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俗在骨——陈独秀27岁时的评语,竟成沈尹默书法的墓志铭

沈尹默先生是现代书法大家、教育家,他的书法中正平和、典雅秀丽,对当时书法界影响很大,也深受大家喜爱。但是,现在一些人总带着沈“尹默先生书法格调太低”的论调,来看待沈尹默先生及其书法。

说沈尹默先生书法格调低,大多是受陈独秀评论沈尹默书法的影响:当年陈独秀见到沈尹默写得诗稿,说“诗很好,但字则其俗在骨”。诚然,陈独秀在书法上造诣很高,其眼光也高。所以他的一句“其俗在骨”的论断,让沈尹默先生的书法背负至今。

这件事情发生在1906年,而当时陈独秀才27岁,沈尹默先生则是25岁。其实,当时真实的情境差不多是一个27岁的青年,偏激地评价一个25岁青年的书法。只不过这随口而出的一句评语,竟成为一生的评价。就这样,“其俗在骨”的帽子,成了沈尹默先生书法的“墓志铭”。

有论者对沈尹默先生提倡中锋用笔提出反驳,其言外之意就是说沈尹默提倡中锋用笔影响了他的书法创作,造成了“俗骨”。我认为沈尹默的中锋用笔论把中锋用笔作为书法用笔的“根本大法”,这是正确的。

沈先生提倡中锋运腕之说,近来人们之所以知道临写墨迹,注意笔法,讲究运腕,注意下笔等,诚可谓沈先生倡导之功也。当然,“笔笔中锋”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一个书法家来说,有一部分线条坚持中锋用笔即可,适量侧锋应用才会产生耐人寻味的线条形态。

配合中锋的侧锋,在作品中能起到上下相承、左右相顾之呼应作用,有助于营造整体美。即便沈尹默本人,在作品中亦未做到百分之百的“笔笔中锋”,你看他那些自然流畅、神采焕然的作品,侧锋痕迹也是满目纷呈。

有论者认为,沈尹默的书法的“俗骨”还表现在他运笔的拘谨以及法度的教条,换而言之,即沈尹默书法缺乏性情与激情。并以沈尹默先生作品为例,指出“节奏平平,略显死板”。

沈尹默先生的书法,并不以气势撼人,而是充满细腻、文雅的气息。细看之下,每行字都有大有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也不尽相同,正因为横间的字距不相同,就使得全篇的章法不整齐划一,显得错落有致。所以他的虽然变化略少,气韵上缺乏自然天然,但法度精严整饬,表现出了简约、纯朴的意境。

书法之美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霸悍张扬是一种美,文雅内秀亦是一种美。我们不能为了褒扬一方,而去诋毁另一方。

有人将沈尹默先生书法所谓的“俗骨”归结为 “源自其内心深处儒家中和中正的观念”。这只说对了一半,那就是沈尹默有“儒家中和中正的观念”,但是这个内在的思想观念并没有阻碍他的书法创作,反而成就了他书法大家的地位。

“中和之美”是沈尹默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我们透过沈尹默的书法作品,以及发表的那二十多篇书法论文的词里行间,看到了他对 “中和之美”的推崇和赞赏。

可以说,沈尹默在书法创作以及书法理论研究中,也都以“中和之美”作为准则,力求在二王的流派中有自己的独特面目,使自己的书法作品达到“中和之美”。应该说这就是他的书法格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