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古建筑(1)

三、古建筑(共计248处)

**************************************

195 1.潭柘寺

清                           北京市门头沟区

196 2.可园

清                             北京市东城区

197 3.孚王府

清                             北京市朝阳区

198 4.景山

明、清                         北京市西城区

199 5.白云观

清                             北京市西城区

***************************************

1.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


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潭柘寺观音殿,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


潭柘寺行宫院,元代末期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崇信佛教,特别是对当时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元顺帝曾请潭柘寺住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潭柘寺斋堂


潭柘寺荷轩亭。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


潭柘寺金刚延寿塔。


潭柘寺塔林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方丈


2001年潭柘寺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可园

可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帽儿胡同,是清末光绪年间(1871-1908年)大学士文煜的宅第花园,该园落成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始建时仿苏州拙政园和狮子林,园虽小,但极可人意,故园主将其命名为“可园”,建成后文煜命其侄兵部尚书志和撰文勒碑以记其事。

可园南北长约97米,东西宽约26米,面积约4亩左右,文煜宅院共有五座院落,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中心为沼池,后院中心为假山,各自独立,通过东部的长廊贯通。前后院各有一座正厅或正房位于正中位置,面南背北,并在西厢的位置上各有一座小厅,与东部的长廊相均衡。可园是北京保存较好的宅园之一,也是中国北方私家宅园中保存较好的实例,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文煜(1820-1884年),费莫氏,字星岩,满洲正蓝旗人。由官学生授太常寺库使,历任刑部侍郎、直隶霸昌道、四川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江苏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后曾一度被免职,同治三年(1864年)重新起用,历任福州将军、刑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光绪七年授协办大学士,光绪十年复拜武英殿大学士,不久病故,身后赠太子少保,谥号“文达”。


第二进院,为后园假山叠石,以太湖石、青石等堆砌而成。循斋前游廊西转即达于内宅,东出则上至小阁,阁下有洞。自阁南沿磴而下,过八角半亭,南行又回至前院。廊于主院假山小亭东侧向东折而达于东部别院的山半轩。


可园由正房、配房、耳房和游廊等建筑组成,垂花门、倒座房、后罩房等建筑一应俱全。


园内依东墙设置了方亭、敞厅、八角半亭、山半小阁四座坐东面西的对景建筑作为呼应。


中路花园部分是其西部住宅的延伸,西部垂花门以内的第一进和第三进院落的东厢均为后出抱厦的两卷房。


2001年6月25日,可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孚王府


孚王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胤祥、弘晓的怡亲王府。1851年孚郡王奕譓成为宅子的主人,孚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孚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王府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7间,左右各有配楼,后殿,后寝,后罩楼。西路跨院为王府生活居住区,东路院是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住所。王府布局结构严谨规范,保存较为完好。


1864年,孚郡王奕譓年满20岁,按制度应搬出皇宫,分给王府。于是朝廷将收回的怡亲王载垣分配给了奕譓,即朝阳门内大街的孚王府。1928年,孚王府出售给张作霖手下的高官杨宇霆,杨宇霆被张学良杀死后,王府又成为北平女子大学文理学院校址。


据1947年的北平市地图标注,那时孚王府又被国民党励志社北平分社占用。


孚王府主体建筑现有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办公占用。2010年11月09日晚11点左右,孚王府西院西配殿后侧的3个大棚突然起火,大棚距西配殿不足一米。院内居民称,起火的3个大棚面积共约20平米,是一名于姓电工自行搭建的简易房,大棚里放有自行车、被褥等杂物。

