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蒙灭金,“端平入洛”——宋、蒙战争的序幕
相关推荐
-
金朝灭亡时到底有多惨?有什么历史依据?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中国历代王朝的"末路时刻"里,曾摧毁北宋半壁江山,被南宋喊了一百多年大爷,坐拥中原大地的"大金王朝",其覆亡前后的场景,也惨烈到令人唏嘘. ...
-
金国抗击蒙古差点翻盘的战役 三峰山之战
金在成吉思汗时期,仅剩河南和陕西之地,但是金布置了黄河潼关防线来抵挡蒙古军,成吉思汗名将木华黎数次攻打潼关,没有攻打下来,抑郁而死,成吉思汗为了可以攻入金的陕西之地选择了灭西夏,但是等到差一点攻破西夏 ...
-
金国在灭亡前有多惨?皇帝亲自上阵,为何难逃灭亡的命运?
六朝江水故依然,隔断中原又百年. 长笑桓温无远略,竟留王猛助符坚. --杨知章 金国灭亡前挣扎有多极端?据王鹤的<汝南遗事>一书记载,金朝是在南宋和蒙古军队的联合打击下灭亡的.而它的灭亡, ...
-
惨烈的金国亡国之战:城中百姓几乎死绝,皇帝将士和臣子全部殉国
崖山海战以后,宰相陆秀夫抱着南宋幼主投海殉国,十万军民不愿做亡国奴,全部投海自尽.这一幕是悲壮的,而在历史上,金国亡国时也有这惨烈的一幕. 金朝末年,国力衰微,难以应对蒙古大军的攻势.三峰山一战,金朝 ...
-
从“联蒙灭金”到“端平入洛”,南宋的战略决策是对是错?
对历史上南宋的「联蒙灭金」决策,很多人竭力辩护,认为是金国被蒙古大军打成了"河南国",还妄图侵吞南宋土地,实为自寻死路. 对南宋此后的「端平入洛」,同样是这批人却大为非议,认为南宋 ...
-
宋金战争最后20年: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还要“联蒙灭金”?
史事纵览 以史为鉴,为现实拾遗补缺.人物.故事都源自正史,力求客观理智,有益于人. 公众号 来源 | 头条号深夜聊斋 "唇亡齿寒"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成语.它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 ...
-
南宋亡国的战略失误——联蒙灭金,自取灭亡
南宋建立105年后,公元1232年,蒙古派遣王檝使宋,提议与宋联合攻金,南宋也派邹伸之为使者前去,双方达成协议,灭金后蒙古将河南地区归宋.宋朝大臣们大都赞同,以为此举可洗靖康之耻,收复河南之地.只有兵 ...
-
尴尬的南宋!明知唇亡齿寒,为何还要“联蒙灭金”?有四个原因
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 晋国假意向邻国虞国"借道",声称要讨伐虢国. 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也会跟着亡国,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便是虞.虢两国的关系 ...
-
北宋“联金灭辽”的教训在前,为何南宋还要“联蒙灭金”?难道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吗?为何不长记性?...
众所知周,南宋亡于蒙元. 于是,南宋理宗一朝的"联蒙灭金"策略,成了很多人追责和泄愤的靶子. 如王夫之所言,"借金灭辽失中原,借元灭金失江左".距离北宋&quo ...
-
唇亡齿寒:“联蒙灭金”是南宋在外交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误?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病危,他在临终之前叮嘱子孙们说:金国的重兵全部驻扎在潼关一带,占有地形之利,难以快速攻破.如果蒙古能借道于宋朝,那么就可以由唐.邓进军直捣金都汴梁,攻灭其国.成吉思汗断定&qu ...
-
南宋联蒙灭金无大错,金国已无“唇”的地位,孟珙对时局评价准确
南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宋蒙双方联手围困蔡州,最终一战灭金,宋军由江海.孟珙率两万余宋军,自京湖地区北上攻取蔡州,金哀宗自缢而亡,金末帝死于乱兵之中,金国的灭亡,宣告了蒙金战争的结束,也宣告了 ...
-
南宋联蒙灭金的背后
王春南 宋理宗没有以宋徽宗的前车之覆为鉴,断然决定联蒙灭金,重蹈了宋徽宗联金灭辽的覆辙. "前车覆,后车戒",这是中国的一条古训.不重视历史经验教训,不以史为鉴,要犯大错.吃大亏. ...
-
宋朝有“联金灭辽”的惨痛教训,为何还会联蒙灭金?
翻开宋朝的历史,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即:联金灭辽,北宋亡了:联蒙灭金,南宋亡了!从这一点来看,宋朝的对外战略出现了严重错误. 然而,所谓"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南宋名将众多,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