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 这个时代需要读书精神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做个读书人,以书为友,开卷有益。在这个物质为上的时代,书籍离人们越来越远,然书中的哲理精神并不会被岁月的屐痕所泯灭,反而会随着人们读书实践的深入和读书精神的积累,迸发出更为耀眼的火花。我们需要一种读书精神,把自己投入到书籍的世界中去探索去发现去感悟,失意落寞勇且歌,春风得意更从容。生活本是苦,何不多读书。

—— 编辑 蔡萌

轻轻点击上方绿标

我们一起来听听主播文静的文章播读

如今,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总执着于眼前的利益得失,宁愿把时间花在丰盛物质生活上,也不愿花在丰盈精神生活里。在我们的生活中,电子产品越来越不可或缺,书本却被束之高阁。

当代著名作家麦家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文字正在远离我们,我们正在远离书本。一位诗人也曾说过,现在是一个什么年代呢?就是文字远离我们的年代。我们只有趴下来,跪下来,才能感受到文字的小小力量。

然而于我,文字从未远离。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每当冬天来临,我就会与父母围在火炉旁,一人手执一本书,各自沉浸在书本中。若是有谁看到了一句精彩的话,就会读出来跟其他人分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对书的热爱感染了我,耳濡目染间,我常常不自知地捧起书来读,心灵渐渐澄澈,爱书的种子悄然发芽。

后来,不管我是遭遇痛苦,还是历经颠簸坎坷,书籍都是我心中不可替代的光亮,引导着我义无反顾地走向坚定的人生目标,无惧无忧。

我爱书如命,书亦回报我以爱。在大学任教期间,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会给学生们讲“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他们,书籍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它让一个调皮的差等生变成现在这样内心有能量的“励志姐”。

每次上课我都会给我的学生们带去一些好书,不敢期望哪一本书能改变他们,只愿能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长此以往,成效显著,学生们会争着读我带去的书。课间休息时,他们还会主动与我讨论读这些书的所思所感。我分明看到,他们说到心中想法时的眼神里散发出一种光芒,如天上熠熠生辉的星星。

阅读好书对年轻人人格的塑造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我带给他们读的书,是砖,引着他们去学校图书馆阅读不计其数的经典之作,是玉。我每每在图书馆,都会发现座无虚席的阅读室里,满是抱着考试参考书冥思苦想的学生,考研书、雅思书、托福书,各种大小考试需要考到的书,而看课外读物的学生少之又少。

他们是那么年轻,正该是思想活跃,博采众长之时。如今,却把所有的阅读时间都花在应试上,实在是有些可惜。一个只读工具书的人思想难免干涸,需要有丰富的营养去滋润。文学、历史、哲学等多种类型的书籍,正是枯萎河床上另辟蹊径的萌芽,你看似它们当下无用,在长久的积累和领悟中,实则可以塑造你的思维方式,加强你的逻辑判断,提升你的美感素养,改变你的人生格局,真真是意义深远的好书。

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才会拿起书本阅读?考试的时候,读应考的“葵花宝典”;初入职场,读如何快速融入职场的“圣经”;内心困顿,读市场上热销的“心灵鸡汤”……应运而生的阅读,只是一种应试方式、工作方式、减压方式。如此浅尝辄止,犹如蜻蜓点水,根本无法洗涤心灵。读书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的渴望,是融入血液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深入地去读一些真正能震撼你、改变你、影响你、润泽你的好书吧。

读书不应只是成年人的事情,孩童更须坚持。亲近文字的孩子会比同龄人更加早慧,明事理。现如今普遍家庭都有一种烦恼,孩子们只要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就离不开手机。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勒令,但是孩子们总会趁着大人不注意,又偷偷地玩起了手机。他们用手机玩游戏、看漫画、聊QQ、看电视剧、搜索明星信息……玩得不亦乐乎,俨然一个小大人,即使伤害眼睛也在所不惜。玩物丧志,潜移默化中他们已经丢失了最重要的启蒙童真。

我有一位朋友是做小学生课外辅导的,有一次我去她家里,看见一屋子的小学生有百分之八十都戴了眼镜。我很惊讶,也深感悲哀,后来与朋友聊到此事,她说造成孩子近视眼的罪魁祸首是手机。

我想起了我的小学时光。每天放学回家我一做完作业就会看文学杂志,翻看父亲书架上的好书。父母希望我把时间放在考学上,不再让我接触课外书籍,我便偷偷地读。晚上等他们房间的灯关了,我就轻轻地爬起来,用大被子把身体盖严实,从枕头下面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文学书籍与手电筒。手电筒微弱的橘黄光亮,陪我徜徉进书的海洋中,个中快乐,无以言表。

