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这个癌,为何一经发现就是晚期?专家教你这样防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多体检,不用怕

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2013年切除了自己的乳腺之后,又切除了双侧卵巢和输卵管。
朱莉的母亲死于卵巢癌时年仅56岁。
不幸的是她本人也检测出从母亲那里遗传的突变癌症易感基因BRCA1,这个基因导致她患乳腺癌的几率达到了87%,卵巢癌的发病率达到50%。为了防癌,朱莉做出了这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卵巢癌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但死亡率却居妇科生殖系统肿瘤首位。尽管早期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3%,但70%的卵巢癌发现已经是晚期 [1]
为什么卵巢癌如此难发现?女性应当如何在早期发现卵巢癌?为此,界妹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孙红教授为大家讲讲卵巢癌防治的知识。

为什么卵巢癌一经发现就晚期?

很多女性每年都会体检,但是为什么大多数卵巢癌发现时都是晚期呢?孙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它的“狡猾之处”:
  • 藏得深
卵巢位于盆腔深处,且体积较小(成年女性平均卵巢大小为左侧2.93mm×1.48mm,右侧2.88mm×1.38mm),早期卵巢出现肿瘤不会对其他器官有明显压迫感,一般常规检查难以发现。
  • 伪装强
卵巢癌没有对应的明确症状,等到肿瘤增大,出现腹胀、腹痛、月经变少或者闭经、下肢或者外阴肿胀等明显症状时,往往已是晚期。
孙教授表示:“卵巢癌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患者会经常感到肚子痛、肚子胀;因为卵巢和泌尿系统都位于腹腔内,所以还会出现泌尿道症状。它的这些症状都没有什么特异性,很难让人联想到'卵巢癌’,所以患者往往不会引起重视。”

这么难发现,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得没得卵巢癌?

检查、检查还是检查!
越是难发现就越得查,正是由于常规体检不容易发现,即使发现卵巢上有囊肿,也不能明确是否是卵巢癌,需要进一步检查。
“不是说我查不出来?还得查吗?”
卵巢癌不是查不出来,还因为没用对方法。
卵巢癌筛查主要有这几种方法:
1

影像学检查

1. 超声检查

B超检查是卵巢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可以初步筛查卵巢有无占位性病变,判断肿瘤的良恶性。通过B超我们可以看到卵巢是否有囊肿出现。

“卵巢出现囊肿就代表得癌症了吗?”
不是。
卵巢囊肿分为肿瘤性囊肿、非肿瘤性囊肿即生理性囊肿。在女性的生理周期内会出现卵泡增大,或者黄体增大,这时候体现在超声检查的镜头下就是一个囊肿。卵巢生理性囊肿一般进行观察即可,生理期后常可自行消失。
孙教授说:“一般患者做B超检查发现卵巢囊肿,我们还会建议患者月经之后第五天再去复查,看是不是生理性的囊肿。”
如果B超发现均匀的囊肿可能是生理性囊肿,如果囊肿不规则那就要小心了,需要辅助其他检查排除卵巢癌变的可能。

2. 腹盆腔CT扫描

腹盆腔CT扫描也是卵巢癌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CT扫描可以快速找到病变区域,可以用来辅助临床分期。

3. 盆腔 MRI

MRI影像可以发现盆腔和腹腔内的肿块,如果部分为完全实性,那么可能就是卵巢癌的征兆。MRI影像可以辅助CT进行卵巢癌的术前分期。
上面提到B超检查如果观察到不规则囊肿,则需要辅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是卵巢癌筛查中最常见的辅助检查。
2

肿瘤标志物检查:

1. CA125

是最为常用的卵巢癌肿瘤标志物,尤其是浆液性卵巢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有研究发现,CA125更适用于绝经后人群[2]

2.CA199

升高常见于未成熟或成熟畸胎瘤。可用来预测癌症预后,术前CA199水平低则预后好,术后CA199水平还可以用来监测癌症复发情况。

3.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
升高可见于卵黄囊瘤、胚胎癌和未成熟畸胎瘤。
4.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
在正常人与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未见表达,对卵巢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于早期卵巢癌的敏感度也较高[3]

这么多检查,人人需要都要去做吗?