2001年6月25日,孚王府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景山


元代,这里有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由于它的位置正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又是皇宫北边的一道屏障,所以,风水术士称它为"镇山"。明清时园内种了许多果树,养过鹿、鹤等动物,因而山下曾叫百果园,山上曾叫万岁山。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命名宫禁为“紫禁城”,后山即万岁山更名为景山。景山之谓,《诗经》中即有。《诗·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诗·鄘风·定之方中》:“望楚与堂,景山与京。”此“景”意为“高大”。历代“景山”之用法多本此。宋·姚宽《西溪丛语》:“《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自1950年至1955年,景山被军队短暂使用,作为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的防空阵地,曾设置雷达、探照灯等。1954年10月29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致函中共中央。请求将北京市景山公园的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防空阵地撤走后将原处改建为北京市少年儿童文化公园,并在其中设立少年宫、儿童体育场等场所,由北京市教育局和团市委共同管理,或由教育部和团中央共同管理。12月12日,彭真致函刘澜涛并胡耀邦,同意将景山辟为少年宫。1955年6月1日,北京市少年宫正式投入使用。


在景山门内,山阳处,依山脚而立,坐北朝南。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楼重檐,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檐单昂三踩斗栱,明间悬满汉文书匾额“绮望楼”;下檐单昂五踩斗栱,前带廊,有丁头拱雀替,旋子彩画。四周有汉白玉石护栏。内供奉孔子牌位。北、东、西三面墙下石台基上原有泥塑若干。


此楼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景山官学堂学生祭拜先师孔子的地方。中华民国时期,该楼曾举办过展览。如1937年2月25日,故宫博物院在景山绮望楼展出流落英人之手的中国古文物照片600余张。

观妙亭。东侧第二座亭。翡翠绿琉璃筒瓦顶,黄琉璃筒瓦剪边,重檐八角攒尖式。


周赏亭。东侧第一座亭。孔雀蓝琉璃筒瓦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重檐圆攒尖顶。


万春亭。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


富览亭。西侧第一座亭。孔雀蓝琉璃筒瓦顶,紫晶色琉璃瓦剪边,重檐圆攒尖顶。


辑芳亭。西侧第二座亭。翡翠绿琉璃筒瓦顶,黄琉璃筒瓦剪边,重檐八角攒尖式。上檐重昂七踩斗拱,下檐单昂五踩斗拱,内原供五方佛之一的阿弥陀佛(AmitaBuddha),为铸铜镏金佛像,被八国联军劫去。


景山公园另一人文景观是崇祯自缢处。景山东麓,原有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这是明崇祯朱由检自缢的地方。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于1644年3月攻入北京,崇祯3月19日逃到景山,自觉有愧于祖先基业,以腰带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之上。十年动乱期间,老槐树被当作“四旧”砍掉,1981年在原址新移栽了一棵古槐。1996年,公园管理处将东城区建国门内北顺城街7号门前一株有一百五十多年树龄的古槐移植至老槐树原处,替代了1981年新移植的小槐树。


2001年6月25日,景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5.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道。始建于唐,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圣地,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引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金末重建为太极宫。白云观初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9),原名天长观,金明昌三年(1192),重修此观,改名为太极宫,金泰和三年(1203),太极宫毁于火。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重建前后二殿和一些附属建筑,正统年间又大规模重建和添建,使观之规制趋于完善。明正统八年(1443),正式赐额“白云观”。明末,白云观毁于火。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在原来基础上重新大规模重修与扩建,今白云观的整体布局和主要殿阁规制即形成于此时。以后,在乾隆、光绪年间又有修缮和少量添建。


棂星门,为一四柱七楼木结构牌坊,正楼前后有额,前书“洞天胜境”,后书“琼林阆苑”。山门建于明代,面阔三间,单檐琉璃瓦歇山顶,汉白玉雕花拱券石门,檐下额书“敕建白云观”,门前有石狮、华表等物。棂星门外有砖砌照壁,壁心嵌“万古长春”字样的琉璃雕砖。


山门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中间券门东侧浮雕中隐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游人摸得锃亮。


