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

(0)

相关推荐

  • 高建忠 | 淡渗伤阳话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膀胱经.功效为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在中药中,有"平平淡淡一君子"之称.在我们常用的方剂中,经常会见到有茯苓的出现.从"补气之主 ...

  • 高建忠 | 李东垣笔下的藏气法时与升降浮沉

    李东垣,创立"脾胃内伤学说".后世有对其推崇者,如王伦说:"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与张仲景相提并论.但也有对其不屑者,如陈修园说:"(四家中)最下 ...

  • 《脾胃论》: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循环无端,惟脾无正行,于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脏.四季者,辰.戌.丑.未是也.人身形以应九野,左足主立春,丑位是也:左手主立夏,辰位是也: ...

  •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循环无端,惟脾无正行,于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脏.四季者,辰.戌.丑.未是也.人身形以应九野,左足主立春,丑位是也:左手主立夏,辰位是也:右手主立秋,未位是也:右足 ...

  • 药性基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

    中药治疗疾病的偏性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毒性等方面. 一.四气 四气,即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是通过调节机体寒热变化来纠正人体阴阳盛衰的,对于四气的 ...

  • 中药升降浮沉及归经的认定依据

    一.升降浮沉的认定依据: 升降浮沉是药物作用的定向理论,主要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一般而言,升,即上升提举,表示药物作用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表示药物作用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表示药物作用趋向于 ...

  • 影响中药升降浮沉的因素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上行发散的意思,沉是下行泄利的意思.升降浮沉是药物的固有属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人为加以干预和改变,以满足用药需求.诚如<本草 ...

  • 围绕:1.升清降浊与药性升降浮沉四性关系...

    围绕: 1.升清降浊与药性升降浮沉四性关系. 2.升清降浊与气阴阳本质功能关系. 3.升清降浊与气机气化循环代谢关系. 4.升清降浊与五脏六腑经络精气神关系. 5.升清降浊与健脾升阳化浊及温煦功能关系 ...

  • 浅谈中药“升降浮沉”理论

    "升降浮沉"理论起源于<内经>.经实践.认识之后,中药升降浮沉理论随之而立.针对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功能紊乱的病理变化,利用药物升降浮沉之性,进而治愈疾病.升降浮沉理论的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