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年俗

“祭灶,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孩儿跑着要核桃。”这是流传在老家中岳北麓伏羲山区的一首歌谣。

说起过年的风俗习惯,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在我们山村,40年前,小孩儿“要核桃”的习俗,蔚然成风。

“要核桃”,只能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新年早上,吃过饺子,12岁以下只要能够跑得动的孩子,不论男女,全部出动。

大的领着小的,三五成群或单独行动,就在山村跑开了。这家出来去那家,东院出来去西院,家家不隔,户户必到。

到门口甜甜的叫一声“爷爷奶奶过年好。”人家就知道你是干什么来了,赶紧笑盈盈的从筐里、盆里抓把“喜礼”散发给孩子,他们急着往下一家跑呢,这就是“小孩儿跑着要核桃”。

之所以说散发的是“喜礼”,而不说核桃。因为名义上是“要核桃”,其实,小孩跑到农户家里,不一定家家户户给的都是核桃。

不说从前,仅说人民公社那会儿,核桃、柿子、杏等挂果成熟后,所有收入都是生产队的。只有极个别人家院子里长颗核桃树,家里才可能有核桃。

没有核桃的人家,就准备了红枣、糖果、花生、瓜子、蒸红薯等打发小孩。由于山村农户家境不同,打发“要核桃”孩子的“喜礼”就不同。

别以为是孩子,他们却精明的很。过年到你家去,你不给好东西哄着,出门就骂骂咧咧的。

路上遇见“同行”就宣传开啦,谁家就别去,给的是蒸红薯。谁家给的好赖,不到半天时间就家喻户晓了。

还没有跑到的孩子,听说谁家给的不好,干脆就不去了。

按当地习俗,过年那天,如果家里没有人登门,是一种不吉利的现象。

在除夕夜熬年时,知礼节的家长就给孩子交代了,去“要核桃”时,见着人家喊爷爷的喊爷爷,该叫大娘的叫大娘,恭恭敬敬地说一声“过年好”的拜年话。谁家必须去,谁家早点去。

过年是给孩子过的,穿新衣,戴新帽,蹦蹦跳跳放鞭炮。多么快乐,多么喜庆,孩子到了你家,就把欢乐和喜庆带到你家了。

来的孩子越多,带来欢乐与喜庆就越多。因此,孩子来了,你就得给人家一点“喜礼”表示一下,也给孩子一个高兴。

小孩子不拘东西多少,却懂得好赖。核桃一个、糖果两个就高兴的屁颠屁颠了。当然,有的人家宽裕慈善,给的会多一些。

跑的快的孩子,不到半天就跑遍了全村。有兴趣的跑邻村去了,到邻村如果有人问:这是谁家的孩子?就得自报家门,说的好听,人家当然不会慢待。

但同样是跑去“要核桃”的孩子,跑下来,成果却不一样,原因是孩子的性格所决定的。

性格开朗、活泼的孩子到门口叫的亲热,说的好听,人家一高兴,不管是核桃或糖果就会多给几个,早点打发你去下一家。

性格木讷、内向的孩子到人家门口,一句话不说,人家就会慢待,等半天才会想起来给你点儿什么,能不耽误事。

小孩一到12岁,就不再参与“要核桃”了。在我们山村说12岁就是大人了。

不说“甘罗12岁做宰相”的民间典故,从前12岁就娶妻成家的不乏其例,再去“要核桃”人家就会笑话你了。

“要核桃”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后,离我们渐行渐远,但作为年俗和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份记忆、那份情感永远留驻在我心中。    

作者简介

杨瑞芳,女,1968年10月出生,郑州市上街区人。自由撰稿人。

(0)

相关推荐

  • 梦里幽兰作品赏析, , ,

    梦里幽兰作品赏析     拜年花絮 水泥路.柏油路.高速路, 摩托车.小轿车.越野车, 老人.大人.小孩, 不同路殊途同归, 不同车用途相同, 不同人目的相同, 都是急急地赶着去拜年. 宾主家桌椅摆放 ...

  • 散文||压岁钱的变迁【征文】

    压岁钱的变迁 春节快到了,今年准备年初一带孙子一起去乡下拜年,去年因疫情影响耽搁了. 孙子问我,"为什么要年初一拜年呢?" 我说:"要给长辈拜年(磕头),长辈给你压岁钱呢 ...

