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米汤治疗脚肿的用方

有人每天站着工作,站的久了,脚容易肿。临床所见,不少老年人容易出现虚性水肿,表现为脚内踝或外踝上下浮肿胀大。另外,也有人莫名其妙地突然脚踝肿胀。

一般来说,脚肿的病因有三,其一,或因感受时行疫毒,邪热壅阻;其二,或为下元虚损,寒湿凝滞;其三,气虚。以上三者都可导致气机不利,水邪积聚而为脚肿。

治脚肿要切合其病机,比如,热邪重者当清热解毒;气机阻滞者当调畅气机;下元不足者需温补下元;水湿偏盛者当利水除湿;气虚者又当大补肺气……

除了辨证用方之外,有没有方便且有效的偏方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以下试举几个我临床常用的治疗脚肿的偏方,与读者们分享。

一则,芪米汤。

《冷庐医话》一书中记载了清代名医许珊林的一则用芪米汤治疗脚肿的治验:

浙江海宁许珊林,精于医理。在平度州为官时,杜参谋的妻子在夏秋时节患了肿胀病,全身肿胀,气喘声嘶,二便不畅,病情很是危急。于是请求观察使许珊林调治。许观察令用生黄芪4两,糯米1酒盅,煎一大碗,然后用小汤匙慢慢服用。服至一盏许,气喘稍稍平复。然后将剩余的一口气吃完,不一会儿小便大通,尿壶倒了三次,肿胀眼见着消退,最后只剩脚面的一多半肿着。之后坚持服用此方,黄芪慢慢也由4两减至1两,一边服药,肿胀一边慢慢消退,再加以祛湿平胃之品佐治调理,两月身体基本复元,唯剩脚面还有拇指大一截没有消退。担心次年再次复发,劝其速归故里。果不其然,来年果然前证反复,家人延请绍城医士诊治。医生沉痛诋毁前方,认为没被治死已是万幸了,于是下除湿猛剂,没想到服完10余副,病者却骤然气绝。次日正要盖棺安葬,有人见死者两目微动,大呼众人齐来观看,死者眼睛又连动数次,随试着用芪米汤灌救,灌至满口不能咽下时,略待,但见逝者眼晴忽然一睁,药汤全部咽下,接着竟有气力说话了。之后又服黄芪数斤,脚面之肿全部消退而愈。

《经方实验录》书中也有芪米汤治脚肿的治验:生黄芪120克,糯米一酒钟,煎一大碗,用小匙逐渐呷服,治一人夏秋间忽患肿胀,自顶至踵,气喘声嘶,大小便不通,危在旦夕。初服即气喘稍平,移时小便大通,肿亦渐减。黄芪渐减至30克,随服随减,佐以除湿平胃之品,两月复元。

我曾诊治一男病人,患肝硬化腹水,兼有内踝水肿,且体力不足。我处方芪米汤:生黄芪120克,糯米120克,每天一付,水煎服。连续服数剂,内踝水肿完全消失,自述体力方面还有少许乏力。

为什么芪米汤能治脚肿?此方药仅两味。其中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功。表虚水聚皮里膜外而成肿胀,而黄芪入肺能实表,肺得黄芪之助则能发挥水之上源之功,可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隧道得通,水液排出,肿胀自行消退。

二则,四物汤合小续命汤(双合汤)及甘豆汤

《洪氏集验方》记载了两侧偏方,可以参考。

其一,四物汤、小续命汤,上以二药同煎。章谧静之节推云:尝有人猝患脚肿,服此遂愈。

其二,甘豆汤治脚肿。黑豆、甘草,同煎汤服之。郭镇廷圭知县云:昔年太学士人,围闭中,多患脚肿,至腹则死,前后如此者非一人。后有施此方,服之皆愈,盖神方也。

《魏氏家藏方》中把四物汤与小续命汤的合方称为双和汤。主治:脚肿。其言:“四物汤、小续命汤各一两。上药合和。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我临床曾用四物汤合小续命汤治疗中风患者的脚肿,效果非常满意。

黑豆,味甘、性平、无毒。有解表清热、养血平肝、补肾壮阴、补虚黑发之功效。李时珍曰:“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治风热而活血解毒。”临床上我常用黑豆治疗脾虚水肿、脚气浮肿。

黑豆所治的脚肿与黄芪完全不同。黄芪擅长补气利水消肿,其人往往偏于虚胖。而黑豆擅长清热解毒、补血养肾而利水消肿,其人偏于肾虚。再者,黑豆属于食物,其性平和,几乎人人都可服用,临床所见,凡脾虚水肿、脚气浮肿、体虚水肿者都可用黑豆。

我治肾虚水肿,常在辨证方中合用甘豆汤。往往重用黑豆至30克,轻用甘草6克,疗效满意。

三则,槟榔散

《证治准绳》记载鸡鸣散能治湿脚气,其表现为:足腿肿重无力,行动不便,或麻木冷痛,以及风湿流注,脚痛不可着地,下肢浮肿。其方:“槟榔七枚,陈皮、木瓜各一两,吴茱萸二钱,桔梗半两,生姜(和皮)半两,紫苏茎叶三钱”,共为粗末,水煎,分两次服。此方能宣散湿邪,下气降浊。

我的常用剂量是:苏叶10克,吴茱萸10克,槟榔6克,桔梗15克,木瓜30克,陈皮30克,生姜五片,一般晨起空腹服,药后大便当泻下,即是排出感寒湿毒气。

《医学纲目》记载一个治脚肿的槟榔散,其方及用法:“陈皮一大握,苍术(炒)一握。上煎数沸,调槟榔末二钱,食后服。”这个槟榔散与鸡鸣散相似,可看作是鸡鸣散的减味方。

我临床常用鸡鸣散治疗寒湿水肿,疗效非常高,往往一泻即肿消。(董洪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