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一束阳光

那天,我和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讨论了一篇志愿者服务群众反响极佳且自己亦得其乐的文章,便有三个极其热心质朴的学生便要通过实践去体验一下这中的切身感受,他们决定利用周末去做志愿服务。我充分称赞了他们的这一想法,觉得从中会有特殊收获,欣然同意他们去尝试,也嘱咐他们与家长解释清楚。

这几个学生真是好样的,星期一就向我汇报了活动情况,讲述了其中的经历与感慨,而且感慨颇深;他们也承认这些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强调从中体验到了行动的十分必要,说有时间还要继续去做。其中的一个同学又细致地向我讲起了其中的情节,那中的欣喜是情不自禁,证明这中有着他感情产生的事实源泉。

他们三人到大街上一个行人很多的地方,拉开了一定的距离随时等待与人相助。人人都是行色匆匆的模样,仿佛做什么也都胸有成竹了,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好心。也就一时没有事情可做,漫无目标地站立除了挺开眼界就是毕竟比困在家中有趣得多,也就孤单着而并不觉乏味。目睹行行色色的路人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就当观察一下生活吧,不需要服务也并非是坏事,说明社会上是人有所依,快乐幸福,有此倒也值得欣慰。

这时,两边的志愿者同学可都有事做了,一个和两个陌生人说话,大概是人家在询问道路,那名做志愿的同学做着详细指点,两个人频频点头,最后还竖起了大拇指。另一个同学呢,在领着一个老人过马路,很是小心的样子,比平时自己走路可警惕多了,东张西望,生怕使人受到惊吓。看来这活动并不是无事可做呀,人家都做得有声有色自己却被当作空气可有可无,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一想到这好不惭愧!得主动寻找目标达到目的,谁愿意动辄相求,多不好意思;再说人们普遍认为刻意做好事的人寥若晨星了,曾经红红火火的学雷锋做好事已经淡出报道与生活了,谁还敢指望有人倒为此而来呢。

便盯着过往的人观察,好找到需要的对象,不能冷冰冰地期望别人上前相问。就有一位艰难的身影映入眼帘,他那弯着的腰背,表明年纪已经不小了,再看看迟缓的样子,显然腿脚也有不便。该出手时要出手,不再做徒有虚名的志愿着。于是立即上前询问:“老爷爷,您往哪儿去呀?我送您。”“那太好了,我去大药店买点药,家里孩子不在身边,什么事都得亲自前往,没法子。”

原来如此!

经常听父母说一些空巢老人的事,也同情他们生活不易,今天遇到了,可要好好帮老人一把。于是上前搀扶上老人,用心地关注着路面以使老人安全地到达药房。小心翼翼地到了药房,买完了药又搀扶老人回到刚才发现老人的地方,还要再送送老人,老人则说不用了,剩下的路不远车也不那么多了,他自己还有这能力,要是什么都仗着别人那他就没有法子过日子了,并真诚地夸自己是个好孩子,要是他孙子也在身边也象这样对他多好啊。

这同学说这点帮助算得了什么呀,可老人则由衷地称赞,他都有些不好意思,还令老人很是羡慕,他倒很感非同寻常,说这让他对空巢老人的内心世界有了些真切地了解,也理解了为什么参加过公益志愿活动的人心里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需要帮助的人经常有啊,做出点力所能及地努力意义不可小看,它不是写这类文章时地有意拔高,实在等于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一束阳光。

学生通过参加实践得到了这样深刻地体会,曾经认为现在学生缺乏对人情地重视,看来是他们总在狭小的天地被束缚住了思维,一旦多了这样的体验定会有爱心地绽放光彩。

又何止是学生束缚住了爱心思维与行动,大千世界中的我们不也被表面上的一些追逐而忽视了对人性地关爱吗?为了生存是要有太多地奔波,可闲下来时呢,关注屏幕,注重个人舒适,享受,关爱他人反而成了被抛弃的话题,至于这中的美好深义不愿意去思考。就只顾自己的一切了,奉献爱心不再是人性的光芒,少了人情氛围地营造少人对此问津也就成正常了,漠不关心成了遗憾的主旋律,甚至举手之劳都不愿意动一下,残酷地冷漠多么痛心。深一点想想,冷落别人最终也将导致自己被冷漠,少了我为人人怎谈人人为我!可惜深谙此理的寥寥无几,冷漠的情形也就令人痛心,而且难见其改观。

学生说给老人的一点关心等于给急需的人送去了一束阳光,多么富有诗意地总结。是得学着善以待人,给人阳光,让自己也成为阳光的一部分,不可轻视,切莫再对此无足轻重。助人为乐人乐己喜,奉献友善和谐如意,要努力地身体力行,不可任自以为是漫延下去。

沐浴在阳光下,有温暖与温馨,阳光之热烈与光明自然是无可比拟的;人人也要用言行给社会增添一束束灿烂的阳光,这里蕴含着创造人间美好的真谛。

人人都是一束阳光,人人都要真正把属于自己的阳光无私地表现出来,我们的明天,我们自己,才有无比惬意。

(0)

相关推荐