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十五洛水、伊水、瀍水、涧水考略
相关推荐
-
洛阳靠什么成为十三朝古都的?
我国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的历史无疑是厚重的,不过现在差别却挺大.作为首都的北京地位无人能敌,西安和南京也都是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特大城市,洛阳现在只是河南省的地级市,低调得让很多人忘了它曾 ...
-
瀍龙入洛
瀍龙入洛 谷水,原写作穀水,又名涧水.古时候,谷水水势很大,在洛阳西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这个湖泊一是有涧水注入,二是有新安县东南部山中的乱流注入,这个巨大的湖泊当时名为慈涧.为了疏导分流慈涧的水量 ...
-
焦城沧桑 | 贡发芹
戴上耳机听更嗨! 明光历史上,确有焦城,该焦城非今河南中牟西南的古焦城.南梁北魏曾在这里发生"焦城之战",据<方舆纪要·卷二十一>记载:"焦城,在淮陵废县西. ...
-
卷四(3/3)
流,又有崖水,出南山北谷,迳崖峡,北流,与干山之水会.水出干山东谷,两川合注于崖水.又东北注橐水,北流出谷,谓之漫涧矣.与安阳溪水合,水出石崤南,西迳安阳城南,汉昭帝封上官桀为侯国,潘岳所谓我徂安阳也 ...
-
地理 七十二局真穴水法 脱二十四山切要水法 合杨公四大城法则
地理 七十二局真穴水法 脱二十四山切要水法 合杨公四大城法则
-
水经注·卷十五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遭举山,<地理志>曰:洛出冢岭山.<山海经>曰:出上洛西山.又曰:讙举之山,洛水出焉.东与丹水合,水出西北竹山东,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尸水注之,水北发尸山,南 ...
-
水经注·卷十九
又东过槐里县南,又东,涝水从南来注之. 渭水径县之故城南.<汉书集注>,李奇谓之小槐里.县之西城也.又东与芒水枝流合,水受芒水于竹圃.东北流,又屈而北入于渭.渭水又东北径黄山宫南,即< ...
-
水经注·卷十八
又东过武功县北,渭水于县,斜水自南来注之.水出县西南衙岭山,北历斜谷,径五丈原东.诸葛亮<与步骘书>曰: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余.水出武功县,故亦谓之武功水也.是以诸葛亮<表 ...
-
水经注·卷十六
谷水出宏农黾池县南墦冢林谷阳谷,<山海经>曰:傅山之西有林焉,曰墦冢,谷水出焉,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玉.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北流历黾池川,本中乡地也.汉景帝中二年,初城,徙万户为县 ...
-
水经注·卷十四
湿余水出上谷居庸关东,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故关名矣.更始使者入上谷,耿况迎之于居庸关,即是关也.其水导源关山,南流历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故关之候台矣.南则绝谷,累 ...
-
水经注·卷十二
圣水出上谷,故燕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上谷郡.王隐<晋书地道志>曰:郡在谷之头,故因以上谷名焉.王莽更名朔调也.水出郡之西南圣水谷,东南流径大防岭之东首,山下有石穴,东北洞开,高广四五丈, ...
-
水经注·卷十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左则阳泉水注之,右则伞盖水入焉.三源同出一山,但以南北为别耳.东过其县南,又东,尧水自西山东 ...
-
《水经注》里的雷首山、王屋山、太行山等略考
△雷首山在河东蒲坂县东南. 雷首山,古山名.即今山西的中条山脉西南端,介于黄河和涑水间,主 峰在山西芮城西北.此山在古籍中有许多不同的名称:首阳山.历山.蒲山.襄 山.甘枣山.猪山.独头山.薄山.吴山 ...
-
焦氏易林注卷十五
焦氏易林注卷十五 行唐尚秉和节之注 受业蒲城仵道益.丰润董维城堃校刊 巽之第五十七 巽.温山松柏,常茂不落.鸾凤以庇,得其欢乐.详<需>之<恒>. 乾.采唐沬乡,要期桑中.失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