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应用

乌梅丸应用
经方《伤寒论》一百一十二方个人整理总结。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肤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泻,一用于吐逆。毕诊后问难于老师,他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都可以随证施用。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邓宏
   这此,记得有一位名医学的话,《伤寒论》你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看来说的一点也不假,上面的刘有余可谓是持一方乌梅丸即可蜚声一时。
   一。从木土理论看待理肝重剂乌梅丸。
        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而土得林而达之,木能疏土脾滞以行,风肝之病,知肝传脾,风木一动必乘脾胃。
       厥阴提纲之症多属肝风内扰乘克脾胃之象,即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消渴,饥而不欲食乃是肝风内扰中消脾胃之症,食则吐蛔乃是肝风内扰,上逆胃口之症,下之利不止,乃是肝风内扰下揎脾土之症,提纲六症属肝风乘土则四。
     厥阴主方乌梅丸,有泄木安土之法,其中君药乌梅酸敛肝泻风,佐苦辛甘之黄连,干姜之类。
辛开苦降相伍,可以升降胃气,调和中焦。以参归补虚安中,总体构成泄风木之有余,安中土之不足。使风木得静,中土得安,脾胃得和。则扶土抑木,达到源流并治,治已防变之效果,确有见肝之病,各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此乃泄肝安胃一大法也。
     乌梅丸的应用木土不和是治验的主要类型,以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为主。辨证要紧扣肝风同夹寒热,乘虚内扰脾胃,治疗勿忘重用酸收和调理寒热比例,此乃临证取效的关键。
二。从调理阴阳说乌梅丸。
     乌梅丸本来是治疗蛔虫症、药物 既有酸甘化阴配伍,又有辛甘温阳、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相交错,此时可用乌梅丸,去掉干姜、川椒、而加用吴茱萸、生姜,取吴茱萸汤 (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可用乌梅丸,加生地、白芍、琥珀、茯神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心力衰竭的治疗,如果出现阴阳错杂的征象,例如出现精神抑郁、头晕、颧红盗汗、心悸、尿少水肿、畏寒等症状时,可以用乌梅丸、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再加鹿角霜、蛤蚧等药物,将原方中川椒改为椒目,以增强利水功效。

更年期综合征,有烦躁、头晕、心悸、五心烦热、便溏、畏寒肢冷等寒热错杂的表现时,也可以选用乌梅丸,能够调理阴阳,补益气血,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
   三。乌梅丸与厥症
      乌梅丸是仲景治厥阴病厥热胜复,寒热错杂之主方。盖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阳气不复时则热。阴气内盛时则厥,故发热厥逆是厥阴病的特点之一,因此,投用乌梅丸必见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辨肢厥一证,是乌梅丸应用关键。临床所见,寒热虚实均可引起肢厥,而肢厥一证的机理,根据《灵枢?逆顺肥瘦》篇所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可见,阴阳十二经脉均在四肢末端交接,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阴阳气相顺接,则四肢温和;若“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仲景用心良苦,在用乌梅丸方证时,谆谆告诫后辈临证当辨清脏厥、蛔厥,用药才会准确无误。脏厥者,乃下焦命门火衰,虚阳上越的少阴虚寒所致的吐利而厥,故应以脉微而厥,躁无暂安时为主证,此即仲景所谓“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之证,亦有肢冷脉微,以“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的上热证和“下之利不止”的下寒证互看,更要注意显而易见的“吐蛔”一症,此为厥阴脏寒吐蛔而厥,与脏厥的独阴无阳相悖,临证当细辨之。
     临床应用乌梅丸。当以气机的升降失调为依据,其病机特点必以寒热错杂的虚证肢厥为见证,临证方可用之。 因乌梅丸寒热互用能和其阴阳,苦辛并进能调其升降,补泻兼施能固其虚实。故用之则显其效,经方之二