可以,但没必要。
对于卵巢癌大家也不用过于惊慌,卵巢癌并不是不可防的,日常的体检项目,如B超等,可以发现卵巢病变端倪,但是发现之后一定要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孙教授说:“有一些患者查出来卵巢有囊肿,但是可能工作比较忙就忘记复查,等到身体不舒服再来检查的时候,一查出来就是卵巢癌晚期了。”
卵巢癌主要好发于绝经期前后的40~49岁、 50~59岁的女性。有研究认为卵巢癌患病率在绝经期急剧升高,这是因为绝经卵巢功能低下,造成雌激素减少,从而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加,因而促使卵巢癌发生。

除此之外,建议这几类卵巢癌的高危人群密切关注自己的卵巢状况:

1. 有家族病史的人:

如有亲属,特别是直系亲属有患卵巢癌、乳腺癌、肠癌的疾病史,那么考虑得卵巢癌的风险较大。卵巢癌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5%,但有BRAC1/2基因突变的人群发病率显著增加。

2. 未生育的人:

排卵过程为成熟卵泡细胞突出于卵巢表面最后破裂,卵细胞排出。由于女性生理期的影响,未生育的女性卵巢每个月都要发生一次这样的排卵过程,卵巢受到一定的损害,这类损害就有可能引起卵巢细胞恶变。

3. 其他:

近年来,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尽管子宫颈癌的死亡率在下降,但是卵巢癌死亡率却在增加,这类情况的出现考虑到与现代社会高脂、高蛋白的饮食,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有关。饮食的失衡与压力都会导致身体激素分泌失调,卵巢作为女性性激素的分泌器官首当其冲受到伤害[4]

属于高危人群,怎样才能防癌?

1.家族遗传史:建议定期检查,比起普通女性,频率需要增加到每半年甚至每3个月。
“太麻烦了,我能把卵巢切了吗?”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器官,失去排卵功能之后自然不能生育,卵巢还能够分泌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少量雄性激素,如果切除卵巢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进入绝经期,同时造成情绪不稳定等副作用。
安吉丽娜朱莉的选择是充分考虑后的决定,对于她来说,切除卵巢能够让她大幅降低BRCA1带来87%的癌症风险,好处远远大于副作用。
孙教授表示:“朱莉的这种把卵巢切除的做法也是防癌的一种手段,如果检测到BRCA1/2基因突变合并家族史,40岁以后可以考虑输卵管、卵巢的切除。”
2.未生育女性:生育也能防癌,这是因为怀孕期间有将近10月不排卵,减少排卵次数自然也就减少了卵巢细胞的癌变几率。
“一定要生孩子吗?”
服用避孕药也是一种手段,同样是抑制卵巢排卵来达到防癌的目的。
同时,保持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和愉悦的心情不仅对于卵巢癌,对于其他癌症都是良好的预防手段,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难坚持的。
参考文献:
[1] SIEGEL R L, MILLER K D,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20[J]. CA Cancer J Clin, 2020, 70(1):7-30.
[2] 林丽淑,任溪,陈睿,龙韵洪,王革非.CA125、HE4、β-HCG和AMH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13):1553-1556.
[3] 陈玉梅,王丽,钟丽红,刘瑶,余志惠,陈小娟. 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 当代医学,2012,20:12-13.
[4] 森满 ,赵建良. 卵巢癌和饮食习惯的关系[J]. 日本医学介绍,1987,04:180-181.
专家简介

孙红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部副部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从事妇产科专业临床工作30年,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积极参加教学工作,已培养30余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著作20余部。

专业擅长:妇科各种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诊治以及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以及化疗。

本文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