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自愈力,如何从存在到退化?

文/陈根

现代科学已经认识到,人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具有自主调理、自我修复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自愈力”。当人体自愈力因为各种因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就会产生疾病。可以说,疾病治疗就是一种激发与扶助人体自愈力以促成机体恢复健康的外力方式

然而,现代医学所流行的治疗模式往往是“对抗性”治疗——采用化学药物缓解与控制症状,如抗炎、抗感染、止痛等,并且常常伴随着过度的“对抗性”治疗,比如过度治疗,过度依赖药物,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抑制甚至戕害了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

过度的“对抗性”治疗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愈演愈烈,由此引发的问题已日益严重。因药物滥用而产生药物依赖性、抗药性等,医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也大量出现,调动激发机体的自愈能力正成为治疗学发展的新方向。毕竟健康、富足、圆满的状态,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

自愈力的存在和持续

显然,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自组织、自清除的界面。自愈力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体战胜疾病的内在动力,是生命有机体通过内部生理的调节达到平衡、治愈疾病的自我康复能力。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稳态学说就曾证明了机体内部存在一种自我调控机制。生命物质运动可通过内外环境的交流,自始至终调控着机体趋向动态轴,达到一种最佳动态平衡。

自愈力不等于免疫力,而是机体多系统协调的结果,包括防御系统、应激系统、免疫系统、修复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是人体整体机能的综合表现。比如,当人体感觉不适或生病时,神经系统会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异常信号,并指挥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同作战,通过调动身体中的各种激素和抗体,达到消除致病因素、修复受损机体、重新回归健康的目的。

中西传统医学都注意到人体这种自然自愈力,认为人体可通过内部生理的调节达到平衡,是疾病自愈的基础

其中,中医借助阴阳五行理论说明人体本身就有一个与生俱来、自发作用的和谐机制,维护着人体的平衡状态。中医强调的辨证施治始终围绕协助人体实现“阴平阳秘”为中心,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则认为,无须医生干预,自然常可以治愈疾病,它通过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这些元素的比例、能量和体积配合得当以治愈疾病。

同时,中西传统医学也都认为医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体恢复自我调节能力,即在治疗上尽可能去发挥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中医主张,当某种疾病到了某一特定阶段出现自动痊愈的趋势时,医者应审察病机,无失其宜,因势利导,推进人体自愈的进程。希波克拉底医学的治疗方法则强调要在认真观察病征和症状后,医生要在适当的时间巧妙地参与治疗,通过医生与病人自愈力的共同努力,促使病人恢复健康。

德国一项研究表明,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70%的不适和疾病。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即便在感冒之时会发生咳嗽、嗓子痒甚至发烧等症状,但通过多喝点水,捂上被子睡一觉就好了。

人体内的自愈力在身体的各种时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能够尽快的排出细菌病毒,而多喝水多休息能让人补充水分,更快地通过痰液咳出细菌。发烧的症状也是身体内的自愈力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升高温度消灭病菌,而感冒就是人体能够自愈的典型疾病。

再来,人们的肠胃健康也受到自愈力的影响。肠胃里面的胃酸、胆汁等都能够帮助消化代谢食物。如果人们吃了坏了的食物开始上吐下泻,就可能是人体内的自愈力在发挥作用。通过呕吐、拉肚子等方式尽快的清除人体内的“异物”,减少这些食物对肠胃的损伤。

不仅如此,打喷嚏、出血、腹泻等都是依靠自身的自愈力在发挥作用。人们本可以通过人体的自愈力而自发医治此类疾病,却在现代医学的“纵容”下,抑制甚至戕害了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

自愈力的退化和激发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开始习惯于依靠药物来抵抗疾病,而渐渐削弱了自愈的本能

在我国,抗生素滥用就被冠以“典型的中国式过度医疗”之名。早在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关注到中国抗生素滥用问题,当时中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达到70%,比30%的国际平均水平高出一倍还不止。多黏菌素的耐药变异发生最多的地方正是中国。

不少公众错误的用药观念根深蒂固,很多人认为输液好得快,各大医院的输液大厅经常出现“吊瓶森林”的场景。过度输液不仅可能 堵塞毛细血管,更有可能加大人体肾脏方面的负担。过度是一种僭越,是对人体自愈力的轻慢和忽视,进一步使得人体本拥有自愈力遭到了退化,形成药物依赖,动辄生病

