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语 | 20210509

 灯 语 

我们看问题要看得大一些,看长远一些,并不是说只是看当下的一个小效果,或者看几个人的利益。
这其实是个格局的问题,就是里面有没有那个“私”。有那个“私”,看问题自然就小;没有那个“私”,看问题自然就更加宏观。教育孩子,更是这么个情况。
曾经有人问我,他说:“我有个孩子啊,有一天家里边来客人了,来了远房亲戚。这个亲戚到家呢,我们家孩子呀,就对这个亲戚出言不逊!这个场面搞得就非常尴尬。”他说:“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啊?”
我说:“你怎么办了呢?”
他说:“我把胳膊高高地举起来,落不下去呀。何老师你不知道呀,我们家这个姑娘把嘴一扁,她说:'啊?你要打我?你要打我……’我这个手高高地举起来,落不下去呀。”
我说:“你这个孩子多大岁数了?”
他说:“五岁。”
我说:“然后呢?”
他说:“然后她妈妈从楼上下来了,就把她抱回楼上去了。”
你看这个爸爸,特别心疼这个孩子,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但是请这位爸爸放心,他舍不得打骂,有的是人舍的打骂。他舍不得这巴掌落到脸上、落到屁股上,有的是人拿拳头戳他的脸。
他已经错过这次教育机会了,这个机会抓就抓住了,抓不住就错过去。你总不能回头再把孩子拎出来说:“上次我忘了揍你了,这次补上一顿。”你再打,他都不服气了。
所以,这些地方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对我们自己小“私”的观察,到底有没有足够的观照力。

欢迎留言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