真武汤-西医只有病名没有结果的扫尾方
            -有真武汤,心衰,肾病,也不是不治之症。
真武汤又名玄武。古有四神,也叫四象,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此乃是我国古代人民喜爱的吉祥物。真武汤以真武命名,可以想像其在经方中的应用地位。
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伤寒学者,经方临床家冯世纶对其下以,“头晕,心悸,下肝浮肿,或痛,脉沉。”用方指征即可大胆运用真武汤。真武汤是少阴虚寒兼有停饮的主方。其病因病机是虚寒停饮,即可使用此方。作为临床工作十年的我,慢性肺病,心脏病。肾病只有水液停留即考虑使用真武汤。什么顽固性慢支,哮喘,顽固性心衰,慢性肾病,肾病综合征。作为大医院他们就没有把一个小小的真武汤放在眼中,可我不一样,我除了听筒和体温表后只剩下药了,我没有氧气没有心电设备,不能做肾透析,上面这此病你说怎么办。我用真武汤加减治愈过一例心室肥大,严重水肿的心脏病患者后,我对真武汤可谓别眼相看。想当时患者,曾到过三甲医院,名老中医,都末果,以回家准备棺材板了,小小一个真武汤可谓起死回生,功不可没。此就是经方的力量。对于上例诸病,网友如有兴趣可以到网上搜一搜即可找到许多。我就不例举了。
    这里,我还多说几句,真武汤不但对心肺肾的病使用许多。而还以下三病以有大有用武之地。
1.小儿腹泻。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小儿吐泻证,虚寒者居其八九,实热者十中一二。”当今中医儿科名家董廷瑶亦认为:“脾虚寒泄较为多见。 尤其发病逾月者,每见阳虚寒泄,很少湿热为患。推究病因,大抵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往往重裘厚被以求温暖,饮食营养唯恐不足,结果适得其反,患儿对外御邪能力下降,易遭风寒暑湿之袭;内而“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阳受损,水湿不运,泄泻遂作。更有一部分小儿,恣啖冰饮,一任满足,本来“稚阳未充”、“脾常不足”,再受寒湿所伤,必然殃及脾阳,如此,腹泻尤易发生。又有治之失宜,或苦寒迭进,或滥用西药,以至泄泻旬时逾月,久延不愈,亦成阳虚寒泄之证。此时疏以真武汤,有立街秆见影之效。

  金·成无己曰:“真武汤益阳气、散寒湿。 治疗阳虚寒泄, 确属最佳方剂,用之中的,往往一二剂即可见效。方中附子温阳散寒,得干姜则守而不走,专事温中,且散寒力增强,原方中生姜,因其走表,故易之;白术健脾燥湿,辅佐附子同除寒湿,茯苓渗利水湿,符合“治湿必利小便”之旨,白芍敛阴和阳,不致附子、干姜温燥太过。合方总使阳气振奋,阴寒消散,脾胃健运。水湿得化,泄泻自愈。总之,本方既可增强脾胃功能,又可消除肠道寒湿之邪,消补兼施,所以奏效迅捷。
2.老年性疾病。
      人老则虚,首当其冲的当数肾阳虚,肾阳虚及脾。脾阳虚则水湿内聚不去。肾阳虚是本,脾阳虚是标,真武汤对老年病有着斧底抽薪之意。温肾补虚。健脾蠲饮,此真武汤也。人老之病有几个脱离到了头晕,心悸,下肢浮肿。凡见此症组症中一症者,即可放心使用真武汤,或加减用之。
3.肥胖。
    肥者多湿,湿多脾困也,困久必虚。脾虚及肾,肾为元阳,肾阳一出,湿及阳化。此乃肥胖治本之法。湿化脾健。脾健则湿无聚之理。真武汤温肾健脾,直捣肥胖病根。那有无效之理。

本文转自:https://hi.baidu.com/zhanlijun590/blog/item/49379711b6d1c37dcb80c4ef.html
(0)

相关推荐

  • 以厥阴主风理论指导乌梅丸的推广运用

    种树人种下的第697棵树 全文3200个字,阅读时间大约9分钟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 1肝风内动是厥阴病证的重要病机 厥阴从阴阳论,为两阴交尽,一阳初生之经 ...

  • 姚梅龄 | 根治子宫腺肌症,厥阴血分阴阳错杂证解析及论治

    编者按:本为源自姚梅龄老师讲课内容:妇人腺肌症"中厥阴寒热错杂证实案分析和问题探讨: 一.腺肌症 1.定义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子宫腺肌病.当具有" ...

