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边边(255)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二五五、抗美援朝(上)
1950年10月19ri,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正式开始。
那时的宜昌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爆发后,匪特乘机大肆造谣,社.会秩序一度不安,宜昌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加强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大力展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运.动。"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震憾城乡,家喻户晓。据1951年4月的不完全统计,宜昌市召开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时事座谈会一千九百九十八次,控诉侵略者罪行的会议三百四十六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一百二十七次,剧团编排演出节目、文化馆制作和放映幻灯片,各单位和街道组织运用黑板报、壁报、橱窗、宣传牌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中朝人.民力量大,打败美.国兵"的歌声和"镇.压反.革.命,大家一条心"、"谁养活谁呀,大家想一想"的歌声交相汇合,震撼大地。
宜昌地处交通枢纽和水运转船码头,支前工作是整个抗美援朝运.动中的重头戏,而对过境的志愿军部队的接待和运送又是支前工作的重中之重。1950年12月组建宜昌市支前委.员会,成.立支前供应站,支前供应站筹备有可容一万九千人的住房和三万八千3公斤铺草,搭建有可拴六百匹军马的厩棚,组建有四十张病chuang的临时医院。又在宜昌至沙洋途中设置供应站和马厩,为部队陆路去孝感转乘火车提.供保障。
从组建起至1951年9月,市支前供应站接待与中转由西南经宜昌东下、北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三十二万七千八百九十一人,同时转运军马四千三百八十五匹和大量军械、军需物资。其间,宜昌市支出支前经费八亿九千七百二十八万七千五百五十八元(旧币),供给粮食六十三万九千六百九十二公斤、马料一万零九百二十四公斤、马草三万九千余公斤。在每次接待中,宜昌人.民均热情欢迎、欢送、慰问,并组成众多的浆洗队、缝补队、借物队为志愿军指战员服.务。1953年3月24ri至5月7ri,还接待途经宜昌去武汉的五万七千四百九十七名志愿军指战员,转运四千五百八十九名伤病员去西南。
1951年6月,宜昌掀.起捐献热潮。到12月27ri结束捐献止,共收到捐款四十五亿六千亿百二十九万零一百七十五元(为1955年3月1ri前的旧制人.民币,与此后的新制人.民币的比例为10000:1,即新币的四十五万六千一百二十九元)。按当时公布的购买武.器价.格中战斗机每架十五亿元,宜昌市捐献的四十五亿元可购买战斗机三架。从全国捐款总额折合战斗机三千七百一十架来看,宜昌市人.民是尽了zui大努力的。另外还捐献有银元一千四百九十六枚和huang金十五两、白银一百一十九两、金饰品十件、银饰品七十六件。
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广大青年毅然踊跃报名参军参战。至1953年7月27ri朝鲜停战时止,宜昌市共有四百零四人入伍,一百六十五名青年学.生考入军事院校。在先后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宜昌籍战士达八千多人;在志愿军作战减员的三十六万六千人中,有一千九百名宜昌籍战士献出生命。而根据2010年的zui新统计,宜昌市抗美援朝烈士共计一千零三十九人 (含失踪一百四十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