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育种实现突破:60天可收获,亩产1300斤,有望一年种6茬
相关推荐
-
很多农作物不能自留种,农民只能掏钱买,种子公司的错吗?
农业是立国之本.在上世纪,许多农民朋友都会在收获之后从中挑选出颗粒饱满.看相好的种子存储起来,等到来年进行播种. 如果你是农村人,你肯定知道,现在农民每年都要去市场上买种子,比如稻种.玉米种.黄瓜种等 ...
-
我国农作物基因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我国农作物基因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6-04 04:38 光明日报北京6月3日电 记者杨舒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十三五"期间我 ...
-
“历劫”归来的“太空水稻”迎来收割,对农业会带来哪些好处?
"历劫"归来的"太空水稻"迎来收割,对农业会带来哪些好处? "太空稻"迎来收割,对农业会带来哪些好处? "太空稻"迎来收 ...
-
我国实现水稻生育周期减半重要突破:60天就能收获
水稻是我国以及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主粮之一,产量影响极大.日前农业科学院宣布我国实现水稻生育周期减半重要突破,原本需要120天才能收获的水稻只需60天就能收获. 据报道,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
-
植物工厂栽培小麦,产量提高200倍到600倍
随着世界人口增加,粮食需求继续升高,再加上气候变化与局部地区土壤退化,粮食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 垂直植物墙 小麦为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作为人类的主要口粮,小麦给人类提供20%能量与蛋白. 粮食生产需要 ...
-
陈根:操纵植物RNA,大幅提高植物产量
文/陈根 在气候条件迅速变化的情况下,粮食安全是一个重大的潜在问题.尽管由于绿色革命和植物育种技术的进步,目前的农作物产量可以为大多数人口提供充足的粮食,但由于气候变化和耕地有限,农作物产量似乎处于停 ...
-
院士谢华安:推广再生稻对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院士谢华安:推广再生稻对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网 2020/12/30 09:31 中新社福州12月30日电 题:院士谢华安:推广再生稻对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作者 林春茵 丘一涵 " ...
-
他用毕生心血,浇灌稻田飘香!今天,让我们送袁老最后一程!
00:47 00:47 03:30 / 03:30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 ...
-
袁隆平的贡献不止是杂交稻
提起袁隆平,人们本能想到的是杂交稻.袁隆平并不是第一个培育出杂交稻的人,美国农学家琼斯于1926年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杂种优势的理论.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最先培育成功杂 ...
-
一门三院士,坚守水稻科研、百年稻穗绽放新花!
水稻育种研究 一直是历代华农人深耕的领域 这其中,丁颖.卢永根.刘耀光的 "一门三院士"佳话广为流传 继丁颖.卢永根之后 刘耀光在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将如何推动我国种业 ...
-
水稻种植史上的颠覆性重大突破:我国实现水稻生育周期减半,60天即可收获
8月19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都市所)获悉,该所植物工厂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团队合作,在植物工厂环境下成功实现水稻种植60天左右收获的重大突破, ...
-
那一粒种子,将改变中国未来!
(一) 别以为这是标题党,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全球水稻种植总面积约25亿亩,其中,中国4.55亿亩,排世界第二,世界第一的是印度,6.52亿亩:但从产量看,全球水稻年总产量7.45亿吨,中国2亿吨,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