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人类主食,被食用上千年,却被五谷“除名”,如今没人爱种

原创农忙拾趣2021-05-16 14:08:14

虽说国内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但是一些菜系的主要原材料,传入国内也才数百年,最典型的就是辣椒,成了川菜的灵魂。此外,在明朝传入国内的玉米、红薯,使得当时人口数量激增,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因为那时候的粮食产量并不高,红薯具备易种植、高产量等优势,曾是很多地方的主食之一,而且在古代人看来解决温饱问题多数人的刚需,吃得好只是少数人的追求,所以那时的红薯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五谷是古人们的主要食物,但其实很多都随着历史的发展慢慢地被边缘化了,就像现在五谷中也只剩小麦和大米具有较大的种植面积。

或许很多人对五谷具体对应的是哪五种谷物并不清楚,因为诸如小米、大豆、黄米等确实很少当主食了,加上如今五谷已经成了谷物的代名词,并不是特指某五个种类。此外,古代人对五谷的说法也并不一致,就连水稻属不属于五谷都有争议,因为那时水稻只产自南方,而各朝代的经济文化中心普遍是在黄河流域的城市。其实,最早被当主食的不只五谷,而是六谷,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过记载,诸如:《周礼·天官》、《礼记·内则》等,这第六种就是“菰”,也叫菰米或雕胡米。

从西周开始,菰米一直是被当主食,只是菰米十分珍贵,一般在高档酒楼或是皇室贵族才能享用到。在唐代,雕胡饭(菰米饭)被当成是招待贵客的食物,可见菰米比其他五谷更加珍贵,据说雕胡饭香味扑鼻,又软又糯,深受唐代诗人的钟爱,李白、李德裕、韦庄等诗人都作有与菰米相关的诗句。从西周到唐代,菰米至少被食用了上千年,但是到了宋代,菰米便逐渐没落了,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医药典籍,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随着菰米不再被当主食,沦为了小众谷物,也被五谷“除了名”,后来的五谷再也没有包含过它。其实菰米的没落,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受到了病害的侵袭,菰感染了黑穗菌,无法开花结果,再也长不出菰米,而那时的人们无法防范这种病害,外加菰又是水生植物,种植密度比较高,黑穗菌传播速度飞快。于是菰米就越来越少见,越来越稀缺了,如今菰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生活中,那就是茭白。黑穗菌导致菰无法开花结果,却也导致了它的嫩茎肥嫩粗大,成了蔬菜。

如今菰米已经没那么有名气了,不过它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都是很值得肯定的。这一点从它的卖价就能看出来,如今一斤菰米的价格普遍在60元以上,基本都是依赖进口的,很少有国内种植的(为了收获菰米)。之所以没人爱种了,不仅与菰米的低产量有关,还因为它是水生植物,采收难度比较大,生长过程中若是再次遭遇黑穗菌侵袭,又是白折腾。正是因为这些困难,足以劝退大量农民,所以没人爱种成了菰米难以再次兴起的阻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