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经方量裁(11)百合鸡子汤:经行懊憹、子烦、心悸怔忡、心悸多梦、妊娠心悸寐浅、莫名懊恼、更年期综合征(失寐心悸潮热出汗)

 百合鸡子汤

【原文】

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组成与用法】

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 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功效】清热滋阴,养心安神。

【医案】

1.经行

初诊:2006年6月27日。李某,32岁,因原发不孕6年就诊,月经史:18岁初潮,周期30~150天一潮,2~3天净,面部、身体潮热出汗1年,B超检查:子宫三径之和11.7cm。性激素测定:促黄体生成素29.8mIU/ml,促卵泡生成素75.97mIU/ml,雌二醇<37pmol/L。西医诊断:(1)原发不孕。(2)卵巢功能早衰。(3)子宫偏小。经过3个月人工周期疗法以及中药益肾法治疗之后,月经已能按时来潮,潮热出汗等症状消失。末次月经6月20日来潮,今天量少未净,昨晚出现莫名懊憹,急躁易怒,寐难多梦。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滋阴养心,清火安神。

方剂:百合鸡子汤合百合知母汤加味。

百合20g  鸡子黄(打冲)1枚  知母12g  酸枣仁10g  夜交藤20g  合欢皮10g  炒栀子10g,4剂。

二诊:2006年7月3日。药后诸症均愈。

2子烦

初诊:2006年5月12日。金某,28岁,妊娠41天,莫名其妙出现心烦性躁一周,小腹阵痛10天,乳房胀痛,恶心轻微,无呕吐,偶有泛酸,口苦,不欲饮,纳可,二便正常。5月8日月经未潮时曾自服益母草颗粒一次。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369.94mIU/ml。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养阴清热,调气除烦。

方剂:百合鸡子汤合栀子豉汤加味。

百合15g  鸡子黄(打冲)1枚  炒栀子10g  豆豉10g  木蝴蝶4g  佛手10g  甘松10g  八月札10g,4剂。

二诊:2006年5月15日。服药之后,心烦性躁已除,脐周隐痛,大便今软,矢气,喷嚏身冷,鼻息热,咽痛口苦,舌脉如上。

治法:清热疏风解表。

方剂:栀子豉汤合桔梗汤加味。

炒栀子10g  豆豉10g  桔梗5g  生甘草5g  槟榔5g  荆芥10g  木蝴蝶4g  葱白4条,3剂。

3心悸怔忡

初诊:2005年9月2日。林某,29岁,继发不孕6年,慢性盆腔炎,左侧输卵管因宫外孕已经切除,求子心切,适值排卵期但卵泡未能顺利排出,出现怔忡心慌,夜寐欠安,下腹胀气,矢气稍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滋阴养心安神。

方剂:百合鸡子汤合酸枣仁汤加味。

百合20g  鸡子黄(打碎,冲)一枚  酸枣仁20g  川芎5g  知母12g  生甘草5g  茯苓12g  赤小豆20g  薤白10g,3剂。

二诊:2005年9月5日。进药一剂,心慌即除,寐已正常,腹胀矢气悉消。

4.心悸多梦

初诊:2005年12月17日。陈某,27岁,因自然流产之后未避孕未孕11个月,于12月1日开始就诊。月经正常,妇科检查提示子宫颈轻度炎症、慢性盆腔炎,经过中药治疗,12月8日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8mm,左侧卵泡26mm×20mm,给予中药汤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肌内注射以及针刺促进卵泡排出,12月10日B超监测提示已经排卵。腰部冷感经甘姜苓术汤等药物治疗也已经获痊。基础体温36.9℃,3天来多梦心慌。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养心安神。

方剂:百合鸡子汤合酸枣仁汤加味。

百合15g  鸡子黄(打碎,冲)一枚  酸枣仁20g  甘草5g  川芎5g  茯苓12g  知母12g  远志10g  菖蒲6g  琥珀3g,3剂。

二诊:2005年12月20日。药后心安梦若失。

5.妊娠心悸寐浅

初诊:2006年6月22日。吴某,28岁,因未避孕未孕8个月就诊,经过治疗之后,今天尿妊娠试验阳性,现为停经50天,心悸易惊,寐浅3天,腰微酸,口淡口渴。舌淡红,苔薄腻,脉细略数。

治法:养心安神。

方剂:百合鸡子汤合酸枣仁汤、文蛤散加味。

百合20g  鸡子黄(打碎,冲)一枚  酸枣仁15g  川芎5g  知母12g  甘草5g  茯苓10g  文蛤45g  桑寄生15g  杜仲12g,5剂。

二诊:2006年6月28日。心悸易惊,寐浅,腰酸均除。

6.莫名懊恼

参见“防己黄芪汤”条第1案。

7.更年期综合征(失寐心悸潮热出汗)

初诊:2007年3月29日。张某,50岁,2004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近2个月阴道不规则出血,失眠10多天,每夜最多睡眠1个小时,伴心悸,潮热出汗,全身筋膶,纳可,二便正常。有高血压病史,一直在服用降压药物。生育史:2-0-1-2,两侧输卵管已经结扎。舌淡红,苔薄腻,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安神。

