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行情低迷,产地几毛钱1斤,超市卖7元,为何差价这么大?

今年大蒜的行情不仅是不乐观,简直就是惨跌。在去年的时候,客商去地头的收购价,基本可以维持在2块钱以上一斤。再来看看今年,普遍收购价都是低于1块钱的,有些地方的收购价更是跌到了五六毛钱一斤。但是就算是这么低的价格,来收购的客商还少得可怜。

据种植大蒜的农民透露,种植一亩大蒜光是种子就要1500元左右,还有肥料600元,土地租金、人工费用等1500,这些加起来平均一亩地的成本就是3000元以上。如果自己不请人,不租赁土地,那种植的成本低一点,也至少在2000元以上。而大蒜的亩产大概是3500斤,按照现在5毛钱一斤的收购价,一亩地的产值就是17500块钱。这对于农民来说,种植大蒜是肯定亏本的。尤其是哪些成本土地,大规模的种植户,种的越多就亏得越多。

那为何今年的大蒜行情如此差呢?在产地卖几毛钱一斤的大蒜,在超市却摇身一变要六七块钱一斤了呢?这样的价格正常吗?

今年的大蒜行情差,主要是因为供过于求了,市场饱和了所致。在去年的大蒜行情好,一斤大蒜收购价卖到两块多,有些则要更高,很多的农民都有挣到钱了。于是为了想多挣钱,就加大了种植规模。在我国的农业就是如此,什么挣钱了,大家就都去种植。等到一窝蜂涌入以后,市场饱和了价格也就下跌了。而今年的大蒜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种植大蒜的多了,大蒜供过于求了,价格只能是下跌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前的形势对于大蒜销售不利。在去年很多的蒜商囤积了不少大蒜,准备过年的时候卖。可是却爆发了疫情,农村封村、封路,集市、菜市场等全部关闭了。大蒜卖不出去,堆积在仓库里面。今年新蒜上市了,行情不好,这些陈蒜没卖出去,仓库又没地方放,蒜商就不愿意收购,这是今年蒜商少的原因。

最后就是大蒜的出口受阻了,我国的大蒜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出口国外,像中牟县的大蒜因为品质高,七八成就是出口。可是今年出口基本断了,卖不出去了只能是通过内部消化了。可是餐饮、企业近期才陆续复工,所以对大蒜的消耗量有限。那超市的大蒜和产地的大蒜,价格为何相差如此之大呢?

这是因为中间商也要挣钱,产地卖的大蒜便宜,但都是鲜蒜,也就是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湿蒜,上面还有很多的泥巴,而且是批量的收购价,价格肯定是要低一些。而超市所卖的,基本都是加工好的干蒜了,不仅没有了泥巴,而且还晾晒干了的。这样有损耗,自然就要价格上涨。

同时大蒜从产地,经过客商的收购,然后运输到城市里,在经过大小批发商才到达市场,不仅司机要挣钱,而且每一层的中间商都要挣钱,所以价格肯定要贵了。经历过的中间商越多,大蒜的价格就越贵。所以在产地几毛钱的大蒜,到了消费者手中七八块,这个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正常的。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减少中间商。而网购的方式,就是一种有效防范,大大减少了在减少,直接从产地到消费者,中间只增加了包装和快递费用,所以价格也就便宜很多。现在电商平台上的大蒜,普遍都是2块钱一斤,而且是包邮,所以还是很划算的。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