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评论·作家访谈:奥尔罕·帕慕克

(0)

相关推荐

  • 巴黎评论:奥尔罕·帕慕克

    奥尔罕·帕慕克一九五二年出生于伊斯坦布尔,至今仍在伊斯坦布尔生活.在土耳其共和国初期,帕慕克家人从事铁路建筑业致富.帕慕克在伊斯坦布尔富家子弟所上的罗伯特学院上学,接受了世俗的西式教育.帕慕克从小喜欢 ...

  •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二〇〇六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大约五十岁时的作品,出版于二〇〇三年.在描写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同时,奥尔罕·帕慕克也讲述了自己在二十 ...

  • 巴黎评论. 作家访谈3 威廉·斯泰伦

    <巴黎评论>:你觉得一天中的哪个时段最适合写作?斯泰伦:下午.我喜欢磨蹭到深夜,小酌几杯喝得微醉,延宕到很晚再睡觉.我多么渴望破了这个习惯,可是却无计可施.午后是我唯一可支配的时间,我试图 ...

  • 奥尔罕·帕慕克:父亲的手提箱 | 赏读

    父亲的手提箱  奥尔罕·帕慕克 父亲在去世的两年前给了我一个小手提箱,里面装的是他的作品,手稿和笔记.他装作以前那样轻松玩笑地要我在他走后再看,这个"走"当然是说的是他死了以后. ...

  • 奥尔罕·帕慕克:阅读小说时我们的意识在做什么 | 西东合集

    小说是第二生活.就像法国诗人热拉尔·德·奈瓦尔(Gérard de Nerval)所说的各种梦,小说显示了我们生活的多样色彩和复杂性,其中充满了似曾相识的人.面孔和物品.我们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恍若进入 ...

  • 奥尔罕·帕慕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堕落的快乐 | 西东合集

    宗笑飞.林边水 译 我们都知道堕落的快乐.或许我应该改变一下措辞:我们有时会发现放任自流可以让人快乐,甚至带来轻松,这样的经历我们一定都有过.甚至,当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说自己毫无价值,仿佛重复可以让它成 ...

  • 奥尔罕·帕慕克:小说的中心 | 西东合集

    彭发胜 译 1 小说的中心是一个关于生活的深沉观点或洞见,一个深藏不露的神秘节点,无论它是真实的还是想像的.小说家写作是为了探查这个所在,发现其各种隐含的意义,我们知道小说读者也怀着同样的精神. 当我 ...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阿兰·罗伯格里耶

    罗伯格里耶:自传<重现的镜子>书中涉及的文学理论是我小说和理论作品的延续.每一点对我来说都不同寻常,但同时又没哪一点真正让我产生兴趣.让我感兴趣的其实是将所有这些各不相同的元素编织进我的书 ...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斯蒂芬·金、翁贝托·埃科

    金:一天三根烟,写作的时候不吸.但是当你只吸三根的时候,烟的味道真是不错.我的医生说,你明白吗,如果你要吸三根,慢慢你就会想吸三十根,可我不是这样.我戒了酒,戒了安定,戒了可卡因.这些瘾我都有过.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