窝风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后毁坏。1988年重建。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桥。桥下并无水。桥洞两侧各悬一枚古铜钱模型,刻有“钟响兆福”四字,钱眼内系一小铜钟。那么,为什么要修建一座桥呢?据说,由于北方风猛雨少,观外原有座“甘雨桥”,人们便在观内修了这座“窝风桥”,两座桥象征风调雨顺之意。另有一说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而建,据说王重阳弃家出游,在陕西甘河桥遇异人授予他修炼真诀,于是出家修道,创建全真教。后世全真弟子修建“甘河(干河)桥”以为纪念。


灵官殿主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2米,比例适度,造型精美。红脸虬须,怒目圆睁,左手掐诀,右手执鞭,形象威猛。其左边墙壁上为赵公明和马胜画像,右边墙壁上为温琼和岳飞画像,这就是道教的四大护法元帅。


钟楼、鼓楼白云观的钟鼓楼,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宫观的钟鼓楼截然相反,其钟楼在西侧,鼓楼在东侧。据称,元末,长春观殿宇大都倾圮,明初重建时,以处顺堂(今邱祖殿)为中心,保留了原来的钟楼,在钟楼之东新建鼓楼,故形成了今日所见之格局。


鼓楼


财神殿供奉三位财神,中间为文财神比干,左为武财神赵公明,右为武财神关羽。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元始天尊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领招财、进宝、纳珍、利市四神。于是成为民间广泛供奉的财神。关羽,即关圣帝君,被民间广泛信仰,管辖范围极广,是一位全能之神,财神只是其形象之一。


三官殿奉祀天、地、水“三官大帝”。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玉皇殿奉祀玉皇大帝。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8米,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捧玉笏,端坐龙椅。神龛前及两边垂挂着许多幡条,上面绣有许多颜色各异的篆体“寿”字,一共是一百个,故称为“百寿幡”,此幡为慈禧太后御赐。左右两侧的六尊铜像均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铸造,他们即是玉帝阶前的四位天师和二侍童。殿壁挂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十六帅、二十八宿的绢丝工笔彩画共八幅,均为明清时代佳作。


药王殿奉祀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孙思邈。他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多种著作,在中国医学和药物学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因而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救苦殿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天尊骑九头狮子,左手执甘露瓶,右手执宝剑。据道经说:太乙救苦天尊是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大慈大悲天神。


老律堂原名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即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中座为邱处机,左边依次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右座依次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清代高道王常月曾奉旨在此主讲道法,开坛传授戒律,求戒弟子遍及大江南北,道门玄风为之一振。后世为纪念这一盛事,便将七真殿改称“老律堂”,即传授戒律之殿堂。老律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天早晚道士们都要来到这里上殿诵经,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要在这里设坛举行斋醮法会。


祠堂院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堂上奉祀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坐像,堂下埋藏其遗蜕。堂内左右室墙壁上嵌有元赵孟頫书《道德经》、《阴符经》石刻,为白云观之珍宝。


白云观白云观道医馆


三星殿,清朝时为“华祖殿”,奉祀神医华佗。 2000年重修后改为“三星殿”,奉祀福、禄、寿三星真君神像。


邱祖殿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长春真人邱处机。殿内正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瘿钵”,系一古树根雕制而成。此钵为清朝雍正皇帝所赐。传说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邱处机的遗蜕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


元君殿奉祀道教女神。中座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左座分别为催生娘娘和送子娘娘,右座分别为眼光娘娘和天花娘娘。过去妇女们最担心的就是不育、难产,产后又担心婴儿出天花、闹眼疾、夭折或落下残疾,而这里的四位娘娘正好掌管这一切,故而香火非常旺盛。


慈航殿,清朝时为“火祖殿”,奉祀火德真君。2000年重修后改为“慈航殿”,奉祀慈航天尊(佛教称为观音菩萨)。


八仙殿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殿内奉祀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道教仙人。


文昌殿奉祀掌管人间科名禄位的文昌帝君。


真武殿,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2000年重修,奉祀真武大帝。


罗公塔位于东北角塔院内,造型为八角形,三蹭砖石结构。原塔前还有供奉罗公像的“罗公前殿”和“白云观重修碑”、“罗真人道行碑”、“粥场碑记”、“云溪方丈功德碑”四块石碑,现仅存罗公塔。罗公为江西人,康熙年间来京,常住白云观,雍正五年(1727)年逝世,被雍正帝敕封为“恬淡守一真人”。民间传说罗真人创造了剃头理发的工具和按摩术,传入皇宫后得到雍正帝的赞赏,旧时理发行业尊奉罗真人为祖师爷。


白云观西客堂.


