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济方》水气

槟榔散

治水疾,及诸般气肿,大效。

白槟榔(勿用大腹子,不得见猛火,煨令微黄,用半两) 芫花(醋拌令干) 泽泻 甜葶苈(隔皮(去白炒,半两)

分,锉碎微炒)

上件细杵为末,每服一钱,用桑白皮浓煎汤,空心调下,当时取碧绿水,后如烂羊脂,即瘥,如未尽,隔日再服,看肿消如故,更不用服,如治水疾,忌盐一百日。

逐气散

治水疾。

樟柳根不拘多少,去皮,薄切,阴干,日晒亦可,为末

上用黄颡鱼(三头,大蒜三个,绿豆一合,以水一大碗同煮,以豆烂为度,先将豆任意吃

(0)

相关推荐

  • 八字五行,缺水的人, 有何特征

    易学命理唐老师/书 水:流动,向下,主智,聪明,善变.有一句话叫做" 柔情似水",水代表的是柔和.温顺,但如果命中五行缺水,指一点水气都没有的人,命运会怎么样,有什么优缺点.提示( ...

  • 阅素灵中医智慧 || 辛丑年运茶,让你安然度过湿郁之年

    今天 当我们错过太阳的时候 不要心灰意冷 我们要守住希望 因为还有月亮和星星 当我们又错过月亮和星星时 不要自暴自弃,我们要看到希望 因为明天还有太阳 当我们什么都错过的时候 也不能放弃希望 因为生命 ...

  • 气水实为同类

    九窍为水注之气.上七窍,下二窍,是为九窍.水注之气,言水气之注也,如目之泪,鼻之涕,口之津,二阴之尿秽皆是也.虽耳若无水,而耳中津气湿而成垢,是即水气所致.气至水必至,水至气必至,故言水注之气.愚按∶ ...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308至卷311 肿胀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八 肿胀门 黄帝素问 生气通天论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注 外淫之邪,伤于阳气,不能运行,则荣血泣而为肿.四肢之阳,交相代谢,而阳气乃竭也.] 阴阳应象大论 寒 ...

  • 大腹皮——自渡子

    <大腹皮>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槟榔皮.槟榔壳.槟榔衣.大腹毛.大腹绒.茯毛. 药科--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 产地--栽培于海南 ...

  • 《博济方》论第三

    夫人将摄顺理,则血气调和,风.寒.暑.湿不能为害.若劳伤血气,则风冷乘虚而干之.或作之于经络,或循入于腹中,内受风邪,脾胃虚弱,故不能消于饮食也.食既不充,荣卫凝涩,肌肤黄燥,面不光泽.若大肠气虚,则 ...

  • 《妇人大全良方》:《博济方》论(4)

    夫人将摄顺理,则血气调和,风.寒.暑.湿不能为害.若劳伤血气,则风冷乘虚而干之.或作之于经络,或循入于腹中,内受风邪,脾胃虚弱,故不能消于饮食也.食既不充,荣卫凝涩,肌肤黄燥,面不光泽.若大肠气虚,则 ...

  • 『中医古籍』博济方

    作者:王衮 朝代:宋·庆历七年 年份:公元1047年 提要 提要 原序 原序 自序 自序 卷一 伤寒 风证 劳证 血证 卷二 上焦证 中焦证 下焦证 三焦总治 五脏证治 诸气 诸积 膈噎 卷三 目疾 ...

  • 《博济方》

    更新时间:07-07 <博济方>内容简介: <博济方>,医方著作.原名<王氏博济方>.三卷.宋·王兖撰.刊于1047年.作者原收辑医方7000首,此书系从中选录50 ...

  • 《博济方》提要

    博济方五卷,宋王衮撰.衮,太原人.其仕履未详,惟郎简原序,称其尝为钱塘酒官而已.此书诸家书目皆着于录,惟宋史艺文志,陈振孙书录解题,俱作三卷,晁公武读书志,作五卷.稍有不同,盖三五字形相近,传写者有一 ...

  • 《博济方》原序

    大钧播物,融结而为万类,其最灵最贵者惟人,人之所禀,贤不肖虽异,然莫不自重其性命,所不免者疾苦也.古之君子居位行道,曷尝不以周人之急,除民之瘼为心哉,人而无食乎,可赈而饱之也,人而无衣乎,可解而温之也 ...

  • 《博济方》自序

    天地之间,营运而生成者,非五行乎,人禀五行之秀而生,故具之于形,禀之于气也,其在天则四时六气运乎外.一失其道,则为灾为 焉,其在人,则五味七情攻乎内,一失其理,则为疾为疹焉,时候乖,有德者和之,疾疹生 ...

  • 《博济方》伤寒

    人参煮散 治内伤寒冷.外伤寒气.呕吐烦热.头疼.身不疼.及气虚伤寒. 人参(一两) 白术(三分) 陈橘皮(去白) 干姜(炮) 杏仁(去皮尖甘草(炙) 枳壳(各半两) 芍药(三分) 蛮姜(一分,圣济总录 ...

  • 《博济方》风证

    烧肝散 治三十六种风,二十四般冷,五劳七伤,一切痢疾,脾胃久虚,不思饮食,四肢无力,起止甚难,小便赤涩,累年口疮,久医不瘥,俱依此法服之,必愈. 茵陈 犀角 石斛 柴胡(去苗) 白术 芍药(各半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