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曾: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四)
相关推荐
-
【张会养】原创//家乡的巨大变化
家乡的巨大变化 我的家乡在临渭区的最南端,秦岭山的脚下,龙尾坡上"长寿塬". 号称长寿塬的塬上人,跟随新中国的成长也经历过一段艰难的岁月 . 我上初二那年初夏,布谷鸟的叫声非常急, ...
-
农民将会减少?农场主和合作社耕种主导农业,是新型农民的舞台
自从实行包产到户,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实际人口就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几乎所有的农村大学生进入城市就业,一部分农民自行购买了城市户口,一部分人在城市拥有了房子和产业,实际上的农民所占全国总人 ...
-
中国“包产到户第一人”!温州百岁老人寿辰,88岁妻子爱的告白:他太不容易
在温州,提到"包产到户",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响亮的名字:戴洁天. 戴洁天是中国"包产到户第一人",由他在温州这片土地上的首创,比著名的安徽小岗村还早了整整22年. ...
-
从人民公社到包产到户看我国农村生产的发展与变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拨乱反正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同时,中央领导人民勇敢地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这个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冲破人民公社经营管理模式开始的. 从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到80年代初,农村 ...
-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农民,窝在严立华家低矮的土坯房里,偷偷开了一个可能会坐牢的会议.正是这个会议,改变了全中国农民的命运,让他们成了名人,让他们的村子成了"中国 ...
-
往事 ‖ 包产到户那些事
卢祖政 /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推行近40年了,它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丰收,一举解决了缺粮问题,全方位推动了农业农村大发展.从1973年到1983我一直从事区乡工作,对 ...
-
李庆曾: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一)
求学之路系列之五 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 李庆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MBA教育中心) 摘要 我在1980年下半年开始参与发展组的活动,并在1981年初发展组的成立会议上认识了王耕今先生.他是这个 ...
-
李庆曾: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三)
求学之路系列之五 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 李庆曾 (续前) 二 记得在我读研一那年,我利用暑假假期组织了我的几个同学,进行了一次有关黑龙江省农业开发问题的调查.参加此次调查的有王彬.张文锦.顾秀林.前二 ...
-
李庆曾: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五)
求学之路系列之五 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 李庆曾 (续前) 四 1987年初我考取了耕今同志的博士生,这样与他的联系就更频繁了. 在耕今同志的指导下,我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的组织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198 ...
-
李庆曾: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六)
求学之路系列之五 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 李庆曾 (续前) 五 1989年6月我出访澳大利亚进行学术交流,为期三个月.主要工作是在澳大利亚多所大学举办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的大会上,作有关中国 ...
-
李庆曾: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七)
求学之路系列之五 忆我的博导王耕今先生 李庆曾 (续前) 六 离开中国后,我第一次回国探亲是在1994年底,其间我到耕今同志家看望他.耕今同志见来人是我,迎上来双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两眼顿时就红了.他 ...
-
李庆曾:我回国创业的经历(四)
澳洲纪实系列之五 我回国创业的经历 李庆曾 (续前) 开始我们的摊子铺得很大.项目一共分了三大块: 一是加工全套的家庭自酿啤酒设备: 二是开设一间小型啤酒厂,生产系列瓶装啤酒: 三是上述两项最终产品的 ...
-
李庆曾:我和室友Gary(四)
澳洲纪实系列之三 我与室友Gary 李庆曾 (续前) 四 和外国人住在一起学英语就是快.三个月过后,包括我老板在内的所有人都说我的英语口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Gary不会汉语,与他交流只能说英语.交 ...
-
佘汉武丶王耕春:贺曾翔、吴思弦喜结良缘联
佘汉武作品 贺曾翔.吴思弦喜结良缘联 佘汉武丶王耕春 男,曾翔,30岁,曾国藩故里人.博士毕业,留学俄罗斯,中央军委总参工作,从事尖端科技研究. 女,吴思弦,怀化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均 ...
-
李庆曾:我回国创业的经历(一)
澳洲纪实系列之五 我回国创业的经历 李庆曾 一 1989年移居澳洲后,我在阿德雷德大学完成了两.三个阶段的科研工作.在我继续求职的路上,两次被人"穿小鞋",从而中断了我继续搞科研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