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庚焕彩敦本祠

长庚焕彩敦本祠

李氏敦本祠,是威邑南乡金花垱李氏的分支祠,位于威远县新场镇三佛村横屋基,即葫芦口水库大坝右岸的长宁坡上,与“三尊佛”奇峰为邻。李氏敦本祠呈四合院布局,由李雁题、李宸英父子修筑于清嘉道年间。李宸英(1784-1856),族名特旭,又字沁园,威邑增生,撰有《长宁坡记》一文收录于金花垱《李氏族谱》。先曾在鹿洞、鹅湖等书院讲学二十年,其侄子邹鲲在《例授登士郎邑增生李公宸英字沁园先生行略》一文中,有“经传鹿洞,学讲鹅湖”文句留声。其后曾以幕僚(或师爷)身份,跟随族叔祖李慎彝进士税驾闽台,在前《行略》文中有“爰辞婆城以遄征,望闽省而税驾”、“一帆舟渡台湾,数载踪停淡水”等文句忆踪。

2005-2006年,前台湾新竹市长、学者蔡仁坚先生,两次来威寻访淡水同知李慎彝史事,笔者陪同职责所需,亦曾两次踏访李氏敦本祠,那时祠堂四合院尚基本完好,李氏后辈居住其中。浏览那时的数码照片,葫芦口水库、三尊佛、长宁坡、李氏敦本祠的风景和人物,往事浮现于眼前。四合院式的敦本祠建筑,似乎带有闽省土楼的风格。高大的祠堂大门上,有精美的石刻楹联和人物故事。长庚焕彩门额石刻,四个楷书大字,颜体书法,遒劲有力,十分醒目。石刻上联:敦伦纪纲常,笃族睦宗,百代簪缨推倚马;下联:本嘉言懿行,诒孙翼子,千秋俎豆绍犹龙。楹联对仗工整,内涵丰富,书刻精美。敦本祠第二门亦有石刻楹联。上联:时逢盛世,冀后昆耕读俭勤,续千秋血脉;下联:泰开会运,序老氏本源嫡派,享百代蒸尝;四字门额待录。李雁题、李宸英父子的墓,就在敦本祠背后坎上,墓碑刻立于清咸丰八年(1858)。05年去敦本祠时,在祠堂大门前,我为李氏后辈拍了两张9人合影照;在三尊佛下民居旁,还为亭亭玉立的小姑娘拍了几张4人合影照;回县城后,我将照片一一洗印,并托人带给了他们以留念。06年,蔡先生再次来威,陪同他访威的还有台湾的黄先生,县委统战部张正兴部长和县政府杨忠县长热情地宴请他们,以尽地主之谊。我和毛建威、易冠军、省委统战部的一名同志,以及罗德高师傅等人,则全程陪同蔡黄二人走访现场和进行文史交流。两天的访问,走访了李慎彝的老家木牌坊、李慎彝的墓地老虎山、李慎彝家族多处封赠碑遗存现场和李氏敦本祠。在敦本祠,蔡先生、黄先生、我和建威,与守家的李媳母女,合影于长庚焕彩大门前。祠堂依旧,但那时居住其内的李氏族人不是迁居,就是进城务工去了。我们还参观了葫芦口水库大坝,得到了省长葫灌区管理局的支持,并受到水库管理所李新跃所长的热情款待,在所内食堂午餐,食野生鱼,饮本地酒,气氛热烈。两天的走访活动,两岸的民间交流,真实的生活场景,朴实的人物语言,同胞之情,倍感亲切。

前日老友李八中传来李氏敦本祠的近照,照片可见长庚焕彩大门仍在,但四合院敞坝内杂草丛生,柱础残留,屋内已少人居住。祠堂破败之景,令人感叹,唏嘘不已。光阴荏苒,世事变迁,青春少女,渐失容颜。十五年过去了,原照片上的那4位小姑娘,早已为人妻为人母。而今李氏敦本祠,也已物是人非。由于房屋的残破,主人拆旧建新,或伴随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族人离散北东南西,祠堂老屋逐渐失去了族人的修补传承,进而将会在大自然的洗礼中消散于无影。

长庚焕彩,一世辉煌,祠堂残景,祖辈心伤!古迹探访,文化寻根,历史再现,真情长存。李氏敦本祠是永远驻留在李氏族人心中的乡愁,因为它凝集着李氏先辈耕读传家、笃族睦宗、诒孙翼子、千秋百代的美好愿景。李氏敦本祠也是海峡两岸历史文化的纽带,因为它还承载着乡贤李慎彝、李宸英宦迹闽台,治理开发台湾北部的历史功绩。祠堂需要保护,历史不能忘记,文化需要传承,代代持续努力。

