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乌龙铺阻击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⑧
相关推荐
-
老人送八个儿子参加红军,全部牺牲疆场!
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1934年5月30日 <红色中华>报刊发了 <八兄弟一齐报名当红军>的感人事迹 瑞金县下肖区七堡乡的杨荣显 将自己的八个儿子全部送去 ...
-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周岑岑作品丨徜徉在歌声的海洋中,让历史照见未来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 ...
-
四渡赤水有奇兵
我们小时候都看过电影<长征>,其中有一段好像是快板演奏,题目叫<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 ...
-
王平京剧【定军山】这一封书信来的巧
王平京剧【定军山】这一封书信来的巧
-
诸葛亮一生最大失误,不听刘备之言,错用马谡守街亭致兵败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两年之后,蜀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生养息,厉兵秣马,北伐曹魏的初步条件已经具备.诸葛亮率领军队进入汉中,上表在成都的刘禅请求北伐,就是收录在高中语文课本上著名的& ...
-
代乃阻击战:越军316A师一天疯狂冲锋34次,被毙931人,慌忙逃窜
代乃阻击战:越军316A师一天疯狂冲锋34次,被毙931人,慌忙逃窜
-
孔明和马谡从未带过兵,为何孔明出山就胜,马谡不行
诸葛亮和马谡都是为人主出谋划策的重要人物.但诸葛亮和马谡不是一个级别的.两者根本无可比性,如果硬要拉在一起比,笔者不妨作个分析. 一.两者才华差距太大. 1.诸葛亮: 诸葛亮与朋友相聚时,众问孔明之志 ...
-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读诗词,学党史(四) 前言 毛泽东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生动的再现了中国革命.中共党史的发展进程.毛主席诗词是对毛泽东思想最生动与活泼的体现,也是一部生动的党史. 诗词欣赏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
-
赵朴初:万流归浩汗
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接见胡达法师率领的柬埔寨佛教代表团,赵朴初参加会见. 民进中央原名誉主席赵朴初是民进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1936年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任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 ...
-
读史札记‖井陉战场古今谈⑪
11.重叠待伏:第二次伏击 就在八路军欢庆胜利之时,刘伯承得到情报,正太路西段的日军正向东运动,娘子关右翼的日军也正在继续向旧关迂回. 刘伯承命令停止打扫战场,召开作战会议,提出在七亘村再打一次伏击. ...
-
读史札记‖七亘村伏击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⑩
接上篇: 读史札记|灭魏破代--井陉战场古今谈① 读史札记|恩怨乱如麻--井陉战场古今谈② 读史札记|"绞杀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③ 读史札记|拔营夺寨--井陉战场古今谈④ 读史 ...
-
读史札记‖淮海战役中的两次“背水作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⑨
接上篇: 读史札记|灭魏破代--井陉战场古今谈① 读史札记|恩怨乱如麻--井陉战场古今谈② 读史札记|"绞杀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③ 读史札记|拔营夺寨--井陉战场古今谈④ 读史 ...
-
读史札记‖兔死狗烹——井陉战场古今谈⑦
接上篇: 读史札记|灭魏破代--井陉战场古今谈① 读史札记|恩怨乱如麻--井陉战场古今谈② 读史札记|"绞杀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③ 读史札记|拔营夺寨--井陉战场古今谈④ 读史 ...
-
读史札记‖神秘李左车——井陉战场古今谈⑥
接上篇: 读史札记|灭魏破代--井陉战场古今谈① 读史札记|恩怨乱如麻--井陉战场古今谈② 读史札记|"绞杀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③ 读史札记|拔营夺寨--井陉战场古今谈④ 读史 ...
-
读史札记‖陷之死地而后生——井陉战场古今谈⑤
接上篇: 读史札记|灭魏破代--井陉战场古今谈① 读史札记|恩怨乱如麻--井陉战场古今谈② 读史札记|"绞杀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③ 读史札记|拔营夺寨--井陉战场古今谈④ 5 ...
-
读史札记‖拔营夺寨——井陉战场古今谈④
接上篇: 读史札记|灭魏破代--井陉战场古今谈① 读史札记|恩怨乱如麻--井陉战场古今谈② 读史札记|"绞杀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③ 4.拔营夺寨 韩信在赵营中派有间谍,而且张耳 ...
-
读史札记‖“绞杀战”?——井陉战场古今谈③
接上篇: 读史札记|灭魏破代--井陉战场古今谈① 读史札记|恩怨乱如麻--井陉战场古今谈② 3.宋襄公之仁 就在韩信大军即将进入井陉口的时候,有一个叫李左车的人站了出来,他向成安君陈馀说了一番话,这番 ...
-
读史札记‖恩怨乱如麻——井陉战场古今谈②
接上篇:读史札记|灭魏破代--井陉战场古今谈① 2.恩怨乱如麻 过几天就到了第二年,也就是高帝三年(前204年).很奇怪吧,这里必须交代一下.当时使用的仍然是秦历,而秦历以十月一日为元旦,也就是,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