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谈艺】卢禹舜:从“八荒”到“观山海”
在华夏上古时期,人类和孩童一样,有无数关于世界的浪漫幻想。先秦的诸多典籍中,有一部蕴藏着绮丽奇幻的华夏上古文明的“古之奇书”——《山海经》。时光流转,《山海经》一直戴着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吸引了后世学者孜孜不倦研读,追溯上古,探本求源,执著找寻中华民族最初始的文化基因,画家卢禹舜便是其中之一。

《天地大美 心驰神往 笔遂墨顺》 360x180cm
2020年,卢禹舜先生取材于古书《山海经》,完成系列大幅山水组画“观山海”系列。《山海经》的亘古深邃、海纳百川深深吸引了卢禹舜,多年来他精研之、静悟之、内省之,书中蕴藏了无数上古时期自然与人的奥秘。卢禹舜对《山海经》做了简洁而深刻的概括,“浪漫、抽象、古雅、优美,精微之处见精神,内在特质变化见差异”,书本给予他关于宇宙乾坤、生命自然的启迪,也长久地启迪着他无尽的创作灵感。

《天地大美 心驰神往 笔遂墨顺》480x193cm
卢禹舜所追之“古”是《山海经》中悠远苍茫的上古。正是无数古代先哲希望回到的天地之始、万物之初,探求宇宙万物之起源。屈原《天问》开篇记述了先哲对于宇宙万物发生的求知:“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八荒”系列正是卢禹舜从《山海经》启程,以古为新的卓越创造。

《天地大美 心驰神往 笔遂墨顺》123x328cm
卢禹舜回忆,初拟“八荒”二字为题时,他脑海中对“八荒”一词概念尚是抽象而朦胧,随着更深入地研读古籍,他发现在《淮南子·原道训》中“八极”的语义与“八荒”语义相通,书中云:“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又有《庄子·田子方》云:“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卢禹舜心生慨叹:“一切仿佛真的是冥冥中的天意”,“道观八荒的灵魂是我的艺术信仰和精神归宿,既包含对人类人格理想的追求,也包括对浩瀚宇宙生灵的感悟。”

《天地大美 心驰神往 笔遂墨顺》136x68cm
从题材的选取、语言的摸索、直至风格的形成,卢禹舜一砖一瓦地构筑“我法“。石涛《画语录》有云“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卢禹舜敏锐地意识到需要从固化的语言范式突围,构建自己的图示结构和符号体系,在《论山水之精神》一文中,卢禹舜谈到“人们对层层迭迭神神秘秘的宇宙秩序的渴望与探求,使我企图以自己的语言方式和结构特征述说、诠释”,他将抽象的精神和观念不断锤炼为具象的笔墨语言。这也是李可染“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艺术主张。

《天地大美 心驰神往 笔遂墨顺》356x96cm
对于卢禹舜而言,滋养他笔墨语言的是北方故乡,他对北方乡关的情深意长溢于言表,“我挥不去儿时对家乡一点一滴的记忆。山水草木飞禽野兽,都有深深的感情。“八荒”系列作品中皴、擦、染逐层累积以区分丘壑之阴阳向背,形成厚度感和空间感,浑厚华滋,营造出旷远绵邈的视觉空间,林木深邃、荒原广袤、静水烟波,丘陵叠嶂,颇有北方荒寒气象。面对自然客体时,卢禹舜更为注重把握客体物象的内在精神气质,传达超越“象”的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