陈廷德草于柳城温江

二〇二〇年五月七日星期四

(0)

相关推荐

  • 南海布新李氏宗祠重光诗词联及祭文

    卜算子 布新‬李‬氏‬祠堂重光庆典 锣鼓震喧天,热闹非常见.犹是金狮起舞时,喜庆流人面. 忆祚昌开源,迈过千千堑.更盼今朝胜往年,祭祖无亏欠. 附:布新李氏宗祠楹联 自陇西以来文韬武略李氏声名贯华夏 ...

  • 汝城八角楼||李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宗祠 大门上高悬着钦赠铁劵匾 门楣上方榜书着李氏祠堂 李氏宗祠位于汝城县土桥镇土桥村李家,又因明太祖朱元璋为嘉奖骠骑将军李兴,公元1397年,敕封广安所为军营,故临近周边 ...

  • 李氏宗族修谱序

    自盘古开辟天地,三皇五帝至今,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炎黄子孙世代相传,我李氏宗族上溯推论可及颛顼帝,历经虞夏商周,盛于汉唐宋元,我族我支在宋朝末年,金兵南侵兵荒马乱之时,于山西洪洞迁至曹州,后由曹州迁至曹 ...

  • 洛宁县城郊乡余庄村李姓调查

    洛宁县城郊乡余庄村李姓调查 余庄村原称余庄镇,位于洛宁县城郊乡中部,距洛宁县老城约5公里,(距县城规划新界约1公里).余庄村以李姓.郭姓为主,李姓占人口50%,郭姓占30%,其他姓王.杨.赵.吴.梅. ...

  • 【郴州】汝城祠堂(三)李氏宗祠 朱氏宗祠

    李氏宗祠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土桥镇广安所组 建于明正统二年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金山村回来,还是坐S9路,途中在广安所下车,李氏宗祠就在公交站南面四五十米处,在路边就能看到那座被称为八角楼 ...

  • 葛长庚《足轩铭》草书手卷欣赏

    葛长庚(白玉蟾)<足轩铭>草书,手卷,纸本,宋代,纵32.5cm81.5cm.22行,195字.书于宝庆二年(122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足轩铭>卷为葛长庚为友人周耎长 ...

  • #书法经典# 宋代葛长庚(白玉蟾)《足轩...

    宋代葛长庚(白玉蟾)<足轩铭>草书手卷<足轩铭>欣赏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 异长庚老先生祖传眼科书 2卷 欢迎阅读

    异长庚老先生祖传眼科书 2卷 欢迎阅读

  • 倪海厦-吃药过敏祸首长庚找到了

    本文摘自倪海厦汉唐中医馆论文医案内部查询软件V2021版 Gujizhai.net 国内虽已实施药害救济制度,但迄今占每年补偿金额最大宗的「史帝文琼森症候群」(Stevens-Johnsonsyndr ...

  • 林长庚镜头里的白洋淀

    摄影的力量不仅仅是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我们要用心认知每一张作品,我没有给每一张照片以详细的解读,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这就是作品的本原,需要我们每个人静静的思考.那是一种美的历程.容易的是在某个时间用 ...

  • 葛长庚:凤栖梧

    凤栖梧 葛长庚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翻译: "绿暗红稀春已暮&qu ...

  • 水调歌头(咏茶)宋代:葛长庚二月一番雨,...

    水调歌头(咏茶) 宋代:葛长庚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 ...

  • 沁园春·要做神仙宋代:葛长庚要做神仙,炼...

    沁园春·要做神仙 宋代:葛长庚 要做神仙,炼丹工夫,亦有何难.向雷声震处,一阳来复,玉炉火炽,金鼎烟寒.奼女乘龙,金公跨虎,片晌之间结大还.丹田里,有白鸦一个,飞入泥丸.河车运入崑山.全不动纤毫过玉关 ...

  • 太白长庚:传承易学,不辱使命。

    太白长庚,出生于齐鲁大地山东,儒家文化发祥地.自幼对佛学,易学,道学有浓厚兴趣. 18岁皈依山东高唐大觉寺主持上觉下映法师,潜心研读佛经. 2008年跟随民间盲人命理师,学习传统八字命理,盲派命理,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