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崩裂》:如何理顺被影视剧遗忘的中华最乱时局五代十国

秦汉三国唐宋元明清,这些年来,古装剧轮番在这些历史朝代的故纸堆中翻检史料,演绎了一段又一段故事。但是,有那么一段历史,确实被影视剧刻意遗忘的,那就是号称中华最乱时局的——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夹在唐代和宋代之间的历史时期,自公元907年,后梁开国,到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童基本统一大半中国为止。这一段历史时间不长,但是故事线太乱,出场人物繁多、轮换太快,而且历史阶段太过残暴,难以输出仁义礼智信、忠君爱国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因此,这段历史从来不是初高中历史考试的重点,民间认知度太少。

因此,可以说,中国人99%的人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名词,却不知道这个历史时期具体什么情况。

也因此,这个历史时期如果你能搞清楚,那么这个人已经超越了许多人。我最近在读远渡台湾的历史学家李奕定撰写的《帝国的崩裂:细说五代十国史》

李奕定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是经历过中华帝国又一次大崩裂(军阀混战)到大统一时代的人,于1948年前往台湾,在师范学校教书。1950年被逮捕,入狱十年。出狱后,再次教书,并著述。

经历了中国这一混乱历史时期,同时又是一个历史学家,李奕定很容易从历史中找答案,他求索到了五代十国,也由此有了这部带有上世纪文人古风的历史科普作品。我花了几天时间,认真学习了这本书,也把我的一些思考分享给你。

一、大乱到大治,揭示了国家统一的必然性

著名的历史学家熊德基先生曾评价过:

五代十国时期正是历史辩证运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让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各种无法统一的因素,居然成为了日后得以一统天下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五代十国时期,处于中原的各个王朝,在各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而且,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王室,周边国家都是偏霸的政权。所以,一统天下始终被中原王朝视作自己的使命。正因为如此,他们始终有着心怀天下的意志,才使得统一中国的局势必然由中原王朝来完成,只是等待时机成熟而已。

然而,千万不要小瞧中原周边的其它国家。

比如:在后梁建国之后,无论是北边的晋王李克用父子,还是幽州的刘仁恭父子,以及南方杨行密的割据势力,甚至,西边还有岐王李茂贞的雄霸天下,都使后梁处于不断的征战状态。虽然,在长期的拉锯战中,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无法提及政治安定,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却不断练就了很多优秀人才的产生。所以,从另一角度来讲,战争也是促进民族融合以及历练甚至文化融合的好方法。

在这一阶段中,整个中国的人们从经济、文化等角度,都在战乱的时期得到了历练,并且,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讲,还是一个特别难得的成长阶段。

之后,后晋、后汉王朝都是依靠契丹国的支持才取得政权。所以,北方的契丹国一方面成全着这两个朝代,又一方面对其形成了强大的牵制与干扰。此外,后晋和后汉王朝,因为内部的败坏和无法全力以赴的开疆拓土,才导致他们无力统治当时的中国。

对于后周而言,成立之初,天下已经呈现出了破乱不堪的景象,所以,在进行统一中国之前,安定朝局才最为重要。直到周世宗——柴荣继承王位后,以大无畏的革新精神,开始清除五代时期遗留的各种各样陋习,也初步澄清了中原地区近两百年来的混乱局面。

由此,国家朝政变得清明了起来,经济实力也得到了增强。曾经,天下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复存在,开始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周世宗是一位有着军事强权的帝王,他先后掀起了三次统一战争,收复了中国大量领土。如此,为之后的北宋统一全国,真正结束五代时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在这其中,每一个地区都受到连年征战的影响,以及朝代的频繁更换,使得其文化的多样化。虽然,看起来每一个政权都有着自己的差异性,但是,通过战争这种特殊的媒介,也让整个中国,无论是权贵还是平民,都在不断进行着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

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再度实现高度统一,各个领域都有了高速的发展。而这,离不开五代十国时期,人们不断努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最终,实现了天下统一。

二、中国也曾被白种人统治过,他们做的怎样?