对书的痴迷也让我付出了代价,六年级就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了,我成了近视眼。

我的近视,与如今孩子的近视,不可同日而语。

两者自然都不值得效仿,但我们那个年代从小爱书的精神如今早已被丢失。即使老师在寒暑假布置了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并写下读后感的作业,大多数的孩子却只是为了应付任务,随手翻看了几页书,然后用手机百度下这些名著的读后感,东拼西凑地完成了作业。

阅读,成了一种应付,可悲可叹。如此,这一代的孩子才会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传统礼仪的教育。

没有被书香浸润过的心灵是狭隘的,缺失书香的陪伴使得一个人在今后漫长的一生中总有缺失。纵观大学生课堂睡觉的现象,老师批评睡觉者,他不觉有错,反而慢悠悠地说:“我毕业后不做这个专业的工作,不用管我。”如果他阅读过经典书籍,他就会懂礼知耻,就会明白什么是“疾学在于尊师”。在古代,学生见了老师是要弯腰鞠躬的,长辑拜见,无上尊敬,而今我们无需那么多繁缛礼节,但尊师重道的礼规不能忘。因此,阅读之人越读越谦恭,就如同丰收的稻穗低垂下头。

由于各种软件的介入,当今变成了快餐阅读、手机阅读的“读图时代”,但依然有文化界的名人呼吁这个社会要回归到书本上来。虚拟的东西怎敌过握在手中沉甸甸的精神食粮,人读书,书养人。许多作家、艺术家与文艺工作者都爱书爱到了骨子里,书与他们骨血相融,慢慢地,浸染出他们不凡的气度。

在演艺圈,那些喜爱读书的明星总会更受人尊敬,这些带着书香的明星不仅外表光鲜亮丽,内心的格局也别有洞天。许多人都喜欢刘若英,她并不是最美的,可是热爱读书的她身上总萦绕着一种淡而不俗的气场。她的恩师陈升曾说过,“奶茶是他所知道的台湾女艺人中看书最多的。”刘若英喜欢读名著,言谈举止中自然有了书香的韵致,因此她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把民国女子张幼仪的美丽与哀愁演绎得淋漓尽致。刘若英更是挥笔写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淡淡素雅,却是思想中的吉光片羽。

读书当然不分身份高下,不分财富多少,只要你识字,就能看书,就应当看书。读书应当如“洗脸”一般,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洗脸洗去的是脸上的污垢,读好书洗去的却是心灵上的蒙尘,让心灵更通透,日积月累的沉淀,让岁月更绵长。

前几日见了一位儒雅的长辈,他既是法官也是书法家。他惜时如金,工作之余,不赌博,不应酬,按点回家读书写字。

他有一个习惯——每天读书至凌晨两点才入睡,清晨六点准时起床。这个阅读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他深知自己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余下读书的时间是过一日便少一日。如今他每日只读两类书:法学与书法,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如同挖井一般深入地去钻研。

他的言行举止中也带了书的气象。一桌人吃饭,他挨着老太太坐,帮着老太太取下身上的挎包,每上一道菜,他总是先把菜夹到老人的碗里,他知道老人眼睛看不清楚。与晚辈聊天时,他总能适时地赞美和鼓励对方。他自谦自己糊涂了大半辈子,不与人争,不与世争,唯独关注自我精神世界的丰盛。

有一次他去一个寺庙诵经祈愿,诵读了几个小时,大汗淋漓,背上的衣服反反复复地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几个小时,他一遍又一遍地只是在重复一句话:为家乡修一座桥。

因为家乡的那条大河总是发大水,每每洪水一来,人们就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条河上修一座桥。

后来,他把自己名下的另一处房产卖了,大家都以为他在为儿子攒钱娶媳妇,谁知他用这笔钱在家乡的大河上建造了一座横跨六米宽的大桥。

长身玉立,精神如柱。

他身上的那种传统读书人的精神格局,如同生长在山巅的松树,迎风傲立,由内而外迸发出不可限量的力量。

人生多苦痛,要面对的责任、担当、痛苦与挫折,一样都不会少。劝勉人们多读书,并不是说读书就如同拥有“免死金牌”,就可以免去这些生命的考验,但是多读好书定会增长你的智慧与见识,让你明辨是非,懂得思考与选择。站得高看得远,你的人生或许会因此少走很多弯路。

在我们急着让物质生活变得更好的同时,精神生活更要紧随其后,不然,浮华尽头总是空。读书精神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引导全民阅读,每一个人由此丰盈自身,提升精神品格,社会这个大家庭会少了很多罪恶、伤害、纷争,个人的小家庭也会少了许多争执、怨怼、殴打。

