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138-从熬粥想到化瘀血新思路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38、从熬粥想到化瘀血新思路

刚上任之堂时,发现老师有时在活血化瘀的汤方之中,加些玄参、麦冬、生地之品,这是养阴的增液汤啊,我们想不明白,却发现效果挺不错的。

特别是唇暗,舌尖红,瘀血化热的,用上去有画龙点睛之妙。

我们便把这种思路定义为增液化瘀,按常规增液汤是增液行舟,养阴通便的方子,怎么还可以养阴通血管化瘀血呢?

老师笑笑说,这可是北京的一位学生,叫朱志宏,网名又叫“汗牛塞屋”的医学心悟。

究竟怎样增液化瘀,我们请教了宏姐,宏姐博客上的这篇文章就记录了她这种思路的来源:

最近不爱做米饭,放的米少了做出来的米饭特别容易粘锅,处理起来很麻烦。于是决定煮粥,我喜欢吃煮得稠一点的粥,所以煮的时间就要长一点,小火慢熬,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前天熬粥一不小心没留意时间,水分蒸发过多,粥就结块了。结块了的粥肯定口感不好,怎么补救一下呢?我想还是再往锅里兑点水,于是兑了些水再用勺子搅拌一下,这样结块的粥就都散开了,再熬上几分钟,粥就很稠、很糯了。

当我看到结了块的粥时,我就联想到了中医的“淤血”或“血瘀”的形成也可以是热灼之下“炼液成胶”的产物。自然状态下,在热的作用下随着水分不断蒸发,逐渐成为比液体的流动性要差的多的半流体状的或接近固体状的物质。

我这样说的原因是另外一种淤血的形成更常见、也相对更容易让人理解,即:寒凝成淤。在寒冷的状态下,液体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凝结成块,所以对于人体也一样,受寒之后或者阳气虚衰会在体内形成淤血。淤血阻碍气机,久淤成癥瘕。这时,大夫一般都会采用活血散瘀的疗法。

说到活血散瘀的药大多都是辛温之品,辛能散结温能散寒。但是这种活血散瘀的药只适用于“寒凝”之淤血,那如何用药能针对“热灼”津液导致津液被炼成粘稠血块而形成的淤血呢?这时候的方法就如同煮粥时碰到结块的方法一样:加水,就会将变稠的、甚至是结块慢慢“稀释”,自然结块就会消失。

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补充津液或者说增液(滋阴补血)就好,淤血自化。当然滋阴补血药的比重要稍微重一些。而不是直接单纯使用活血化瘀的药,这些活血化瘀的药是化不掉“热”淤血的,前面说过了活血化瘀的药都是辛温之品,辛温更伤津液,对于热致血淤则雪上加霜,例如对于阴虚或温热病病人的淤血。因此:

寒凝血瘀——辛温之品活血化瘀,如桂枝、川芎、当归。

热灼血淤——甘凉甘温之品补充津液稍佐辛温活血,如丹皮、丹参、赤芍。

文源:罾事物语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