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66.太极推手中的“病手”
相关推荐
-
聊聊这个话题,“骨盆的妙用”,使你了然不惑
落花对流水,天上对人间.善拳的人,善用自重.自重是天然劲.落胯,不是随便一蹲,落点在大转子.落到胯上,还是落到腿上,这是两个概念.用胯承重,如此练拳,胯越练越有劲.一个带一个,用肘练活肩,用胯练活裆, ...
-
传习录‖38.太极推手不是角力
推手不是角力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推手不是角力.这话大家都知道,也都在讲,但讲的人是不是真的认可这句话,听的人是不是真的信服这句话,还真是不一定. 我 ...
-
【心法】太极推手中的杂念问题:如何“降伏其心”?
杂念本是指在练拳或技击中与技术实施无关的或有负面影响的意念.譬如盘架子时,脑子里想的是日常工作中的问题,这就是与练拳无关的杂念.这种杂念特别多,只要人是清醒的,就会不断产生,过去叫"心猿意马 ...
-
传习录‖67.功夫细中求
功夫细中求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拳架子,细小的地方都在两头,是为"极".到头的时候,里头要有东西,不要一带而过,这是最难练的.这一 ...
-
传习录‖44.练推手必须“口传身授”
口传身授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刘老师(刘晚苍)过去经常讲:文,要口传心授:武,要口传身授.为什么呢?理论讲的再好,你不和老师一起推手,不能真正了解太极 ...
-
传习录‖73.太极总手——揽雀尾
太极总手--揽雀尾 --节选自<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马长勋口述,王子鹏整理 传统吴式太极拳是81式,取自九九归一之意.现在都习惯叫83式,因为杨禹廷先生加了措手和措掌两个动作.我学拳的时 ...
-
太极推手中的时间差与角度
太极推手是太极功夫的检验,是太极拳技击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重点谈一下推手时间差与角度的掌握. 拳论讲:"得机得势,方能发放自如."机,时机.即在实战中,如能得到有利于自己进攻的机会 ...
-
略谈太极推手中的引进落空合即出
太极拳对练中利用走化对方的来劲使对方劲力落空,身体腾虚,我则根据其运动规律,由防御转入进攻,向对方身体施力.这就是"引进落空合即出". 听劲时要做到不丢不顶的原则,才能遇劲即化,到 ...
-
科学认识太极推手中的听劲(上)
有位外国大学生非常爱好中国的武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学习太极推手时非常诚恳礼貌地请教什么是听劲.师父通过翻译向他讲解了传统听劲理论,外国朋友听后满脸疑惑,绞尽脑汁还是似懂非懂.不得要领,十分不理解地 ...
-
科学认识太极推手中的听劲(下)
二.太极推手中的知觉 太极推手的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推手实践在人脑中的反映.推手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总是结合为整体而存在的,因而当双方的推手直接作用于人感官时,人会在头脑中产生关于双方的整体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