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庄:如是,状元马适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惟庄

毋庸置疑,阅读史书与哲学思辨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子。读史本着严谨的态度阅读,着实需要一定的辨别真假的能力,且必须存续考究的心,带着自己的头脑了解当时背景,去思考诸多问题,才可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本来面目。因此,用心劳神是必需的举措,翻阅史料是必需的行为,科学分析更是必需的要求。当然,这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儿,非一日之功完成得了的。因个人嗜好所致,读一读古代史志就成了每一日的必修课。孰不知在古代时地方的史志材料之中,也许会出现漏洞百出的不良现象,或缘起于撰稿者,或刻意为之,或官方为了自身利益让记录失真。古代人的想当然,讲究的是一个大团圆和圆满的结局,搁在后世人却不想当然了,常常顿生疑惑不止,结果造成偏信偏疑。由此,我尚能够举出一个例子,并由此说开了去,权当作茶余饭后的佐料罢。

据史料相传,清朝同治年间编撰的《湖口县志》这个版本记载:“(马适)性笃孝,曰:'吾束发读书,幸不愧科名,足矣。安能忘老母温清耶?’致官归养,朝夕问侍。母丧,庐场恸瘠。太平兴国间,诏起不赴,北面瞻祝而已。以寿卒于家,祔祖旁。”

仅仅从文字表面上来看,这段记载湖口籍的状元马适堪称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既忠君,又孝母,简直无可挑剔。但是,待掩卷深思片刻后,再动动脑筋思忖良久,仔细分析一把,未免叫人不得不心生疑窦,感觉疑云纷呈,有一探究竟的想法。

湖口(属于江西省)人马适于建隆三年(即962年)三月金榜题名,荣登状元宝座(《续资治通鉴》卷第二《宋纪二》记载)。这一年正是南唐后主李煜即位的第二年。此时,处在南北割据状态中,政治形势不太明朗,孰优孰劣?一时南见分晓。

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如此的一副模样。早在959年5月,南唐归顺北方的后周,奉后周为宗主国,而且举国采用后周的年号。到了960年,拥兵自重的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己做了皇帝,取代后周政权建立了宋(史称北宋),随即,南唐中主李璟派遣使者去祝贺赵匡胤登极称帝,所以,紧接着南唐遵从宋的政权作自家的顶头上司,开始启用宋的年号,便名正言顺地臣服于宋了。

与此同时,南唐小政权依然存在着,作为一个附庸国在宋的夹缝之中苟且偷安,毫无尊严地活着。此间,若按照行政管理的区域范围来划分,湖口当属于南唐管辖中的一部分,宋并未实际将其纳入版图中。值得庆幸的是,马适很有敏锐的政治头脑,也很有一些远见,在权衡利弊以后,他没有参与南唐的科举考试(事实上这一年南唐并未开科取士),而是积极远赴宋都开封,孤身投奔宋的政权而舍弃了南唐,并参加赵匡胤改革科举制度的那一年的考试。

962年,赵匡胤正式废除了从唐朝以来的“公荐”制。因为赵匡胤最为痛恨的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曾说过:“贵家子弟,唯知饮酒、弹琵琶耳,安知民间疾苦?”于他眼中,对权贵官宦子弟不屑一顾,认为那些个官二代、富二代们根本没有真才实学,终日里只晓得贪图享乐,生活奢靡不堪,更加谈不上具有什么治国安邦的能力了。在这一年,宋的朝廷还颁发了诏书:“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这样以来,先进行科举考试,再来擢升官员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此,宋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举措对广大的学子们更为公平公正了。在国家推行倡导的不讲背景,不讲财富,只求才学的大环境之下,赵匡胤同时发号诏令,禁止举人称呼春官为恩门、师门,禁止举人与官员拉关系自称门生,遏制了关系网、裙带风,摒弃了及第举人拜访知举官的坏习惯,所有中举者自然而然皆为天子门生了,不言而喻,这具备了一定的合理性。

据史料记载,马适“生而聪颖嗜学,下笔千余言立就”,不难料想,在科举考试焕发公正公平的这股春风吹拂的大好机遇之时,如此天生聪明饱学之士,终日刻苦学习的才子马适,最终,当“以文学高等,对大廷称旨,状元及第”时,肯定是实至名归毫无悬念的事情了。

不错,马适笃孝。孝毕竟是那个封建时代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之一。但是,古人更懂得忠孝难以两全这句话的内涵。试想一下,当初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奔他乡,独自一人离开故土,满怀信心地求取功名,奔赴宋都开封,参加科举考试来看,就是仅仅凭借马适自身的政治素质这一点来分析,他并不看好南唐小朝廷,还是看准了宋的政权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可以断言,恐怕是在状元郎的心里,忠君思想绝对是大于孝母情结的志向。因此,当马适考得状元功名之后,怎么能舍弃朝廷恩赐,以给母尽孝的托词,却不去赴任呢?