方剂:百合鸡子汤合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半夏汤(《灵枢》)。

百合20g  鸡子黄(打冲)1个  生地15g  酸枣仁20g  茯苓12g  川芎5g  知母10g  生甘草5g  半夏10g  秫米30g  龙齿30g  糯稻根20g,4剂。

二诊:2007年4月2日。服药之后,夜寐已达6~7小时,潮热出汗消失,心悸、筋膶减轻,咽呛,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木蝴蝶4g,7剂。

【按语】

百合病的本质是阴虚而有火,故滋阴清热是治疗大法。百合病吐后,如陈载安所云,其阴更虚,而“阴火得以上乘,清窍为之蒙蔽矣”,故其神志之变当会更著。百合鸡子汤是百合病吐后所用之方。鸡子黄味甘,性平,李时珍称其“气味具厚,阴中之阴”,能“除烦热”,以其与有“安心,定胆,益志”的百合相伍为用,可以清热养阴以安神定志。鸡子黄是治疗阴虚心神不养的一味重要药物,识为的证,常常投之辄效,故黄连阿胶汤中亦以之相辅。此外仲景用鸡子黄者还有排脓散一方。《普济方》有一方“治妊娠血下不止”,即用鸡子黄以好酒煮如饧服,此又不可不知。

案1为经行懊zaozi003,因患者天癸不应竭而竭,以致出现阴阳不足,水火偏颇、不济的现象,面部、身体潮热出汗,经几度治疗,调整阴阳之后,潮热出汗虽然消失,经水已潮,但突然出现莫名懊zaozi003,急躁易怒,寐难多梦,舌质稍红,此即《素问·至真要大论》“燠热内作,烦躁”者,证属心阴不足,心火偏旺,治当滋阴养心,清火安神,用百合鸡子汤合百合知母汤加味治疗,其效如响。

案2为子烦,《诸病源候论》责之“脏虚而热,气乘於心。”故治疗多以滋养心阴为主。而百合鸡子汤则是一张滋阴清火,安神定志的方剂,故治疗子烦非常合拍,加栀子豉汤以增强清心宣郁的作用。因患者还有乳胀恶心,肝胃气滞的表现,故加木蝴蝶、佛手、甘松、八月札,以疏肝和胃。疏肝理气药物有气味雄烈者,如青皮、香附者,有气味芳香清淡者,如佛手花、绿梅花等,木蝴蝶即属于后者。清代医家邵兰荪常用此药治疗妇人肝郁症。木蝴蝶味微苦、甘,微寒,《岭南草药志》称“能宣解郁热,舒肝除烦”,此药最适用于子烦之类的疾病。

案3多年不孕,叠更经治而未效,心力交瘁,又遇困顿,致使心阴潜耗,虚火上炎,心旌动摇,夜不安寐,如《素问·本病论》所云:“人忧愁思虑即伤心”,治疗法当滋阴养心而安神,用百合鸡子汤合酸枣仁汤,一剂而安。赤小豆味甘、酸,性微寒,《别录》称其能“下胀满”,《本草再新》认为可“宽肠理气”,与薤白相佐者,可以行气消滞。

案4为自然流产之后求子者,此类患者几经遭遇不幸,求子迫切,心阴暗耗,经常在测量基础体温时,过度紧张,以致夜不成寐,心神不宁,心悸多梦,此系《灵枢·贼风》所谓的“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所致。故也可用百合鸡子汤合酸枣仁汤治疗,加远志、菖蒲、琥珀,以匡安神之功。其中琥珀味甘,性平,最具镇惊之功,其用,即取《素问·至真要大论》“惊者平之”之意。

案5为妊娠心悸寐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虽属心阴不足,但未致心火燔灼的地步。《素问·脉解》之“惕然而惊”,即此之谓。以百合鸡子汤合酸枣仁汤养心阴安神,以文蛤散阴阴生津,以桑寄生、杜仲益肾安胎,一诊而安。

案6系淋症合并水肿,经清理湿热治疗之后,出现莫名烦恼、寐难,此缘由渗利内湿之后阴份不足,心阴潜耗,虚火内郁的现象,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的“火郁之发……甚者瞀闷懊zaozi003”者,故治疗也当养阴清热以安神,以百合鸡子汤合养阴养心的酸枣仁汤、甘草小麦大枣汤治疗,用栀子豉汤以清宣心胸中之郁热。

案7系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潮热出汗,心悸失寐,根据症状以及舌脉,辨证为心阴不足,脾胃有湿;全身筋膶,为《素问·五常政大论》中的“瞤瘛”,系肝风微动之象,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风胜则动”。故用百合鸡子汤合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以滋养心阴,熄风安神,用半夏汤化湿和胃安神,加龙齿、糯稻根安神收敛,其效如响。鸡子黄在此案中除了安神之外,还具有养阴熄风的功效,以治疗全身筋膶。以往曾治一老媪中风之后两手颤抖,不能持物,以养阴药物加虫类药物,再佐鸡子黄一枚,投之辄效。读吴鞠通《温病条辨》之大小定风珠,均有鸡子黄一味,以治阴虚风动之症,便可知此中奥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