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礼仪课程
当前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文明缺失现象已是十分普遍。现在的孩子是被宠坏了的一代,许多家长只知道一味宠爱孩子,使一部分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缺失。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既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因此,尽快在学校开发礼仪课程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下面就学校如何开发文明礼仪教育课程简单地谈一下我的想法。
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目的,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学生日渐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文明人;要以学生在校园中的显性礼仪“坐、立、行、走、说”为突破口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教育中要坚持把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与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尝试以“守规范、懂礼仪、做文明人”为主题有层次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重点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做好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教育。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学校可以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国学经典如《弟子规》等内容,编制一本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学校文明礼仪校本教材》,主要包括一些礼仪要求、礼仪规则、文明礼仪小故事等等。重点内容有:行为规范教育、礼貌用语及体态语言的使用、家庭礼仪教育、校园礼仪教育、社会礼仪和特殊场合礼仪教育;以及《弟子规》中倡导的“孝亲敬老”、“谨慎行为”、“仁义博爱”、“诚实守信”等主题教育内容。建议学校开辟每周两节的礼仪教育课,一节由专门的礼仪课老师利用自编的《学校文明礼仪校本教材》进行美德故事熏陶、礼仪知识的普及。另一节由班主任利用“学校文明礼仪实践要求”等内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和活动实践。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要讲文明,一定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由话中显、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要讲文明礼仪无外乎这样几个方面:对待家人要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与他人交往时,要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对外交往时,要重视形象、讲究礼貌;社会生活中,要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其次,要树立文明礼仪榜样,从而形成良好风尚。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些榜样既包括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还包括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各班级每月一次评选出班级“文明礼仪之星”,然后政教处再评选出全校的“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角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每次评选先进、优秀学生、三好学生时,是否曾经被评选过“文明礼仪之星”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强调全体教职工做到言传身教,强化引导,重在示范。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一定要做到 “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做好”。要加强教师在课上、课下的语言、穿着、举止等方面的管理,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来在无形当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建议学校每学年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我最满意的老师”、“最美丽的老师”评选,从而规范和促进教师行为表现。
第三,要重视形成氛围。学校要由政教处牵头成立文明礼仪教育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充分发挥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宣传文明礼仪教育内容。要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要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等内容教育为主线。升旗仪式后可以进行一个全校的文明礼仪宣誓活动,准备一段誓词,让学生在不断地宣誓中强化认识。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学校应要求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对各学段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本学期文明礼仪要求,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要使学生知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另外,我们要非常重视抓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比如可以在学生经常关注的地方贴上一些文明提示标语、黑板报开辟文明礼仪小天地、学校走廊悬挂名人名言和文明标语、班级教室内张贴班风班训、班级的角角落落处处张贴上温馨的文明用语和行为提示,让细细的文明小溪流涓涓流进学生的心田。
第四,以生动活泼的活动为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活动。如在母亲节、父亲节和重阳节等节日来临之际,学校举办关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主题活动,了解他们的生日、爱好,帮助家人做一件家务,睡觉前为爷爷奶奶洗脚帮爸爸妈妈捶背以及和每一个家人拥抱等。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教师节,学校开展“感恩老师”活动,给老师写一封信为老师做一件小事等的活动,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学会感恩老师。利用班队会、礼仪课,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文明礼貌用语征集、朗诵比赛、签名宣誓、手抄报评比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虽然活动不等于育人,但没有活动却很难育人,通过系列活动和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行动,既可使学生丰富学习生活、提高自身素质,又可使学校文明礼仪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校力争要每学期组织学生看一部文明礼仪专题教育片、写一篇文明礼仪教育体会文章、出一期专题橱窗。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礼仪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在活动中扬褒弃贬,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
第五,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一是要增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什么样的孩子。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要“养”,还要“教”,更要“育”。所以,我们要重视学校和家庭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要认真开展好家长学校的工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做到家校互动,形成合力。二是学校要与相关部门联系,挖掘校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敬老活动、利用寒暑假参加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加社会实践,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应紧密结合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学生的点滴学习生活入手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我相信文明礼仪之花会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并永远盛开在学生的心中。学校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知礼、识礼、文明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就一定会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