再者说,假设马适遵旨了,不辞官退隐,进京当官,服务大宋的朝廷,一样可以把母亲接到宋都开封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不就做到了忠孝两全,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了?可想而知,湖口这地方的史志记载是有一些偏差,或者是错误的内容。

最后记载了,状元马适平平淡淡求生,不离开乡土一步,背负着羸弱的病体,直到寿终为止,一直都是在湖口的家中生活,死后葬在了其祖父墓旁。凭着读史的经验,稍许思考一下,根据关乎于宋朝的史料分析一番,窃以为更不靠谱。

为此,还是来引用一把官方国史正统的史料,作一次以正视听好了,也许从中能够说明一点道理,得出一个正确结果。或许,在此也可以看出马适最后的去向在哪里了。

在《宋史》上有一段明确记载:“开宝六年(即973年)五月辛巳,杀右拾遗马适。”这谁都否定不了的事实,确乎让人心悸不已。

显而易见,马适于考取状元之后,在第十一个年头,在当右拾遗任上被宋太祖赵匡胤处死了。所以,马适辞官归隐的说法当属误判,不知道是何种缘由?惊叹的是,湖口县志上却胡乱编撰一气,将马适描述得面目全非,正人君子的样子。

那么,马适如何犯重罪死于非命的呢?

翻阅史书,在《宋史·苏晓传》上记载了一个大案子。朝廷委派供备库使李守信前往秦州、甘州为皇帝采购必用的木材,采购过程中,哪知道李守信本性贪婪,利欲熏心,贪污了“官钱巨万”,等到他卸任以后,却被其属下向上级告发了此事,李守信事先得知这个消息,内心纠结不已,痛苦难当,于是,在返回京城途中刎颈自杀。此后,赵匡胤便龙颜大怒,旋即派出苏晓立案调查。接到圣旨后,苏晓狐假虎威,大搞刑讯逼供之能事,立案查处并牵连了秦州、甘州七十多位官吏,并将他们纷纷抓捕下狱,导致许多官吏破产败家。这在当时搞得人人自危,震惊整个朝廷。

经过逐步调查,苏晓发现李守信有过用这批木材制作木筏,赠予其女婿马适。苏晓心里知道赵匡胤极度重视有才华的文人,积极推行“文以靖国”的基本政策,也曾经发过誓从此不杀文人,何况马适是一个经过科举考取的状元呢。苏晓内心犹豫不决了,踯躅很久,为了谨慎从事,不敢轻率断案了结,遂上报给了赵匡胤。果然,听到苏晓报告后,赵匡胤爱才如命,不忍心严酷法办,认为马适是无罪可罚的大才子,不想继续追究马适这档子事。

但是,号称酷吏的苏晓不断谏言,鼓动皇帝必须严办马适,并例举出一条条法律条文,强调严办得重要性,要求没收马适家产,将其家人悉数贬为官奴。久而久之,再也经不起软磨硬泡,背过身去,宋太祖赵匡胤默认了苏晓的建议。结果,马适就遭受了岳父的连累,被捕入狱。可叹一代饱学才子,曾经舍命投靠宋朝怀抱,科举考取的状元被处以“弃市”重刑处死了。

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开宝六年》的记载中,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具体情形和办案经过。其中有一段记载“右拾遗、通判秦州马适妻,守信女也。”在这一句话的叙述中,表明了马适的身份,以及他跟李守信之间的翁婿关系。可见得,马适最后的完整任职应该是秦州通判、右拾遗了。这一点毫无疑问,真实可信。

试想一下,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接收岳父赠送的木筏到底有多大点罪?如果搁在如今比较起来,便会轻蔑一笑,唯恐是一桩不值一提的小事吧?实际上,赵匡胤本人就非常廉洁,生活简洁朴素,处处注重勤俭节约,从不奢侈浪费。

或许,赵匡胤在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树立清正廉洁的作风方面保持着一贯制的原则性,抑或是刻意强化反腐倡廉的基本国策。由此,可以反映出赵匡胤当政的时代政治清明,严刑酷法,无论是谁,但凡涉及到了贪腐案件决不手软,进而有了坚决根除腐败的决心。

作者简介

惟庄,原名何伟征。落魄凡尘载酒行,无所谓取得俗世上的功利和虚名,习惯于一个人行走与攀援。著有诗集《一次步行的起始》《半分甜度》及《新启蒙诗选》等。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0)

相关推荐

  • 北宋时期的父子状元:都英年早逝,没做到大官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荣誉,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从622年开始科举考试,到1905年废除,历经1283年,一共产生了654名文科状元.状元数量甚至比宰相都少--光是唐朝.宋朝.元朝.明 ...

  • 惟庄:妇好点兵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涉县杨庄有个马刨泉,泉流汩汩四季不歇,无人知道因何得名

    永远的"马刨泉"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风土人情",并且都有自己标志性物象成为当地人心灵之寄寓和游子的"乡愁". 拿我们杨庄村来说, ...

  • 惟庄:妇好疗病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马硕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编者按:制作于雍正年间的国宝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在八国联军时流落海外,百年来竟被当作一个灯座使用.其价值被发现后,此瓶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爱国人士重金拍得后捐献给祖国.国宝 ...

  • 惟庄:祈求丰年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胶东地名:“马连庄”原名为“马恋庄”,听上去很有诗意

    五一将至,胶东市面上的甜瓜也逐渐增多,如果追溯产地,它们中有很多都来自"马连庄". 马连庄,是青岛莱西市一个乡镇的名字,镇与驻地村同名.这里地处莱西市的北部.大沽河的上游,水土丰美 ...

  • 惟庄:再求丰年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从“庄王葬马“到“一鸣惊人”

    公元前594年,再次迫使宋订下城下之盟,并陆续迫使鲁.陈.宋.郑等国归依,使楚国成为继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之后的又一霸主,而三年末鸣的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 从"庄王 ...

  • 惟庄:清明散章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