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善良是一种力量,智慧则是这种力量的载体

一、

如果说善良是一种原始的力量,那么智慧则是这种力量最好的载体,只有以智慧作为载体的善良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使人生变得更好。

反之,当善良失去智慧的辅佐,便会使一个人沉浸在自以为是的愚善之中,这样的人会活在无尽的痛苦之中,因为他不仅不能以这样的善良给自己带来好的结果,甚至会在愚善的驱使之下,使人生增添无尽的坎坷。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哪怕当这一切问题显现于生命中的时候,他也不能察觉到自己的错误,还在抱怨着外界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善良一定会带来真正的福祉,因为因果不虚的这个道理,存在于世间的任何立场。

《尚书.太甲》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及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品德纯正,无论如何行动都没有不吉利的;如果品德混杂不纯,无论如何行动,都会有凶险。吉利或者凶险不会有差错,全是在人为,上天降下灾祸或吉祥在于人的德行。

人生最该做的,是时刻反省自己的本心是否纯正,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心思审视自身,并以自身的品行端正,来求得人生好的福报结果,而不是抱着混杂不纯的善良自以为是,将自己自诩为高尚之人。

元代有一个高僧叫中峰和尚,他从小就喜欢佛家的东西,也是与佛有缘,甚至在刚刚认识字的时候就会读佛经直到深夜。

在24岁出家之后,也是白天干活,晚上念经,后来终于成为一代高僧。

有一天,几个读书人一起去拜见中峰和尚,见了中峰和尚之后就问他:“佛教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谁都避不开这个道理。但是现在有一个人经常行善,但是他的子孙却不兴旺,而无恶不作的人,他的子孙却十分的兴盛,佛说的东西是不是一点根据都没有?”

中峰和尚就说:“凡人的思想是没有经过洗涤,被世俗的见解所迷惑,不能得到正确的见解,所以把真善当做恶行,却把恶行当做真善,这样的人一直都不怨恨自己,把真假颠倒,反而抱怨上天报应不灵。”

中峰和尚所说的“被世俗见解所迷惑,不能得到正确见解,所以误判善恶”的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愚善。

如果世间的善良没有以智慧作为基础,那么这样的善良就会发展成错误。

就好像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带着偏见的善恶观去观察生活,最后不仅使自身产生了障碍,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

二、

其中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缺乏认识善恶的智慧。

因为他们没有审视善恶的智慧,他的经历、他的眼界、他的思想,局限了他看问题的角度,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最终只是带着错误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样得出的善恶本身就是错误的。

其二:是立场不同。

很多人评价善恶,不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而是站在立场的角度。

所谓“立场”,就是由世俗利益、关系等各种复杂因素组成的位置,这样的角度也是带着情绪的,而由此得出的结论也是背离常理的。

不管是生活中的两个人发生矛盾,还是利益场上的两个人发生矛盾,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将自身归咎为善,将对方称之为恶,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这只是位置产生的错觉,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真理。

在这两种状态下,所产生的善恶观都是错误的。

比如在鲁迅笔下就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没有是非分明的智慧,也没有路见不平的道义,有的只是麻木不仁,愚昧残忍。

他们就是鲁迅笔下的“看客”。

从《祝福》之中的看客柳妈,再到《药》之中的茶馆茶客,他们作为事件的旁观者,在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情况下,却能够将自己冠以道义之名,成为事件的怂恿者,使自己成为悲剧的帮凶,最后身处在错误之中而不自知,甚至引以为傲、沾沾自喜。

比如在《药》之中,当小说的主角夏瑜被砍头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为他鸣不平,但是却有一群“看客”拍手叫好。

比如茶馆里面的“驼背五少爷”这个角色,他倚老萎靡,无比颓废,沉闷压抑,满含愁怨,但是听说夏瑜被红眼睛阿义打了嘴巴之后,仿佛是自己的仇人被打一样而由衷高兴。

当听到别人说夏瑜劝阿义造反的时候,他也“恍然大悟”地说:“发了疯了。”

这真的是人生的悲剧,他和夏瑜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却永远不能理解夏瑜所信奉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导致自己沦为一个毫无建树,毁灭正义的帮凶。

这个世界所有的悲剧都有“主谋”,也有“帮凶”,不管他们以什么样的嘴脸和面目呈现在事件之中,也不管他们是将自己冠以道义之名,还是有杀伐果断的手法,其本质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黑白不分。

他们没有见过更大的世界,也没有走出自己思想的囚笼,有的只是停留在狭隘的认知之中自命不凡,最后颠倒了黑白,背离了因果。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即便有一天身处纠葛的时候,也不会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只是悲惨地继续抱怨:“为什么善良的人没有好报?”

所以对于人生来说,智慧才是最大的“福分”,以智慧作为根本,这样的善良才会行使正确的力量。而不是在愚昧的作用下,用自以为是的姿态,行使着毫无价值的“正义”,最后不仅给自己设置了障碍,也给世界增添了悲剧。

作者|国学书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