  • 小村食谱

    还不赶紧 难忘旧时光,难忘旧味道! POINT 1 烧鸡蛋 你好 旧时光 那段岁月已过去很久了,但我仍时时会想起烧鸡蛋的香味来. 小村的鸡婆们只有快到清明节时才开始"开张",这也怪 ...

  • 822期A|| 林溪:爷爷的窑洞/轩诚清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小菲浅语: 岁月浮沉,亲情愈显珍贵,人世沧桑,思念更加悠长.窑洞不是山,却有山的厚重,它铭记着一段历史,关于生存,关于繁衍,关于命脉的 ...

  • 公寓趣事

           "找你家里去" 都说"老孩儿小孩儿",大概是说人年龄大了,又回到了小孩儿的思维,成了"老天真". 今天上午,我就听说了发生在老 ...

  • 许你一个最童话的圣诞节

    长按封面扫码播放高清MV幻灯 作者:四羽鸟 糖粉编号:033419 北京糖粉 所有的大人这一天都很幼稚,编造圣诞老人的存在,努力为孩子们呵护一份美好,因为我们深知,成人的世界,美好是多么稀缺的东西. ...

  • 【和继先】儿时的年夜饭

    [摘引]记忆里,每年的年夜饭都是等待得那么的悠长,那么的急切!它承载着每一个山里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在艰苦环境里不屈坚韧.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人一年的劳作似乎也只为那一顿"丰盛" ...

  • 毕业致辞 | 苏亦工:儒者在朝则美政,在乡则美俗

    2019-07-05 编者按:本文为清华大学苏亦工教授在2019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2019年7月5日)上的致辞,感谢苏老师授权雅理读书首发.若您阅读后有所收获,敬请关注"雅理读书&q ...

  • 周祥林:好的书法作品,核心就三个字,做不到,不是俗,就是丑

    周祥林:好的书法作品,核心就三个字,做不到,不是俗,就是丑

  • 【学生作品】生而热烈,不藏于俗——我想做这样的人

    我不想,不想成为一个整天抱怨的人: 我不想,不想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我不想,不想成为一个漫无目的,只会混日子的人: -- 五一假期的一天,初中语文老师发给我一条视频,视频的内容是B站为迎接2021 ...

  • 【榜上诗家】张展||游历催人俗心淡,弃功名亦忘铜钱。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张展:黑龙江兰西人.生于1947年11月6日.曾任初高中语文教师二十年,在公安部门工作二十年.退休后迁居伊春.曾任伊春诗词协会理事.游历祖国大好河山,随笔 ...

  • 再问雅与俗,诗歌算是高雅的,但废话体詩和黄诗很流行,算啥呢?

    流行就对啦,什么叫流行?流行就是人们对一种新鲜事物持有的一种短暂的狂热的追求,比如一首歌,一件衣服,一款发型等.它的特点是,短暂而汹涌,汹涌过后便被人们抛诸脑后. 与之相对的,是经典的,永恒的.不管过 ...

  • 文徵明雪景山水研究:平淡自然、孤高拔俗

    雪景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比较受欢迎的题材之一.隋唐以来,在王维.李成.郭熙.范宽.马远.夏圭.李唐.黄公望等众多画家的探索和实践下,雪景山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技法.文化意蕴以及精神诉求.雪景山水 ...

  • 渐行渐远的关东老物件

    渐行渐远的关东老物件 我三岁的时候,随被打成右派黑帮分子的父亲谴放到黑龙江省松花江畔的农村,一直到上世纪的1983年9月,我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以后,在东北的农村,我生活了整整15个年头. 在这15年中, ...

  • 那渐行渐远的“T型”窗

    那渐行渐远的"T型"窗 前些日子,我前去安达市农村采风,在卧里屯乡的一个村庄,我看到了一座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从斑驳陆离的外墙来看,房子已经有几十年了,尤其是老房子上面的窗户也是七扭 ...

  • 史上最俗的一首诗,全文如大白话,却将人性丑陋写到入骨

    俗,即通俗.通俗诗,是诗坛上独特的一派.它常常在浅白的语言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通俗诗派里,尤其以白居易最有名. 白居易为了求"俗",每作完一首诗,必定会"屁颠屁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