此外,四体不勤,缺少锻炼也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习惯了高效率的交通,出门乘车,上下楼使用电梯,以至于体内自愈力休眠瘫痪;空调的推广普及,让室内温度四季无差,导致了人体自愈力、免疫力紊乱,基因修正改变;社会生活、工作的高压压力,叠加着环境的恶化,无时不让自愈力超负荷运行,使其过早衰退老化。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关于二十一世纪的报告》中就指出,要把现在对疾病的研究转向对健康的研究,更强调人体自我康复能力。面对一些本可以通过人体自愈力而自愈的疾病,人们更应该学会的,是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激发机体的自愈力,增强自愈力,从而更好的治愈疾病,预防疾病。

激发自愈力,首先就要从拒绝过度治疗开始。“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药效越强的药物,一般毒副作用也越大。对于常见的病症,更不应胡乱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自愈能力。

其次,自愈力作为一种人体的内生力量,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自愈系统的正常工作都离不开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合理的饮食结构,是良好的营养来源,尤其对于人体不能合成的营养素来说,丰富多样的饮食至关重要。

其三,在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如何在紧张的环境中调整情绪也是激发自愈力的关键一环。早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也会使体内环境失衡,影响内分泌,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肿瘤的发生率。而愉悦的心情则能调节和改善内分泌,起到提高自愈力、预防疾病的作用

其四,良好的运动习惯是恢复自愈力的必须。运动具有广泛的全身作用,不仅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可以帮助循环,还可以增加机体弹性、帮助放松。运动通过对身体不同部位的物理刺激,使得身体重新设计养分分配的固定模式,从而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最后,是保持睡眠充足睡眠占据了人生1/3的时间,是恢复体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促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和自我修复。一个好的睡眠状态会增强免疫力,可以抵御各种疾病和病原体的侵袭。而长期失眠则会造成免疫力下降,人体就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继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大道至简,健康不是复杂。健康、富足、圆满的状态,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

(0)

相关推荐

  • 人体的自愈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人之所以生病,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是指影响人体 ...

  • 神奇的人体自愈力

    来源:原创 作者:谢宪 发布时间:2016-04-22 10:38 看江苏卫视的电视节目"最强大脑",就会知道人的智力.记忆力非常惊人.实际上,人的很多潜能都确实厉害,比如自愈力. ...

  • 陈根:研究探索抑郁症相关变异,为对抗抑郁症增力

    文/陈根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当前,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而在一众精神障碍里,抑郁症则是离人们最近,也最令人们困扰的精神疾病.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540 ...

  • 陈根:干细胞助力肌肉再生,年老不再“力”衰

    文/陈根 年老力衰是人类至今难以抗拒的自然规律.衰老的其中一大表现就是肌肉质量的丧失.骨骼肌占人体质量的40%.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会发生结构和功能变化,50岁之后人体每十年平均会损失15-30%的 ...

  • 陈根:T细胞机械力,如何发力癌症免疫治疗

    陈根 知名科技作家为你解读科技与生活的方方面面.1小时前 文/陈根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们在抗癌方面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基于T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取得的巨大成功验证了这一点.尽管免疫治疗比化疗和放疗 ...

  • 陈根:T细胞的物理施力,有效增强癌细胞杀伤

    文/陈根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们在抗癌方面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基于T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取得的巨大成功验证了这一点.尽管免疫治疗比化疗和放疗更有效,但遗憾的是,它只能治愈约20%的患者:其余80%的 ...

  • 陈根:元宇宙大火背后,三大动因持续发力

    文/陈根 当前,元宇宙概念大火. 3月,Roblox 登陆资本市场,被认为是元宇宙行业爆发的标志性事件,立时掀起"元宇宙"概念的热潮,资本闻风而动.与此同时,各大互联网巨头携大额筹 ...

  • 陈根:走向塑料时代,当呼吸都是塑料的形状

    文/陈根 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其中,具有密度小.易加工.高性能.多功能等优异性能的塑料,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不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堆放塑料废 ...

  • 陈根:芯片再突破,IBM首发2nm芯片技术

    文/陈根 芯片是市场的灵魂,也是信息产业的三要素之一,芯片起则科技起,科技兴则国家兴. 简单来说,芯片就是采用几百道复杂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包括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器件及布线互联 ...

  • 陈根:宏观量子纠缠,被首次观测

    文/陈根 "量子纠缠",是一种只发生在量子系统中的神奇现象.两个纠缠后的量子,即使相隔数光年的遥远距离,彼此也可以在瞬间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的速度超越了光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 ...

  • 陈根:生物机器人——依靠细胞“长成”

    文/陈根 科幻作品<云端杀机>中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像蚁群一样的有机组织,形成千万级别的简易飞机群,以蜂拥而至.出奇制胜的步骤完成了刺杀行动.这一场景生动展现了集群机器人的设计理念和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