白云观东客堂


吕祖殿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殿内奉祀吕洞宾祖师。吕洞宾是八仙中影响最大,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他周游天下,化度世人,或隐或显,世莫能测。


三清四御殿为二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奉四御。三清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塑造,高2米余,神态安详超凡,色彩鲜艳如初,富丽而又不失古朴。四御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这些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高约1.5米。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所铸造。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


雷祖殿建于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所奉主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陪祀风、雨、雷、电四位雷部天将。殿内神像均为明代所铸铜像。


元辰殿


周以围廊;戒台位于其南,北向,为传经受戒之所,其两侧有游廊迂回,后有假山横亘。整个后院布局精巧、景色幽美。


长廊


云华仙馆


云集山房面阔三间,周以围廊;其两侧有游廊迂回,后有假山横亘。整个后院布局精巧、景色幽美。


退居楼是白云观的后院,也是观最北端的建筑。


遇仙亭


白云观导游图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白云观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三条经典路线游北京

    [跟着导游看天下]   今年"五一"假期,我和各地游客再一次踏上寻访北京文化味儿.时尚范儿和自然风光之旅.作为一个北京导游,虽然各个景点已去过多次,但每次带团游玩,我仍然感到常去常 ...

  • 景山掠影

    景山公园是国家4A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西临北海,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占地23公顷,坐落在明清京城的中轴线上,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 ...

  • 醉美乡村 | 乾隆曾赐名的平原村里有一个地下佛国八奇洞

    平原村 平原村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是市级民俗文化旅游接待村 本 村 传 说 平原村又名"太平庄", 是潭柘寺院建成后形成的第一个村落, 当时村民们依靠寺庙, 以种菜.打柴为生. ...

  • 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最北的景山公园

    默认段落 故宫的北门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公园,它曾经是北京城的制高点. 乾隆御笔:景山 站在景山公园向南看,神武门上"故宫博物院"大字就在眼前, 紫禁城一幢幢黄瓦红墙的古建筑排列整齐 ...

  • 北京篇:游景山赏牡丹

    游景山 赏牡丹 "谷雨前后赏牡丹",今天正好是谷雨,应是牡丹盛花期,正是赏牡丹的好时节.北京的许多公园里都有牡丹园,比如中山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等,而景山公园里的牡丹品种最全, ...

  • 这三十个北京冷知识,你确定都知道吗?果然是“北京”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 ...

  • 喀喇沁亲王府略影(一)

    喀喇沁亲王府是清朝贡亲王的府邸,位于内蒙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先后有十二代喀喇沁蒙古王爷在此袭政.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内蒙古现存最早的王府建筑.是蒙古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贡桑诺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目录: *************************************** 200 6.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 隋.唐至明                     北京市房山区 201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3)

    *********************************** 205 11.十方普觉寺 清                          北京市海淀区 206 12.清净化城塔 清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目录: ************************************* 215 21.源影寺塔 金                           河北省昌黎县 216 22.泊头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目录: ******************************************** 225 31.大同九龙壁 明                               山西省大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目录: *********************************************** 235 41.边靖楼 明                           山西省代县 2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目录: ************************************************* 245 51. 觉山寺塔 辽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目录: ********************************************** 255 61.大王庙 金至明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目录: ******************************************** 265 71.小会岭二仙庙 北宋至清                          山西省陵川 ...

  • 第五批国保--古建筑(10)

    本篇目录: **************************************** 275 81.青龙寺 元                            山西省稷山县 27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