  • 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诸症

    交感丸:香附,茯神.调气安神. 2.红糖与吴茱萸同煎,缓其燥性.(蒲辅周) 3.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诸症取用乌梅丸.叶心清括其主症:面白,口不干,或口干不欲饮,苔薄白不燥,脉沉细不数.我在处理肝经的病很 ...

  • 关于乌梅的一点思考

    酸.涩,性平. 归肝经.脾经.肺经.大肠经.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想到写这篇推文的原因,是经方班周日晚上的讲座,是一位师姐讲从中药学习中医,讲述了自己亲身尝药的经历.师姐提到了自己亲身使用乌梅治疗 ...

  • 倪海厦医师诊疗精华:乌梅丸症与厚朴三物汤症

    宏五学堂 前天 倪师唱 我的梦来自宏五学堂00:0003:35 乌梅丸症与厚朴三物汤症 女,白人,54岁,长期便秘.自述经西医检查,她的肠子比一般人长许多,因此大便会在肠中待的比一般人久,造成便秘.腹 ...

  • 厥阴病的奥妙和乌梅丸之秘密

    下面按照生理病理以及治疗方法把厥阴病进行阐述,重点从三个方面:一个是厥阴主证病机特点,这个我们要深挖其内涵,就像李老用四逆汤治疗阴证一样,他对格阳证有独到的认识:第二个是厥阴主方用药特点:第三个是寒温 ...

  • 乌梅丸最好的讲稿

    厥阴主风病机与乌梅类方活用 江西中医药大学   刘英锋 感谢各位给我这个机会来与大家共同交流经典理论与经方学习与应用的体会.那么厥阴病这部分是比较复杂的,我担心讲不好,怕说不透,但是又怕理论说多了,对 ...

  • 慢性荨麻疹可用乌梅丸

    导读:徐老师说乌梅丸证患者的体质:"一般是虚寒性为主,但局部呈现热证表现."是不是很符合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期的证型啊?小编打算试试了,大家看看~   乌梅丸加味治痒   [案]杨某 ...

  • 加味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

    加味乌梅丸组成     组成:乌梅15g,川连6g,炮姜炭6g,淡附片6g,黄柏12g,炒党参15g,焦白术30g,炙甘草6g.     加减:每泻先腹痛者,为肝气犯脾,合痛泻要方:如兼腹胀者,为肝失 ...

  • 乌梅丸验案一则

      刘××,男,54岁.2000年5月7日初诊.自述于1998年4月中旬开始,患间断腹痛.腹泻,严重时每日泻7-8次,泻下物夹有大量粘液,有时混杂少量脓血.当时服用黄连素.香连丸.氟哌酸等,症状可缓解 ...

  • 王云霄脉学论乌梅丸主症“得食欲吐”

    乌梅丸辨证基本以脉为主,左关为主,左关弦,沉取无力(肝阳虚). 但是应用指征主要以"得食欲吐"为主: 1.左关脉弦弱,一定是沉取无力: 2.肝阳虚的症状:阳虚以后寒热错杂明显,在上 ...

  • 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验案一则

    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     刘××,男,54岁.2000年5月7日初诊.自述于1998年4月中旬开始,患间断腹痛.腹泻,严重时每日泻7-8次,泻下物夹有大量粘液,有时混杂少量脓血.当时服用黄连素.香连 ...

  • 乌梅丸治疗糖尿病眼病获奇效

    乌梅丸治疗糖尿病眼病获奇效2014-11-25  怡吾   阅 6392  转 798男 53岁 2型糖尿病5年,近一年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症见视物不清,经常充血,干涩不适,视力下降,血糖也控制不稳 ...

  • 医生的故事——久泻不止腹中冷乌梅丸方用之灵

    2000年7月的一天,早晨刚刚开诊,一位姓黄的74岁的老大娘就由子女陪同前来看病. 女儿说.母亲大便溏泻已有好多年了.现在晨起5点及早饭后2次腹泻,经常说肚子发凉,双脚冰凉.过去有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