五代十国的历史,离不开这个已经湮灭于历史的古代民族沙陀。

在五代十国历史上,他们建立了后唐(沙陀第一王朝)、后晋(沙陀第二王朝)、后汉(沙陀第三王朝)、北汉(沙陀第四王朝)四个政权。

在我国历史上,匈奴、鲜卑、契丹、吐番、突厥、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都曾经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轮番上演过一场场历史大戏,但是沙陀却比较少被人提及。

沙陀人,又名处月,其以朱邪为氏,本是隋唐时期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人种特征为深目多须的欧罗巴人种(即白色人种),和粟特人有某种关系,他们最早游牧于今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南(今巴里坤)一带,因其地有大沙丘而得名,公元633年(唐贞观七年),处月部首领曾随西突厥贵族阿史那弥射至长安朝见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处月部和唐朝时战时和。

公元808年,沙陀人朱邪尽忠和长子朱邪执宜率部众三万落投归唐朝﹐途中尽忠为吐蕃追兵所杀﹐执宜率残部到灵州(今宁夏吴忠东北)塞。唐朝廷将沙陀部安置在盐州(今陕西定边)﹐设阴山都督府。

到了唐末时期,沙陀人朱邪部首领朱邪赤心因平叛有功被赐姓为李,其他沙头人的姓氏也逐步汉化,公元923年,沙陀人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了后唐,有些民族史学家称之为沙陀第一王朝,14年后的公元936年,沙陀人石敬瑭灭掉了后唐建立了后晋,称之为沙陀第二王朝),12年后的公元947年为契丹所灭,同年沙陀人刘知远在太原建立了后汉,称之为沙陀第三王朝,但是四年之后的公元951年,就被后周的建立者郭威所灭,同年刘知远的弟弟沙陀人刘崇建立了北汉,称之为沙陀第四王朝,历时28年。

前三个政权统治中国中原一带30余年,北汉具有山西大部分地区20余年,可以说是沙陀人最辉煌的时期,这个来自西域边陲的小部落主导了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进程,但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社会局面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

但是从北汉之后,沙佗人迅速地消失在了历史之中。那么他们为什么消失了呢?

其实这是五代十国以及宋朝时候的民族融合造成的,五代十国时期就和我国南北朝时期一样,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之后的宋朝虽然不算大一统的朝代,但是社会相对安定,这些民族又融合为汉人,所以后来的沙陀人大部分都融入了汉族之中,当然也有一部分融入到了契丹、党项、蒙古、女真等民族里面,他们的血脉实际上也留存在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血脉之中。

三、社会制度解体后,人们会经历什么?

1、全都是文盲当道。

五代十国历史上的君王、霸主,绝大多数都没有文化,他们目不识丁,这与汉唐的帝王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一个人有没有文化,与管理水平不见得能够直接挂钩,但是一个纯粹信仰“兵强马壮者得天下”的时期,是绝对没有办法形成对普通民众的人文关怀和善良管治的。

2、暴兵拥主。

成德节度使安重荣说“天下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这句话说出了那个年代的价值观,也就是人人都想要试试看,只要有部队。

这样的社会意味着什么?我们以人口来论。

当时中国的人口从唐朝末期的九百万户直接跌落到一百万户,这其中有很多人是因为战争战死或者被牵连,另外也有很多人逃离了唐朝的区域范围,躲到了深山中避免受到战争的迫害,也有很多人往国境之外的地方行走。

到了宋代初期,全国的人口才慢慢回升到两百万户,相对于之前的人口还是缺失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3、坏人出头。

一些鸡鸣狗盗之辈或者是贩夫走卒,均风云际会、趁势而起,在这样的历史阶段,竟然获得了发际,甚至红得发紫。

这样的社会,当然是没有办法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的。

4、民众痛苦。

很多人很难想象“乱世”是什么样,乐观一点会想象,自己可能只是吃不了一些皮肉苦,但是现实更加残酷:

1)被掠从军、为奴。

2)守城。

3)刺字。

4)洗城。什么叫“洗城”?纵兵屠杀、血流成川

5)沉重的负担。搜刮民脂民膏,如果不满,还要下监狱,贫困人民无法缴纳,多自动上吊。

6)女子被强取。这些女人不是被充实后宫,就是被强行嫁娶,完全没有个人婚配自由,而且往往是被装在牛车后面运进去,没有人格尊严。

《帝国的崩裂》一共两卷本,上卷是五代,下卷是十国,把这一乱世详尽地描述出来,越看越令人难过。

知史可以知兴替。

这一尘封的历史,再次告诉我们,一个和平、统一、由中国人当家作主的社会,是多么重要!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