一个时代若以读书精神作为底色,全民共同参与描绘蓝图,这个时代也会是理性与温情的。同时,这样的读书精神可以引领人们穿越迷失的陷阱,抵达丰盈的幸福生活。

作者简介

李 菁

笔名吧啦,湘西女子。摄影梦想网络课堂创始人,担任摄影梦想导师。另主编公众号“雪小禅”“吧啦原创文学”。

喜阅读,痴写作,迷传统文化,擅长摄影。

已出版书籍《见素》《当茉遇见莉》。

个人微信:sheyinglijing

扫一扫上方二维码

即可遇见美好的李菁姑娘

主播简介

文 静

电台女主播,迷人音乐咖,优雅女神经。

新浪微博:@Lucky雯大静

(0)

相关推荐

  • 书籍收藏里的味道(三)书香

    书本里的味道藏着岁月的痕迹 书中是否有颜如玉.黄金屋我是不知道.但作为爱书人和藏书人却独爱书籍里散发出的它的与众不同味道!愿与天下爱书人共享书籍你的味道. 第一,来自书签的味道. 我喜欢收藏书和与书有 ...

  • 我的读书生活

    品着淡淡的香茗,手握一卷书,指腹轻轻划过每一个字迹,那淡淡的墨香沁人心脾,如从遥远的夏季海边吹来的风令人无线伸展,让人如痴如醉,翻阅那收尽人生千般气象,万种风情的纸页,那真挚的情感,绚烂的意境,仿佛只 ...

  • 爱书之人不借书

    晚上吃饭时,聊起"借书".原来,一位同事从父亲那里借走了一本专业书,时间挺长但还没还,提起这事儿父亲不免有些愤愤.其实我能理解父亲的心情,对于爱书之人,书籍是非常可贵的. 我就继承 ...

  • 永远的书香

    今夜,目光轻抚过码成城墙般的书脊,记忆残存在洁白书页的使弥香气.于是想起那个搁置许久的心愿:读一读纸质的书卷,嗅一嗅久违的书香. 在柔和的灯光下,一本书被打开了,它静静躺在那儿,散发出淡淡的书香.我的 ...

  • 文采纳雍||李逍:醉人心处是读书

    醉人心处是读书 李逍 平生嗜书,近乎痴狂,但却鲜有研读,颇有些与集书作枕附庸风雅伪秀才相类.为此虽耗金银无数,仍乐此不疲. 每见好书,常常不假思索,慷慨解囊,全然忘却家庭用度犹自左支右绌.捉襟见肘. ...

  • 世界读书日 | 书香成都!处处读书,日日皆是读书日

    人间四月芳菲尽,正是读书好时节. 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有道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今天,你读书了吗? 2017年获 ...

  • 一座书本带来的小镇

    能在书籍里徜徉是很多爱书人的梦想,很多爱书之人甚至梦到过坐在书页上飞翔或者生活在到处都是书的童话镇里.随手一翻就是书,随眼一望就是书.如果告诉你,现实中切实有一个爱书者的天堂--一座因为书而积聚成的书 ...

  • 蔡元培丨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我五岁零一个月(旧法算是六岁)就进家塾读书,初读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等,后来就读<大学>.<中庸>.<论语>. ...

  • 李菁 | 这个时代,千里马是你自己,伯乐也是你自己

    千里马是你自己 伯乐也是你自己 文字 | 李菁  图片 | 网络 点击下方绿标 主播杏儿为你朗读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写作,于是常年坚持写文章,当同龄人在逛街.聚餐.打游戏时,我就窝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写作. ...

  • 物质时代结束,精神时代来临!

    傳統古風 「让悠悠古风 吹遍古老的华夏大地」 经典传承| 回归传统| 唤醒良知| 正念正行 为生活做减法,为生命做加法. 足够少,足够好. 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比起金钱和 ...

  • 说说天津老民俗老传统(五)之信仰,旧时代人民的精神寄托

    说说天津老民俗老传统(五)之信仰,旧时代人民的精神寄托

  • 2021名校模拟作文题:继往承壮志 青年续华章;以时代雄健之精神,助中华民族之复兴

    以时代雄健之精神,助中华民族之复兴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新时代领路人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

  • 我们需要一种新时代的服务精神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 爱因斯坦 英文"servic ...

  • 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

    □ 何得桂 徐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锻造了伟大的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它既是时代的创造和实践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韬略的生动展现.脱贫攻坚精神可以概括为:不忘初心.为民造福的 ...

  • 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2018-08-30 10:29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郑大发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 ...

  • 读书精神不应黯淡

    我们常说,读书要讲究方法.其实这句话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在读"书".何谓"书"呢?古时著于甲骨.钟鼎.竹帛,均可谓之书,后以纸为书,当代又有电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