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四沙——二战后收回南海诸岛纪实(序)
以下文章来源于萨苏 ,作者萨苏
对中国人来说,南海的开发是一项从未间断的事业,一代一代中国人,如同浪潮一样在这片南方的大海中留下不朽的印记。
前言:立标南天极
在舰尾相当于舰长室的位置上,一个被水压压垮的储物柜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珍贵的文物——左轮手枪的子弹,一口武官用腰刀的刀头,一枚刻有“云中白鹤”字样的印章……人们猜测,这会不会是管带邓世昌的私人物品?也就在这期间,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出水的物品中,竟然还有几枚依然闪烁着光芒的港币。
香港在南海之滨,北洋水师的军舰上,怎么会出现那里的货币呢?
翻开历史,我们赫然发现,1894年3月,甲午海战爆发前夕,北洋水师曾对南海周边进行了最后一次远航访问,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等六艘战舰在提督丁汝昌率领下穿越南海,先后到达新加坡、槟榔屿、马来亚等地,历时一个月。
在新加坡迎接他们的是写下《日本国志》的前驻日参赞黄遵宪。这一访问受到南洋侨胞的热烈欢迎,同时,恰好此时英国远东舰队亦在港中驻扎,北洋军舰 “靖远” 号又发礼炮十二响向英国舰队示礼,“英座驾亦陞炮答敬”。
在新加坡访问期间担任礼宾舰的中国北洋水师靖远号巡洋舰。
但这次访问期间,北中国已是战云密布,中日关系已到一触即发,故4月4日,北洋各舰再次穿越南海,匆匆北返,在香港做短暂停留后,于5月17日在烟台参加了与南洋、广东诸舰共同举行的威慑性海上大演习。
这几枚港币,会不会是邓世昌在最后一次停留香港时,给家人带的纪念品呢?据说他对自己的小女儿十分疼爱,但离港之后,邓世昌便直接开赴备战,再也没有机会回乡。
从路线来看,邓世昌和他的战友们在战前最后一次途经南海的时候,必然是要经过西沙、南沙等岛屿的,那时,不知他是否曾远眺过这些祖国最南端的美丽岛礁?
邓世昌,生长于南海之滨的中国海军军魂。
然而,他们走后,几乎半个世纪,直到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这里很难再看到中国战舰的影子。
演习并没有吓住日军,整整四个月后,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决战于大鹿岛海域,激烈的战斗中,致远舰再冲向日舰试图撞击时不幸连续中弹,壮烈战沉,管带邓世昌以身殉国。几个月后,这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远洋舰队全军覆没。
从此,在半个世纪里中国的海军一蹶不振,在南海的军力尤其衰弱,仅可说聊胜于无。于是,便只有飘着日本旭日旗、法国三色旗的军舰,横行在这片自古以来中国人打渔生栖的海域。被强占的岛礁上,是日军修建的工事和炮台。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日军先后攻占我东沙、西沙、南沙等岛屿,控制黄岩岛所在中沙群岛海区。尽管我国守军曾奋勇抵抗,但由于当时中国在南海几乎没有海军力量的存在,各岛最终都被日本侵略者占领。
那是中国南海,中国的岛,却不得不承受侵略者铁蹄的践踏。那时,不知有多少中国人,对此扼腕痛恨。
在南海护卫和平的中国海警船。
今天,展望南海,帆樯如林,海南省,三沙市,银灰色的战舰,带着斜线标志的海监和海警船,一个象征和平与正义的中国,日夜维护着这片碧蓝海区的安宁。两相对照,若是邓世昌能重生,必为之欣慰欢愉。
这其间的转折点在哪里?
或许便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我国随后在南海一系列收复故土的行动。在这一时刻,曾长期侵掠我国南海地区的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彻底崩溃,我国迅速进驻海南,收回包括南海四沙的固有领土,中国人的旗帜,重新在南海上飘扬。收复四沙之航,成为南海开发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1946年我国海军人员收复南沙群岛太平岛后在主权碑前合影留念。
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既有自然的险阻,也有人为的磨难,那一时刻的中国人,或许还不能充分了解南海蕴藏的宝贵资源,也不能完全理解一个有秩序的南海对整个地区的和平而言,具有怎样的含义。但是,他们依然踏浪而来,用身心拥抱了太平岛、永兴岛、黄岩岛…… 他们捍卫海疆的决心和对这片海洋的热爱,直到今天,依然让我们为之心折。
我们也注意到,这些收复南海的人们,后来大部分成为新中国最初的建设者,他们或在国防,或在民用部门不懈地为这个国家做出贡献。从他们身上,似乎展现着一份哲理:对中国人来说,南海的开发是一项从未间断的事业,一代一代中国人,如同浪潮一样在这片南方的大海中留下不朽的印记。
我们忘不了曾经为收复南海周边领土而努力过的炎黄子孙。
我们忘不了守卫和开发这片海上国土的中华赤子。
我们忘不了林遵,姚汝钰,麦蕴瑜……一个个闪亮而让人敬仰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