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隆之变(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一)
相关推荐
-
是你该如何评价唐玄宗?这位功过都很突出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他是唐睿宗李旦第三个儿子,为人英明果断又多才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虽然早年为唐朝的繁荣盛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他晚年时也给唐朝百姓带来莫大的灾难. 唐隆政变 在武则天去世后,李显事事 ...
-
扒一扒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两三事
上官婉儿是唐朝时期绚烂历史下的一笔浓墨重彩,其与太平公主的轶事也为考古学家们津津乐道,她们两个的关系一直被认为是两个阵营,直到上官婉儿墓被被发现时才浮出水面. 初识 麟德元年,上官仪草拟废武则天后位诏 ...
-
上官婉儿之死:一个弱女子在权力面前的苟且,终被薄情抛弃
也许多年以后,上官婉儿还会经常想起第一次见到武则天的场景.那时的她还是一个罪人,一个小小的奴婢,但武则天给了她第二条生命,让她的生活重新光亮. 武则天赏识她的才华,而她也竭尽全力的奉献了生命中最好的年 ...
-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出身名门.受女皇宠幸,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 ...
-
历史上的太平公主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用正史去评价她呢?
太平公主是一代女帝武则天的女儿,因她性格沉着冷静,聪明而有谋略,武则天认为她最像自己,所以在众多子女中最喜爱她.武则天经常有意让她参与政事谋划,让她历练一番,然而她畏惧武后的威严,不太敢恃宠生娇,招揽 ...
-
三筑高城众敌降(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一)
景龙二年三月丙辰(二十三日),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在黄河边上修筑了东.中.西三个受降城. 当初,唐朔方军和突厥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有一座拂云祠,突厥在即将进犯朔方军时,每次都要先到拂云祠中祈祷,在作好各 ...
-
辛拾遗谏中宗宠女(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二)
安乐公主(韦后幼女).长宁公主(韦后女)及韦皇后的妹妹郕国夫人.上官婕妤.上官婕妤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人,全都仗势专擅朝政,大肆收受贿赂,为行贿者请托授官 ...
-
讨娑葛损兵折将(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三)
景龙二年十一月庚申(初二),突骑施酋长娑葛自立为可汗,他杀死了唐朝的使者.御史中丞冯嘉宾,又派他的弟弟遮奴等人率军进犯唐朝边塞. 当初,娑葛父亲乌质勒死后,娑葛已经取代了乌质勒统领各部人马,然而乌质勒 ...
-
唐中宗赦罪突骑施(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四)
景龙二年十一月癸未(二十五日),牛师奖和突骑施娑葛在火烧城交战,唐军全军覆没.娑葛乘胜攻陷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切断了唐廷和四镇之间的联系.取得胜利后娑葛派遣使者入朝上表,向唐中宗索要宗楚客的头颅.宗 ...
-
国㸙窦从一(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五)
景龙二年十二月丁巳晦(二十九日),唐中宗下敕召中书.门下长官与学士.诸王.驸马入内殿守岁.在宫中摆好了用于照明的火炬,布置了酒宴,还安排乐队奏乐助兴. 酒兴正浓时,唐中宗对御史大夫窦从一说:" ...
-
姚廷筠上中宗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六)
御史中丞姚廷筠上奏,说:"近来各有关部门不是依据朝廷律令所规定的权限办理自己的事务,而是不论大事小事都一率奏请皇帝裁决.臣听说过君主任用臣下,臣下则应依法履行公务.陛下日理万机,纷繁的政务堆 ...
-
侍宴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七)
唐中宗喜欢和近臣举办宴会,还爱在宴会上让每个人都出节目助兴.有一次宴会上,工部尚书张锡跳了"谈容娘"的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跳了"浑脱"的舞,左卫将军张洽跳了&qu ...
-
韦嗣立上中宗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八)
景龙三年三月戊午(初一),唐中宗任命宗楚客为中书令,萧至忠为侍中,太府卿韦嗣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崔湜和赵彦昭也同时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崔湜和上官昭容私通,所以上官昭容向中宗举荐他作了宰 ...
-
公勿杖杀,将使公遭忧(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九)
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一同执掌选任官吏的大权.他们偏袒和依附有权势的达官显宦,肆无忌惮地贪赃受贿,在名额以外授官,授官的名额不够,便预先占用以后三年的阙额,朝廷官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