”之更新,对控制计划进行更新,如控制过程及各项要求(包括客户要求/反馈未变则可延用试産之控制计划以控制试生産中之潜在的不符合因素,并经跨功能小组对「控制计划查检表」进行评审。
5.4.7作业指导书
5.4.7.1 生技课应对过程操作负有直接责任的操作人员,提供足够详细的可理解的 《生産条件》,《物料构成》使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生産现场易于得到。对于特殊或重要工序还须制订《作业指导书》。
5.4.7.2 要时品保部对IPQC作业员提供《检验作业指导书》。
5.4.8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品保部制定「GRR分析计划」,确保公司测量系统能分析産品的制造过程。
5.4.9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由品保部制定「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以分析研究并证实具备以期试生産的初始过程能力.
5.4.10包装规范
生管课应制定《捆包仕样书》(可以使用顾客提供的包装标准),并经品保部评审,保证産品外观性能和使用性能。
5.4.11管理者代表支援
跨功能小组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结束时安排总结会议,同进将项目状况报告管理者代表,以获取其承诺并协助解决问题。
5.5第四阶段産品和过程确认
5.5.1试産
生産部应按试生産计划和要求进行生産。
5.5.2测量系统分析
品保部根据「APQP工作计划」及「GRR分析计划」,对量具进行分析确保公司测量系统能分析産品的制造过程。品保部在试生産当中或之前应对新産品测试用的每类检测设备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程序》(P-QC-07-11)之要求进行评价。
5.5.3初始过程能力研究CPK
由品保部对初始过程能力进行分析,具体执行方法参《SPC控制程序》(P-QC-08-04)。
5.5.4生産件批准
生技课应按《生産件批准控制程序》(P-RD-07-03)的要求将有关资料,样品通过营业部提交给顾客认可。
5.5.5生産确认试验
正式産品经实验室试验方可认可。
5.5.6包装评价
品保部应评价産品包装使産品在正常运输中免受损伤和在不利环境下受到保护。
5.5.7生産控制计划
品保部修订试産「控制计划」中不合理事项并经跨功能小组评审后发行对量産 过程进行控制。并召集多功能小组完成「控制计划查检表」。
5.5.8质量的认定和管理者代表支援
跨功能小组应按「新産品质量规划总结报告及签署书」之要求进行总结,保证遵循了所有的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并将有关资料填于此表上,呈跨功能小组组长审核,并将项目状况报告管理者代表以取得其承诺并在未决议题中得到其帮助。
5.6第五阶段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
5.6.1持续改进
5.6.1.1爲不断提高産品质量,制造部门在新産品投産三月后,对有关条件、工装、方法、工艺之改进及建议以「量産件质量改进反馈单」形式通知工程部门,并经多功能小组会议形式讨论决定其修改,如涉及需客户认可之变更需按《生産件批准程序执行》(P-RD-07-03)。
5.6.1.2品保部应用控制图和其他统计技术识别过程变差,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减小变差。
5.6.2顾客满意
营业部应按《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P-SL-08-01)要求,把源于客户的信息填写于「顾客满意度调查表」交跨功能小组组长。
5.6.3交付和服务
公司应通过减少、库存和质量成本来降低价格,以确保达到顾客满意的交付服务。
5.7设计更改
当需更改设计时,提出人员应提出「工程变更申请单」,呈工程部主管确认并同意。
5.8纠正措施
在确认过程中,设计失效的情况必须记录下来,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P-MR-08-07)处理,设计过程其他情况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时,也按此程序进行。同时对PFMEA和控制计划相应控制内容进行修改.以持续不断提高産品的质量。
5.9保密
相关部门对公司与顾客签约技术的産品及有关産品的信息保密。
6.相关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P-DC-04-01)
6.2设备管理程序(P-MM-06-04)
6.3生産工装管理程序(P-MM-06-05)
6.4産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P-QC-08-03)
6.5FMEA和控制计划控制程序(P-RD-07-06)
6.6SPC控制程序(P-QC-08-04)
6.7生産件批准控制程序(P-RD-07-03)
6.8测量系统分析管理程序(P-QC-07-11)
6.9顾客满意度控制程序(P-SL-08-01)
6.10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P-MR-08-07)
6.11生産条件
6.12物料构成
6.13作业指导书
6.14捆包仕样书
6.15检验指导书
6.16场地平面图
7.使用表单
7.1産品开发通知单(F-SL-001)
7.2会议记录(F-MR-004)
7.3开发和制造可行性评估(F-RD-015)
7.4産品保证计划(F-QC-042)
7.5APQP计划表(F-RD-013)
7.6A表(F-RD-027)
7.7B表(F-RD-028)
7.8C表(F-RD-029)
7.9D表(F-RD-030)
7.10産品/过程指标及设想(F-RD-012)
7.11初始流程&初始材料清单(F-RD-005)
7.12材料规格书(F-RD-025)
7.13功能测试结果(F-QC-038)
7.14尺寸测量结果(F-QC-033)
7.15外观核准报告(F-QC-035)
7.16试装报告(F-RD-024)
7.17样件检验报告(F-QC-044)
7.18样件试作记录(F-RD-021)
7.19控制计划(F-QC-028)
7.20特性矩阵图(F-RD-016)
7.21生産工装验收履历表(F-RD-002)
7.22GRR分析计划表(F-QC-029)
7.23産品/制程质量查检表(F-RD-018)
7.24新设备/模具/实验设备查检表(F-RD-017)
7.25工场布局查检表(F-RD-020)
7.26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RD-014)
7.27制程FMEA查检表(F-RD-022)
7.28初始过程能力评估计划(F-RD-011)
7.29控制计划查检表(F-QC-043)
7.30新産品质量规划总结报告及签署书(F-RD-023)
7.31工程变更申请单(F-RD-026)
7.32顾客满意度调查表(F-SL-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