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乡是一根扎在心里的蒺藜》有感
相关推荐
-
母亲的最后一场麦收
昨天(2021年6月7日),我们送别母亲,她和父亲终于又团聚了,天堂的爹娘从此互不寂寞. "苍天为证慈母爱如海深,大地可鉴孝子痛比渊沉."这是我代表晚辈写给母亲的挽联,悬挂在灵堂之 ...
-
【朝花夕拾】故乡的果园
在辽阔的渭北是大片大片的果园.果园是我生命的半壁江山,同时是我内心疼痛的源头.多年了,这都已经成为一种病,病入膏肓了.说实话,果园是父亲的战场,也是他终生的遗憾之地.父亲怎么也走不出自己的果园,就把大 ...
-
【美文选读】回不去的村庄
麦子怎样收回家,怎样上场,怎样碾了,怎样晒干,我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全然不知.我觉得自己欠着那片庄稼一些什么,更多的亏欠则是对父母而言的.村庄的麦子怎样由油绿变为发亮的黄,我没有看见,我只听到嚓嚓的收割时 ...
-
杨辉峰:关于庄稼
我必须时刻关心庄稼 不厌其烦地过着农耕生活 没有了自留地 就如丢了魂 心里也是空荡荡一片 蔬菜是母亲亲手种的 吃过了漫长的一个夏天 豇豆辣子茄子和南瓜 生活大抵如此平凡 喜欢坐在山坡 等待南山的云霭 ...
-
王子少丨麦黄黄闺女瞧娘
农历四月份,过了小满,天气开始一天天的炎热起来.大田里的麦子开始变黄,麦收也就正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金色的麦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边际,当阵阵风吹来,金色的麦穗随风波动,金色的麦浪从远处一波波 ...
-
大舅的辉煌岁月
星期一下午表姐夫来电话,说大舅不行了,意识已经模糊.打算下午去看他,还没有来的及去,下午表姐又来电话说大舅去世了.大舅的去世,虽有未见最后一面的遗憾,却丝毫没有感到吃惊.大舅得了癌症,卧床已经近二十年 ...
-
王夫敏:在冬的拐角,我失去了你|散文
龚清杨:葫芦局长的养猪场 文/王夫敏 [作者简介]王夫敏,枣庄市薛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枣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摄影家协会会员,散文在线,中国散文网,银河阅读中文网,江山文学网等著名文学网站签约作 ...
-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1902年的深秋,还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就读的卡卜斯以读者的身份给伟大的诗人莱内·玛利亚·里尔克写了一封信,里尔克真诚热忱地回复了这封信,从此他们便书信往来频繁,直至 ...
-
20世纪最伟大诗人给青年诗人的信: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北岛荐读)
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称<忠义水浒全传>.<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 ...
-
【好诗伴读】青年诗人晴天的诗
晴天的诗 ▌二十岁后,不再任性 时光在流逝中讲着动人的故事 留意一个玩笑 才发现已匆匆二十年 那些忧伤与欢乐的瞬间 都被岁月掩埋 回首凝望 很多人已不再 年轮在树墩上刻下印记 所有的生命不过是微笑的 ...
-
爱是艰难的:重读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电影<海上钢琴家>配乐 "爱,很好: 因为爱是艰难的. 以人去爱人: 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 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 是最高的工作 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
-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这是我特别喜爱的一本小书,因为它很轻薄,所以出门旅行时我常把它塞进背包里.它的作者是德国诗人里尔克(1875-1926),是他三十岁时写给一位未满二十岁 ...
-
【品读】杨强《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京邑从为客,耽诗觉有神 --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初见刘能英老师,是在2014年初夏赴南岳衡山参加一次诗友聚会上.那次旅游,刘老师对于我们80后晚辈 ...
-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八封信
亲爱的卡卜斯先生,我想再和你谈一谈,虽然我几乎不能说对你有所帮助以及对你有一些用处的话.你有过很多大的悲哀,这些悲哀都已过去了.你说,这悲哀的过去也使你非常苦恼.但是,请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些大的悲哀并 ...
-
郑国柳: 读女儿的信有感
一直以来 我只把玉雕事业 作为终身理想去追求 岂不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儿璞玉 陪伴 也是对孩子人生精雕细琢的过程 读女儿的信有感 文 / 郑国柳 2020年11月25日晚,女儿郑楠跟 ...
-
河南周口特邀作家“李诗婷”诗词作品《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李诗婷作品 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前世孽缘须注定,含辛落泪育儿难. 栋梁虽贵贫庐抚,喜报连连合庆欢. 父母为孩甘舍命,晚年孤寂痛肠肝. 养崽自古要防老,谁料今生苦债还! <淡泊人生> ...
-
贾浅浅|读父亲的信有感
给女儿的一封信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