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陵之战

历史故事新编-19


彝陵之战

/墨吟 夏天

图:陆逊

公元220年,曹操病故。同年,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建立魏国。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因根据地在巴蜀,史称蜀汉,即蜀国。

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

魏、蜀、吴展开博弈,都想灭他国而自己坐拥天下。

公元219年,孙权派大将吕蒙偷袭江陵,杀关羽,夺荆州,从此蜀吴结下深仇大恨。

刘备称帝后,借口为关羽报仇,仗着兵力优势,于公元221年七月率领几十万人马东下,进军吴国,拉开了彝陵(今湖北宜昌)之战的序幕。因决定胜负的关键战役发生在湖北宜昌城北猇(xiao)亭,故又称猇亭之战。

诸葛亮和赵云曾力劝刘备,说篡汉的国贼是曹操,并非孙权,如先灭魏,则吴国必然臣服。刘备一意孤行,执意出兵。他命诸葛丞相留守蜀都,自己带兵攻吴。

孙权闻报刘备大军压境,而自己只有数万兵力,如何抵挡得住?便让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给刘备修书一封以求和,书信大意说:汉献帝已遇害,先帝与关羽孰重孰轻?荆州与中原,孰大孰小?欲报仇恨,孰先孰后?此理自明,望陛下审时度势,中止攻吴为盼。

这封信,更是助长了刘备骄傲自满的情绪,觉得吴未战即求和,肯定不堪一击,断然拒绝讲和。

孙权求和不成,于是倒向魏国,派使者去许昌向曹丕称臣,造成吴、魏联合的态势,使刘备有所顾忌。

曹丕是个喜欢奇珍异宝的人,接受吴国称臣后,向孙权开列了一份进贡清单,诸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等珍宝玩物,一应俱全。吴国群臣认为曹丕狮子大开口,十分无礼,主张不予进贡。孙权说:“这些个玩意儿,比起我吴国江山和百姓来,不过是碎砖烂石!”于是全部满足曹丕的要求,但曹丕却没有发一兵一卒救援吴国。

战争初期,刘备攻占巫峡(今四川巫山)、秭归(今湖北秭归)。公元222年二月,刘备率兵从秭归向吴国挺进,与镇西将军陆逊率领的五万吴军遭遇于猇亭。刘备压根没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放在眼里,眼见吴军节节败退,自己的部队已占领了吴军驻扎的很多山区,越发洋洋自得起来。

吴军将领都抱怨陆逊,说他胆小,不会打仗,只知道一味后退。陆逊对将领们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告诉他们现在出击敌众我寡,要避其锋芒,举高守险,耐心等到蜀军拉长战线,那时敌人自会漏出破绽,然后集中优势兵力,给以痛击。将领们虽不完全信服,但陆逊是主帅,只得听从指挥。

陆逊命令,各路部队退至猇亭一带便不再后退,在营地中坚守不战,以此来消耗刘备的实力。

五月,蜀军战线从巫峡拉至彝陵,长达五六百里,所占领的吴军山区,道路曲折蜿蜒,既难以行军作战,更不利补给供应,加之一直没遇到吴军主力,出征时高昂的士气,早已消弭。那么多的部队,都挤在崇山峻岭、峡谷树林之中,刘备不得已沿途设置军营,四十几座营寨首尾相连,绵延几百里。

时值酷暑,蜀国水军将士难耐暑气,纷纷病倒。刘备无奈之下,放弃水陆并进的计划,将水军移师陆地。此时士气低迷,刘备只求速战。每日派将士在阵前叫骂,怎奈吴军充耳不闻,高挂免战牌,死活不应战。

如此相持一月有余,蜀军人心涣散,放松警惕。陆逊见进攻时机已到,下令全体士兵各持一把茅草,去点燃蜀军营寨。趁着风势,五万人马一下子将蜀军四十多个营寨全部焚毁,五百里一片火海。吴军斩首蜀将张南、冯习和地方武装头目沙摩柯,蜀将杜路、刘宁被迫投降,数十万蜀军顿时土崩瓦解。

刘备连夜逃命,身边仅有数十人护卫,最后逃入白帝城(今四川奉节白帝山),仰头叹曰:“今败于陆逊之手,真是奇耻大辱啊!”

刘备积劳累、忧愤、抑郁于一身,一病不起,数月后撒手西去。

吴军大获全胜,陆逊班师回朝,孙权对其大加表彰,提升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封江陵侯。

不过魏、蜀、吴打来打去,谁也没有坐定江山。最后三国归晋,战果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炎弑父篡政,建立晋朝,史称晋武帝。

夏天墨吟论古今

夏天:三国时期的三场著名战役,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以少胜多,二是都借助火攻。刘备之所以惨败,犯了四个致命错误:一是因怒出兵,看不清形势;二是不听良言,一意孤行;三是深入敌区,战线过长;四是战营相连,最易被火攻摧毁。

墨吟:毛泽东读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的批语说:“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少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接不暇,可以各个击破。”我军正是灵活地运用运动战,南征北战,将敌人各个击破,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