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从凡至圣”,一生经历四大阶段

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只有一种人才能被称为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应该说这是最完美的人设了,上下五千的历史长河中,读书的能人不计其数,但是真正能被称得上“圣贤”的也不过只有“两个半”。其中一位圣贤就是有“明朝第一圣人”美誉的王阳明。
王阳明的圣贤之路走的十分的坎坷,分为四个阶段:立志、怀疑、专注、圆满!

01 少年立志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王阳明一生都在强调最重要的就是立志。
在王阳明的观念里,立志是确立人生意识的方向,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他的人生状态必定是低迷不振的。更严重的问题是,连这个意识都没有的人,又谈什么成功呢?
王阳明在12岁的时候,就问自己的老师:“人生第一等事是什么?”老师回答:“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反驳自己的老师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从这我们就能看出,王阳明在小时候就已经立志要做“圣贤”了。所以在这里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想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给自己订立目标,然后努力去完成。

02 保持怀疑

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很有深意,大家可以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记在心里。一个座右铭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非常的难。
王阳明最早尊崇的是朱子理学,他曾经为了所谓的“格物致知”,约上朋友一起参悟竹子到底有什么道理,格竹七天七夜。可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现,反而大病了一场。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于是王阳明开始怀疑“格物学”,之后就创立了自己的阳明心学。
事实上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先从“格物”开始做起。何为格物?意思很简单,就是观察事物、保持着怀疑的态度,之后是第二阶段“致知”。

03 专注做事

王阳明虽然只有五十多岁的寿命,但是他一直很专注的去做事,做什么事情,心就在什么事情上。对于“专注力”,王阳明说过这样一段话:
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只有心外无理,心外无事,才能用心去做事,也才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可能!
一个人想要很轻松顺利高效地去完成一件事,专注力是第一;一定要训练自己有一个好的专注力,养成一个好的专注习惯。
当你心中只有一件事时,那么你的世界也就只有一件事,“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到了这个境界,想要不成功都难!

04 知行合一

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
王阳明和其他的读书人有一点是不同的,那就是“注重实践”。王阳明在很小的时候就熟读兵法,用枣核来排兵布。
在刘瑾被除掉后,王阳明被任命为 “左佥都御史”。之后,王阳明也没有辜负朝廷对自己的期望,为朝廷扫清了多年的匪患,还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

学习岐黄中医智慧

以上四个阶段就是王阳明一步一步成为“圣贤”的经历,少年立志,对事物保持怀疑态度,面对事物专心攻克,最后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圆满。
可以说,王阳明用自己的行动,为后人诠释了圣贤“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标准。

这里学人生智慧,做大格局、高情商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